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09
/ 2

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徐鑫

临沂市供热和住房保障中心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住房保障制度建设是公平可持续社会政策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发达国家高度重视住房保障问题,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住房保障制度。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基本上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住房保障制度体系,在保障居民的住房需要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本文对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住房保障;制度;存在问题

引言

当前我国在住房市场上逐步建立了多元化的住房保障体系,但是目前国内现有的财政分权体制让地方政府在供应保障性住房问题上缺少热情,尤其是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流动人口对保障性住房需求日益强烈。另外,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难和监管薄弱问题暴露出来,如何完善保障性住房制度设计,提高投入力度是当下需要考虑的问题。

1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现状分析

由于这几年房价的突然高涨,以至于有关部门针对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保障制度建立尚未及时反应过来,不过对于保障性住房的需求也促使其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局面。目前,国内保障性住房体系主要有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经适房和两限房四种类型。我国政府直接供给住房只能够限制于最低收入家庭范围之中,这种制度也符合我国中低收入家庭多、人地矛盾尖锐和征信体系不完善的国情。对于高收入者由市场供给住房,政府仅需要通过调节货币政策控制房价波动,对此廉租房设计既能够满足低收入群体。而为了保证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建设发展保障房成为我国目前迫在眉睫的一项任务,按照我国社会当前发展现状,需要纳入保障房住房范围的家庭约有30%左右,大约6000多万家庭,而目前据估计仅有1500多万套保障性质住房供应,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城市保障房建设程度低、覆盖面窄、供需矛盾紧张,大多数的低收入阶层尚未享受国家的保障性住房政策红利。另外,尽管目前所出台的楼市调控政策和各级政府紧锣密鼓颁布的住房保障性政策还不够完善,但是诸如限购等政策的落实,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政府正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2我国住房保障制度面临的问题

作为民生之大事,住房既是经济发展问题也是收入分配问题,保障性住房作为未来解决中低收入群体安居问题的重要措施,其中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解决。

2.1各地对推进保障性住房未形成共识

从中央和地方关系来看,取得中央的财政支持之后地方政府才会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这时因为投资有限当地政府往往会提高准入门槛,各地政府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也只重视各种量化指标,比如建设规模与速度等,忽视保障性住房的配套管理,而在提供保障性住房政府的角色扮演上以及拥有保障性比例的政府和个体比例划分上还存在着较多争议。若是一味地追求保障房的建设规模与速度,很可能导致不少地方忽视其保障性质,将其变成部分人牟利的工具。

2.2保障性住房供需矛盾突出

当前的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保障对象主要是本地户籍低收入群体,将外地人口排除在外,导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当地人口净流入出现倒挂问题,比如中西部一些地区大规模集中建设保障性住房,不但加剧了当地公共财政负担,同时因为管理跟不上导致建成的保障性住房一直空置,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保障性住房覆盖面小,群众住房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一、二线大城市保障性住房需求和供给有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严重。

2.3需要进一步优化保障性住房类型和供应方式

货币补贴和实物保障是保障性住房供应的两种方式,不过不少地方货币补贴额度不高,不能够满足困难家庭在市场上租赁房屋的价差,同时高门槛实物供给限制了困难家庭保障水平,容易让保障性住房成为私人牟利的手段。一些地方政府受到财政约束,减少了对购置型保障住房的建设,导致保障准入收入两侧群众福利被剥夺,空置房的存在也导致财政资金被浪费,如何盘活这些空置房是现阶段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3改革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相关建议

3.1对住房保障性制度的顶层设计进行优化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提出了高要求,也使得地方财政捉襟见肘。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为社会公共服务重要内容,利润微乎其微,势必增加地方财政负担,同时因为不同地区人口规模和净流入情况不同,对于保障性支付需求差异较大。顶层设计优化需要调整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关系,保证财权、事权匹配。各地政府要结合自身经济发展速度和人口流动规模制定中长期保障性住房财政预案,从顶层设计上做好住房保障制度和公积金制度,建立失业保险制度等,努力扩大住房覆盖范围,防止保障缺失。

3.2建立阶梯式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

居者有其屋是保障社会公平的基础,其不仅是住房供应数量问题更是住房供应体系设计完整性问题,需要充分考虑不同收入群体经济状况和发展潜能,建立阶梯式住房供应体系。停止发展购置保障房的同时,推进租赁房、共有产权房和廉租房,对空置房进行回购和整合,增强住房保障灵活性,形成以公租房为主体的多层次、阶梯式住房供应体系。

3.3进一步完善保障性住房政策实施机制

建立政府负责、市场参与的保障性住房持续运行机制,提供住房兜底保障,根据当地人口流入和流出规模制定对应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规划,环节矛盾,同时要尊重保障性住房公共属性,在满足常住困难家庭基本住房需求的同时,做到不同群体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防止其形成福利依赖症,对于当地特殊人才比如教师和医生等高素质劳动者,要注重住房周转问题,将其与其福利挂钩,一旦其退休离职后保证其住房可继续回到流动体系当中。

4结束语

当前房价居高不下,关于保障性住房供应问题已经成为当下社会讨论的持续热点话题,不过目前保障性住房制度体系中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研分析,及时公开发布有关保障性住房供应政策和信息,加强对申请材料的审核,建立合理的保障性住房退出机制,创新管理和服务模式,做到“居者有其屋”,促进社会主义公平地实现。

参考文献:

[1]吴平. 论我国城市住房保障制度改革中的政府职能转变[D].宁波大学,2019.

[2]李雅文,邢戬.符合中国国情的住房保障和供给制度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05):241-242.

[3]田英辉.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 城市发展日新月异[J].内蒙古统计,2019(01):7-9.

[4]梁枫.我国保障性住房小区物业服务存在问题及应对探究[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02):25.

[5]刘慧.农民工住房保障模式与实施效果——基于不同规模城市的比较[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9(01):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