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老年营养不良患者接受肠内营养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5
/ 2

研究老年营养不良患者接受肠内营养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施燕梅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老年病科 四川成都 611130

摘要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护理干预的实施对老年营养不良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遴选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时段内90例老年营养不良患者,根据护理模式差异性分2组,应用常规基础护理45例(列入对照组),常规护理联合肠内营养护理干预45例(列入研究组),对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营养状况等评估对比。结果:两组营养状况比较,研究组血总蛋白、白蛋白、前清蛋白水平均更优(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均更短(P<0.05)。结论:开展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老年营养不良患者机体营养状况,促进胃肠功能尽快恢复,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关键词:老年营养不良;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应用效果


肠内营养是指利用胃肠道、管饲途径为机体提供所需营养物质,通常对于老年营养不良患者,在胃肠功能允许的前提下,补充营养首选方式为肠内营养,可有效预防肠粘膜萎缩或损伤胃肠道粘膜屏障[1]。研究证实,老年营养不良患者通过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激活肠道内分泌系统,改善胃肠道功能,相比肠外营养,可促进患者更快康复[2]。本次研究以90例老年营养不良患者为样本对象,评估肠内营养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遴选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时段内90例老年营养不良患者,根据护理模式差异性分2组。研究组(病例45):男28例、女性17例,年龄线低至62岁,高至80岁,均龄(71.42±5.48)岁。对照组(病例45):男25例、女性20例,年龄线低至61岁,高至79岁,均龄(60.59±5.24)岁。两组基线资料均保持一致在研究范围中(P>0.05)。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置入鼻饲管,管道下段距空肠上段约20cm,输注方式选择连续泵入,以防发生逆流。营养乳剂选择慢速、浓度低、小剂量,输注速度为30-50ml/h,控制营养液温度37-38℃,输注过程中逐渐调整营养剂浓度及量,输注速度稳步增加至80ml/h,于患者排气、排便后鼻饲管拔除。

对照组:予以常规基础护理,主要涉及为患者及家属开展健康教育,普及肠内营养护理相关知识等。

研究组:予以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实施措施如下:1)病情监测,对患者肠内营养状况予以严密监测,避免管路扭曲、堵塞或脱离,定期测量胃残量,对三大常规、血酮、血蛋白、三大常规等指标动态监测,观察并记录液体出入量,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评估,纠正水电解质、酸碱紊乱。2)口腔护理,对患者口腔、鼻腔等加强护理,注意鼻粘膜口腔粘膜情况,观察患者呼吸状况,可实施雾化吸入或给予对症药物处理;严格控制营养剂温度,并观察患者输注反应,根据情况对输注速度及量进行调整。3)并发症预防,观察患者输注情况,一旦发现恶心呕吐、腹胀等异常反应,需及时上报给予患者对症处理,如患者出现腹泻症状时,采集大便样本送检;出现腹胀症状时需对输注量予以调整;维持呼吸道通畅性,及时吸痰,预防吸入性肺炎。4)心理干预,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告知肠内营养护理干预的重要性及适应症,解答患者疑问,对患者不良情况情绪给予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康复信心,消除负面情绪。

1.3观察指标

机体营养状况:测定患者血总蛋白、白蛋白、前清蛋白水平。

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SPSS24.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6168f0017862f_html_52253bf52f86a548.gif ±s表,t检验;计数资料[n/(%)],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机体营养状况

两组营养状况比较,研究组血总蛋白、白蛋白、前清蛋白水平均更优(P<0.05)。详见表1:

1 机体营养状况对比(6168f0017862f_html_96df7794958a6bef.gif

组别

血总蛋白(g/L)

白蛋白(g/L)

前清蛋白(mg/L)

对照组(n=45)

62.39±4.69

27.46±2.74

217.36±24.36

研究组(n=45)

68.52±6.78

15.69±6.47

258.46±25.36

t

5.028

11.237

7.840

P

<0.001

<0.001

<0.001

2.2胃肠功能恢复情况

研究组较对照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均更短(

P<0.05)。详见表2:

2 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对比(6168f0017862f_html_96df7794958a6bef.gifh

组别

排气时间

排便时间

进食时间

对照组(n=45)

68.39±7.26

79.83±4.53

70.59±5.37

研究组(n=45)

50.37±6.74

56.43±3.81

53.81±6.32

t

12.202

26.519

13.572

P

<0.001

<0.001

<0.001

3讨论

针对老年营养不良患者给予肠内营养可促进肠道营养物质吸收,同时保护胃肠道粘膜屏障,增强免疫保护功能,与肠外营养相比,实施肠内营养可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提高部分肠道功能,避免发生肠源性感染。故老年营养不良患者实施肠内营养具有重要作用,可有效提高机体营养状况,纠正水电解质平衡[3]

老年营养不良患者给予肠内营养过程中,易发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因此在治疗中需辅助肠内营养护理干预,以促进患者肠道功能更快恢复,重视对患者的心理干预,普及肠内营养重视及适应症等,严格遵循流程,以防发生不良反应,同时积极消除患者负面情绪,针对腹泻、感染等不良反应给予积极处理,提高患者康复率[4]。本次研究结果:两组营养状况比较,研究组血总蛋白、白蛋白、前清蛋白水平均更优(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均更短(P<0.05)。证实,实施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可加快患者胃肠功能恢复速度,提高机体营养状况。

综上,实施肠内营养护理干预有助于增强老年营养补不良患者机体营养状况,促进胃肠功能早日恢复,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常凤,江秋霞,王玉含,等.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肝硬化营养不良患者的影响[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06):59-60.

[2]黄坤妹.低热量肠内营养护理对内科住院患者伴营养不良患者的效果探讨[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8,24(S1):103-105.

[3]赵庆礼.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ICU重症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8,31(12):164-165.

[4]何玥.肠内营养及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状况、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疗养医学,2018,27(02):18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