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幼儿行为习惯培养与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09
/ 2

学前幼儿行为习惯培养与探究

陶志娟

广西防城港市东兴市第一幼儿园 538100

摘要:幼儿时期是习惯培养的关键。本文对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应该遵循的原则进行了分析与归纳。从而进一步提出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应从幼儿一日生活习惯方面深入论述

关键词:学前幼儿 行为习惯 培养策略

行为习惯是逐渐养成的,学前幼儿正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黄金期。当前社会规范和学前幼儿自身发展水平的良好行为,是人的性格形成以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机体发育以及大脑活动都是最活跃、可塑性比较强,然而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孩子来说是受益终身。因此,学前幼儿在幼儿园和家庭教育应重视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习惯行为、乐观健康的情感和较强的动脑能力,让幼儿更加健康的成长。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幼教经历,针对学前幼儿不良行为习惯谈谈。

一、现阶段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分析

当今社会生活环境一方面有利于幼儿的生活学习,另一方面无形中也隔绝了幼儿与外界的接触,生活空间越来越小。幼儿与邻居小伙伴几乎没有交往机会。渐渐地,幼儿容易产生孤独感,性格变得孤僻不合群。有的父母因为工作忙、压力大且又要忙于应付学习,与孩子分离的时间较长,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在这种社会、家庭等环境的片面影响熏陶下,不少幼儿养成了任性、固执、依赖、挑食、胆小、多动不安等不良行为习惯,使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和道德方面的形成受到了不可忽略的影响。良好的行为习惯易于塑造,不良的行为习惯易于纠正。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前途。而研究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当今社会、家庭及幼儿园普遍关心的重要话题。

  1. 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方式

由于很多家长对幼儿教育不够重视,总觉得幼儿教育可有可无,有时因为身体等原因造成了幼儿经常迟到、早退、甚至不请假,这些原因造成了很多幼儿早晨懒床的习惯,特别对于冬天,很多幼儿懒床不到学校,一旦形成这样的习惯,造成了幼儿懒惰的思想。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对于卫生习惯不是太理解,更不懂得卫生的重要性。因此,很多幼儿不明白为什么要洗脸、刷牙的道理,甚至有些卫生习惯对于他们的身体有一些伤害。进入幼儿园初期,他们对幼儿园各种不同的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但随着新鲜感的逐步褪去,他们开展讨厌上学,对于教师提出的要求和规矩,很多幼儿不能承受,从而造成了很多幼儿不愿意上学的念头。

(二)坚持正确的教育理念

1.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而言非常重要,家庭好坏对孩子就影响巨大。初为父母的家长要重视孩子的教育,因为这是良好习惯形成的开始。父母的正确教育会对孩子起到积极的作用。例如:有一次公车上,这个小男孩十分调皮,在地车上跳来跳去,将座位旁边的乘客物品弄倒。她的妈妈看到后,将他拉到一边,小声但坚定地说:“不可以这样跳来跳去的,周围的叔叔阿姨不喜欢不遵守乘车规则的小朋友,快去帮别人捡起来并说对不起”。妈妈见状,就拉着小男孩走到那位乘客面前说:“对不起,我的孩子把你东西弄掉了,我替他来向您道歉”。小男孩看到妈妈这样说,一下愣住了,便低下头对这位乘客说:“对不起叔叔,我错了”。这位妈妈的做法很让人敬佩,用自己的行为告诉孩子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对的,应该为自己的错误进行道歉。因此,家长是孩子第一老师。

2.适当的激励方法

当孩子做了好事时,家长和老师要给予孩子适当的表扬和鼓励,让孩子感觉到被肯定,从而有成就感,这样就可以激发孩子继续保持这样的良好行为。而且一定要用及时和恰当激励方法,这样就会使孩子在思想上有所触动,明确哪些行为是对的,是会得到肯定的,哪些行为是不对的。值得注意的是鼓励教育并不是无限度的奖励,许多家长喜欢用物质去奖励孩子,但是如果不加以引导,孩子即使被奖励却不知赏识的原因,也是起不到教育作用的。

3.榜样示范作用

孩子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但是由于孩子认知能力有限,老师与家长应该要以身作则,让孩子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影响,对孩子的教育起到积极作用。因此,父母的行为对幼儿影响非常重要,例如:在我们这个科技时代,人人有手机,如果父母整天玩手机,小孩好奇心强、贪玩,也会模仿,长期下去就养成不良习惯。如果父母一旦答应了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兑现承诺,如果兑现有困难的时候就不要轻易许诺。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利用好孩子喜欢模仿这一特点,父母要做好榜样,进而达到教育作用。

4.要有坚决的对错态度

孩子对是非尚未形成明确的分辨能力,因此家长和老师一定要有主见。对每件事都要态度坚决,如果大人们不能明辨是非,表现出犹豫不决,孩子就会受到影响,形成迷茫不知对错的性格。并且,对孩子的错误行为习惯要坚决地说不和批评指正,才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有的孩子喜欢吃饭要让大人喂着吃,很多家长会一度娇惯与纵容,那么孩子就会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合理正确的,如果有一天家长让他独立吃饭、穿衣、洗漱,或者在幼儿园要独立做这些事的时候,孩子会觉得非常不理解和委屈,而且不会配合。

  1. 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策略

1.培养良好劳动习惯

在学龄前时期如果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对于孩子身心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在家里或者幼儿园教学和生活过程中,父母和幼教老师可以引导孩子帮助大人参加简单的劳动,并且给予鼓励和奖励,比如让孩子帮助摆放桌椅、擦干净自己的桌面、整理班级图书、帮家里打扫卫生。如有条件,可鼓励孩子多参加简单的室外活动,比如简单的除草活动、简单的浇花植树活动,这不仅能够提升孩子热爱劳动的兴趣,也能促进孩子形成为他人服务的意识。

2.培养良好独立自理能力

随着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都侧重于物质方面,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的照顾更是“无微不至”,从而忽略了孩子独立性的养成。在幼儿园入园初期,不少孩子吃饭要有人喂,穿衣要有人穿,甚至家长也认为这是幼儿园老师应该做的,丝毫没有意识到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是欠缺的。因此,无论在家庭教育或是幼儿园教学过程中,都应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让孩子自己脱穿衣服,整理自己的玩具,并且及时给与肯定和鼓励,让孩子从小就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事情帮着做”的意识。

3.培养良好文明礼貌习惯

在学龄前时期,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要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这不仅有助于促进幼儿园良好教学环境和家庭和谐生活环境的形成,也为孩子未来的健康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和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多用礼貌用语,家庭教育中,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在生活中如何与长辈交谈,如何对待客人,去别人家做客什么行为是礼貌的。

4.培养学龄前孩子勤于动脑习惯

在学龄前时期的良好习惯培养还应重视动脑习惯的养成,这对于孩子智力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游戏环节,促进幼儿积极思考,一起讨论寻找答案的思路。教师还应多提出问题,鼓励孩子们的思考,尤其对一些自然生活中的现象,比如小鱼为什么会在水里游,秋天树上的叶子为什么会变黄等等,激发孩子对大自然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从而让孩子养成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5.培养孩子健康向上的情感

独生子女家庭更易造就孩子的自私、任性、自我中心等不良习惯,因此,培养幼儿健康向上的性格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多鼓励与同龄孩子间交往,教师和父母应让孩子多与同龄伙伴一起游戏,引导孩子结伴玩耍。并且在交朋友时,促进他们的情感交流,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建立友谊观念。另一方面,要多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在游戏中多多欢迎其他幼儿一起参加,边玩边让孩子思考,一个人玩得开心还是和大家一起玩更开心,引导孩子与其他同伴和睦共处、共同玩共同做事。

参考文献:

[1] 罗瑜.例谈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J].教育革新. 2014(12):57-59.

[2] 吴彤彤.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要点分析[J].现代交际.2019(7):110-112.

[3]霍丽丽.如何在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J].神州.2017(1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