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临床治疗新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5
/ 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临床治疗新进展

张霞

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新生儿科 重庆万州 404000

摘 要: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主要是指在围产期窒息而导致大脑出现缺氧缺血性损害。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在发病后若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不仅会降低其生活质量,而且会增加致残率,对患儿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威胁。本文主要是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临床治疗新进展进行分析,旨在为今后的疾病治疗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治疗进展

New progress in clinical treatment of neonatal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Zhang Xia.(Department of Neonatology, Three Gorge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hongqing University, Wanzhou, Chongqing 404000)

Abstract: Neonatal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as a high incidence rate. It mainly refers to the hypoxic ischemic damage of the brain in perinatal asphyxia. Neonatal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in children after the onset if not timely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will not only reduce the quality of life, but also increase the disability rate, a serious threat to the life and health of children.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new progress of clinical treatment of neonatal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isease treatment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Newborn; Treatment progress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临床多发、常见疾病类型,患儿发病后常见临床表现为昏迷、嗜睡以及易激怒等,患儿出现以上疾病表现后需及时入院接受检查与治疗,防止疾病发展及恶化,避免增加合并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规避对患儿机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等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威胁[1]。因此,为更好的保障患儿生存质量,临床需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治疗作为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文主要是从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病原因、诊断以及治疗进展等方面进行分析,现具体综述内容如下:

1.发病原因与机制

在正常情况下,新生儿出现宫内缺氧或窒息的几率较高,占比高达50%,其中出生窒息占比40%左右,由先天性疾病导致的疾病类型占比较低。疾病常见发病原因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儿子宫发育不良、严重贫血、胎盘早剥、早产儿、严重心力衰竭以及脐血阻塞或难产等[2]。新生儿脑组织糖原含量低主要是受生理原因导致的,患儿发病后其脑功能会受到很大影响,常见疾病表现为:(1)能量代谢异常、供血不足,增加酸中毒发生率;(2)通气功能异常,引起呼吸性酸中毒;(3)神经元凋亡、脑内氧化代谢以及能量来源不足等,增加神经元细胞损伤和凋亡发生率。

2.疾病诊断

目前,临床关于疾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即排除遗传性疾病引起的脑损伤;有明确的产科病史,可能导致内窘迫等异常,或胎心率低,一般在100次/min以下,持续时间超过5分钟,监测结果显示宫内窘迫等异常,分娩时新生儿有明显窒息;出生时有明显的神经症状,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出生时窒息明显。Apgar评分在3分以下(1分钟以上)、5分以下(5分钟以上);能消除惊厥(致病原因为颅内出血、产时损伤等)[3]

3.临床治疗进展

3.1 一般治疗

抗惊厥治疗:缓慢静脉注射苯巴比妥是首选,第一剂量:15-20mg/kg,可根据患儿实际状况对药物剂量进行控制,每天3-5mg/kg。安定剂量:0.1-0.3mg/kg;改善脑干症状:对于患儿出现的呼吸节律、瞳孔大小改变等状况需及时给予纳洛酮急救。静脉注射0.5-1.0mg/kg纳洛酮;降压治疗:速尿降压,静脉注射1mg/kg药物,每日2-6次。治疗重点:维持通气正常,保障通气换气功能良好、稳定血糖值(5mmol/L左右)、维持循环稳定,做好患儿心率、血压等指标的监测

[4]

3.2 针对发病机制的治疗

3.2.1氧自由基抑制剂

该治疗措施的实施主要是通过多种途径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进而导致细胞膜破裂、脂质过氧化损伤。常用药物包括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磷脂酶A2抑制剂以及环氧化酶等。天然抗氧化剂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E等,帮助患儿清除体内过多的自由基,对疾病控制及治疗均具促进作用。依达拉奉对脂质过氧化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作为一种新型的自由基清除剂,可以有效帮助机体降低细胞因子的毒性。

3.2.2钙通道阻滞剂

钙离子(细胞代谢平衡调节因子)作为辅助因子,对人体内的多种生化反应均具有积极意义。钙离子浓度异常后会对机体的神经元产生影响,其结构破坏,甚至出现神经元死亡。通过使用钙通道阻滞剂,可以有效实现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3.2.3兴奋性氨基酸

常见药物包括谷氨酸等,该药物对成熟神经元有直接毒性,对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活性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可以更好的改善病情,改善脑缺血缺氧状态。

4.总结语:

综上所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风险性较高,为更好的保障患儿生存质量临床需不断对疾病治疗进行研究,及早发现疾病,进而实现针对性治疗。除此之外,及时对疾病发病机制进行分析,实现对症治疗,加快促进病情的转归,实现最佳预后。

参考文献:

[1]韩林珊,董丹,李明怡.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以脑苷肌肽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J]. 中国实用医药,2021,16(15):116-118.

[2]李建波,吴文燊,杜邦,等. 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亚低温治疗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探讨[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1,23(2):133-137.

[3]李修晶,赵芳萍,刘东海,等. 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亚低温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及治疗期间安全性分析[J]. 实用医学杂志,2021,37(1):57-62.

[4]王葆辉,耿丽娟,刘俊. 亚低温治疗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MRI弥散值与长期神经预后的相关性[J]. 中国急救医学,2021,41(6):484-489.

作者简介:张霞,女,大专,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