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全静脉营养支持干预在改善低体重儿生长状态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5
/ 2

早期全静脉营养支持干预在改善低体重儿生长状态的效果观察

丘文英

龙海市第一医院,福建龙海, 363100

摘要 目的 观察早期全静脉营养支持干预在改善低体重儿生长状态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542例低体重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n=271)和对照组(n=271)。对照组患儿予以传统静脉营养支持,观察组患儿予以早期全静脉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干预后14d的身长、头围、体重、血清前白蛋白含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身长、头围、体重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 早期全静脉营养支持干预在改善低体重儿生长状态中应用效果良好。

关键词】早期全静脉营养支持;低体重儿;生长状态;效果

低体重儿是指体重低于2500g的新生儿,近年来发生率不断增长,多是因母亲孕周的营养不良或疾病因素所致[1]。相较于正常新生儿,低体重儿更容易存在各系统发育不完善、代谢功能低下等问题,严重影响其生长状态[2]。目前常规的经肠道喂养并不能完全满足低体重儿的生长发育需求,而静脉营养方案主要提倡在低体重儿出生48h内循序渐进地添加脂肪乳剂和氨基酸等物质,但有研究指出[3-4],低体重儿代谢状态和肠道耐受性较差,常规静脉营养支持提供的营养无法满足其需求。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讨早期全静脉营养支持干预对改善低体重儿生长状态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20年11月期间收治的542例低体重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胎龄28~37周,出生体重低于2000g;(2)Apgar评分大于7分;(3)新生儿父母同意参与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合并新生儿窒息、严重感染、休克等危重者;(2)合并消化道畸形、先天性心脏病、遗传代谢性疾病者;(3)合并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n=271)和对照组(n=271)。观察组中男性159例,女性112例;胎龄25~37周,平均(33.19±1.52)周;出生体重平均(1788.21±102.63)g。对照组中男性159例,女性112例;胎龄25~37周,平均(33.67±1.42)周;出生体重平均(1792.34±98.57)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别(P>0.05)。

1.2干预方法

两组患儿出生后均予以抗感染、吸氧等常规措施,对照组患儿予以传统静脉营养支持,即在患儿出生后1d添加葡萄糖,在出生后2d添加氨基酸,出生后3d添加脂肪乳,根据患儿体重变化调整剂量,同时加入患儿必需的微量元素。观察组患儿予以早期全静脉营养支持,即在患儿出生后当天添加氨基酸、葡萄糖、脂肪乳和必需微量元素,其中氨基酸初始剂量为1.5g/kg· d,根据其病情变化情况增加至2.5~3.0g/kg· d;葡萄糖初始剂量为6~8g/kg· d,根据其病情变化情况增加至16~18g/kg· d;脂肪乳初始剂量为0.5~1.0g/kg· d,根据其病情变化情况增加至2.5~3.0g/kg· d,并根据患儿电解质情况添加K、Na等电解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1.3观察指标

(1)生长发育情况:记录两组患儿干预前、干预后14d的身长、头围、体重;(2)实验室指标:分别采集两组干预前后的静脉血样本,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两组患儿血清前白蛋白含量;(3)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得的数据均应用SPSS23.0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6168f0294f85a_html_b40f062630376913.gif ”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或%表示,两组比较采用c2检验。以P<0.05为差异存在显著性。

2 结果

2.1两组生长发育情况、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比较

两组干预前生长发育指标、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别(P>0.05)。观察组干预后身长、头围、体重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生长发育情况、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比较(6168f0294f85a_html_b40f062630376913.gif

组别

n

身长(cm)

头围(cm)

体重(g)

前白蛋白(mg/L)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271

44.12±2.56

47.52±2.91

29.54±0.95

32.25±1.82

1788.21±102.63

2156.26±156.23

36.82±5.52

94.18±7.54

对照组

271

43.97±2.48

45.16±2.82

29.65±0.97

30.62±1.13

1792.34±98.57

2021.03±112.36

36.74±5.49

87.41±6.52

t


0.693

9.587

1.334

2.843

0.478

11.568

0.169

11.181

P


0.489

0.000

0.183

0.005

0.633

0.000

0.866

0.000

2.2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较

观察组患儿发生感染1例,低血糖2例,发生率为1.11%(3/271);对照组患儿发生感染2例,呼吸暂停2例,低血糖3例,发生率为2.58%(7/271)。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别(c2=1.630,P>0.05)。

3讨论

既往研究指出[5],由于低体重儿的肠胃消化功能未发育完全,对肠内喂养的耐受能力差,采用常规肠内营养支持并不能改善患儿的代谢状态,目前临床多采用静脉营养支持方式,以提供患儿所需的营养物质,但对于进行全静脉营养的最佳时间仍存在争议。有研究指出,早期予以全静脉营养支持更有助于为低体重儿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对提高其胃肠道功能、降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具有显著效果。

本研究通过观察身长、头围、体重等指标以评价早期全静脉营养支持干预在改善低体重儿生长状态的效果,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身长、上臂围、体重和血清前白蛋白水改善更为明显,提示早期全静脉营养支持干预可进一步改善低体重儿的生长状态,分析原因可能是采用早期全静脉营养支持能够通过促进患儿胃肠动力进而改善其胃肠功能,有助于提高患儿肠道喂养的耐受性,改善其代谢状态。

综上所述,早期全静脉营养支持干预在改善低体重儿生长状态中应用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Patel P, Bhatia J.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for the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J]. Semin Fetal Neonatal Med. 2017 ,22(1):2-7.

[2]Bonnar K, Fraser D. Ex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 in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J]. Neonatal Netw. 2019,38(1):27-33.

[3]潘晶晶,王荣,丁桂霞,等早期微量喂养对我国低出生体重儿的效果评价——meta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6(02):245-250.

[4]华玲玲,周敏,薛艳,等.母乳喂养家庭病房的建立及其在NICU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8,53(10):1163-1167.

[5]袁什华,刘杰波.早期全静脉营养支持干预法改善低体重儿生长状态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20,28(03):74-7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