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2
/ 2

浅析 草原生态 保护 与 修复

张黎勇

阿坝县林业和草原局 四川 阿坝 624600

摘要:在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以及生态环境的建设过程中,草原起到了重要的功能作用,同时也是以上两类发展的物质基础。草原还能够有效地阻挡沙尘对城市的侵袭破坏,因此对草原的生态环境应当重点加以保护。但在实际保护过程中,草原的建设与保护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造成草原沙化的情况发生。

关键词:草原生态;保护;治理

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自然景观,能够起到调节生态环境、生态气候、减缓温室效应的作用。分析了我国草原生态现阶段的保护和建设状态,并提出在进行生态建设和保护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并给出对应的解决方法。

一、草原生态现状

(一)退化以及沙化

草原退化主要表现在植被的覆盖情况下降以及牧草质量逐渐下降。在上世纪的60年代初期,我国大部分的牧草都具有较高的营养,可以提供大量的牲畜繁殖和放牧,畜牧业得以发展。但近几年,尤其近三年,我国的大草原产草量正在大幅的下降,畜牧业也因此而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另外,草场上还存在着有害有毒的植物生长,虫害与鼠害也对草原产生了威胁。以上情况导致了呼伦贝尔大草原逐渐沙化,个别草原甚至出现了沙丘以及带状沙群的情况。

  1. 自然与人为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也对草原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无节制无计划的乱垦乱挖行为造成了草原的面积不断缩减,现存的草原也不同程度地遭受到了破坏。例如,阿坝州红原县月亮湾大草原慕名前来打卡的人越来越多,旅游人数急增,草原人为破坏日益严重。如果不加以限制和保护,长此以往大草原就会逐渐沙化和消失,土地沙化会到过度吸收阳光造成地表温度升高,导致降雨量降低甚至是干旱的恶心循环后果,会直接和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

二、现阶段草原生态保护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建设内容单一

现阶段在进行保护建设过程中,所需要建设的内容安排相对单一,并且不具有系统性,这也就导致了相关部门无法从整体上进行草原建设工程的协调,不利于保护建设工作的开展。在进行草原建设的过程中,工作内容需要扩大覆盖面,其中包括对草场的大面积翻修改良、饲料基地的建设、对草原进行实时的生态监测等诸多方面。

(二)草原保护和牧民收入的矛盾

一直以来,进行草原保护建设工作很多时候都会影响到牧民的经济收入,即使有着新的相关政策也未能很好地解决这个矛盾。为此需要在保护建设工作中重视牧民的收入因素,在保障牧民经济利益的前提下开展工作。

  1. 控制牲畜的数量和围栏乱象

一些牧民为了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不断添加牲畜的养殖数量,一旦超出了草原的承载力就会导致草原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同时还有牧民随意进行围栏搭建,影响到正常的畜牧业活动,不利于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作开展。

三、草原生态建设保护的应对措施

(一)加深草原建设保护内容的层次。涉及到的相关部门应当积极推动草原承包经营的私有化,这样能够充分地保护草原私有承包经营权,提升大草原的生态价值以及经济价值,承包者也能够对自己的草原进行详细科学的规划,提升草原的利用率,降低草原荒废或者违法放牧的情况发生,这样能够在保护生态的情况下提升经济效益。

(二)完善牧区福利政策

对大草原的建设以及保护过程中经常会存在着因限制放牧而影响到牧民经济收入的问题。牧民作为与草原有最直接关系的人群,呼伦贝尔大草原资源作为其生活的物质基础需要时刻保持经济与保护的平衡发展。这样就需要从牧民的角度来深刻考虑其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问题,这样才能够在保护呼伦贝尔大草原资源的同时确保牧民的基础生活利益。相关部门应当对大草原的牧区福利政策进行相关的完善,制定完整的建设保护制度,对草场进行合理科学的划分,明确规定出草场的休牧标准、生态恢复标准,并且提出具体的草原生态治理措施和方案。

(三)加强落实执法力度。为确保国家的土地资源能够得到应有的保护,需要加大对破坏草原的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以及管制。在治理和保护草原的过程当中应当贯彻落实草原的相关保护法律法规,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改善和建设草原的生态环境。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草原的建设和监管,监督执法部门落实工作,定期或者不定期对草原监理人员进行专业统一的培训,一旦发现不达标的工作人员就要尽快更换和开除,这样能够确保草原监理人员的整体水平和专业素质,极大程度能够提升监管队伍的办事力度,同时也要配合草原的实际情况来提升执法力度,严惩破坏草原生态平衡的违法行为,提升群众在建设草原方面的主动积极性,主动维护农牧民的个人权益以及合法利益。

(四)严格控制牲畜数量

许多牧民因秉持着传统的经营理念,认为增加牲畜的数量就能够提高经济利益,不断地扩充饲养的规模造成了草原的承载力下降,这样也会造成草地资源被严重的破坏,甚至出现沙化的情况。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制定相应的制度来对不同区域的放牧数量进行规范和严格管制,协助牧民来明确和调整区域草原的承载力,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合理科学的放牧。与此同时,大草原上往往会出现随意搭建围栏的情况,这样也会影响到牧民的正常经营,需要政府相关部门进行管理和规划,通过自然修复草原以及人工修复草原的形式让牧民明白不能够随意搭建围栏,需要根据土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放牧,这样才能够保障畜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确保自身利益。

(五)积极推动退耕还草

在进行草原生态建设保护工作的过程中,退耕还草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想要具体落实好这项工作就必须要针对实际情况来展开相应的措施,不断地强化领导班子对当地牧民的推行工作,制定相应的符合实际情况的优惠政策,由技术部门提供最新的技术为退耕还草工作进行支持,为落实退耕还草的农牧民进行相对应的不足,这样能够积极鼓励农牧民投入到退耕还草的工作当中来,确保这项工作的稳定进行。

  1. 因地制宜开展建设工作

在建设和保护草原的同时也需要考察大草原的实际情况,对于一些草原保护政策较为落后,牧区面积较大的牲畜分散地区,草原已经处于退化的状态,这样的情况需要设置围栏来采取轮牧制,建立配套的人工打草场。如果草场面积有限,牲畜较多,但拥有较为丰富的秸秆草原,可以扩大农副秸秆的加工发展,加大人工种草技术的推广和发展,实施适应当地情况和条件的饲养工作,退回原本就不适合耕种的土地,落实退耕还草工作的制度,定期对农牧民进行专业的培训,普及全新的节水灌溉技术,推行精耕细作,有效地促进农牧业的协调发展,采用有机结合的形式来最大程度提升土地的利用率。同时也要改善牧草的品质,在进行种子生产的过程当中加大科学技术的投入资金,通过建设种子繁育基地来培养出不同的优良牧草品种,引进其他优良的品种,采用更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技术方法来经营完善牧草种子的繁育基地,这样才能够做到完善草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总之,现阶段我国已经出台了进行草原保护建设的相关制度,但是还需要不断推动相关政策的落实,同时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牧民对草原保护建设的力度,让全民参与到保护建设工作当中。

参考文献

[1] 丁睿, 宝生, 王洪义, 等. 氮磷添加对草原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及生产力的影响研究现状分析[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7, (5): 8-12.

[2] 周悦, 刘博, 龙春林. 中国植物种质资源在草原生态系统修复中的作用[J]. 中国草地学报, 2016, (1): 111-115.

[3] 郭群. 草原生态系统生产力对降水格局响应的研究进展[J]. 应用生态学报, 2019, (7): 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