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优化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08
/ 2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优化措施

屈利彩

章丘区第三中学 山东省济南市 250209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的发展,人们对教育事业非常关注,文学名著以其包孕万象的思想意蕴和长久不衰的艺术魅力成为影响深远的经典。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文学名著阅读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语文教学是让学生有效提高文章的阅读理解和应用能力,以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目的,使学生可以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能够合理巧妙地与人沟通和交流。初中学生正在成长时期,通过语文的名著阅读和教学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优化措施

引言

名著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与文化底蕴,使学生在阅读中受到名著思想与情感的熏陶,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名著阅读教学的价值还有很多,但是目前语文教学中的名著阅读不容乐观,语文名著阅读缺乏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不得法,影响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探索名著阅读教学的方法,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是目前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初中语文教学要注重名著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的有效性,通过方法的指导及课内阅读与课外结合,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1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对于名著阅读教学,教师容易为了提升学生考试成绩而仅就知识点设计教学过程,局限于名著作者及创作背景、人物性格特点等内容,未能真正实现名著阅读教学的意义。教师可以利用多样化手段开展名著阅读教学,从而使学生在名著阅读中感受到乐趣。由于名著内容较为深奥,学生阅读时会存在畏难情绪。教师在教学中应先引入同类题材的具有趣味性的课外读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能够持续地读下去;然后再通过有效引导阅读的过程,让学生从相对简单的课外阅读中树立阅读信心。名著阅读的延伸不仅体现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阅读来拓展视野,提升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从课内到课外的拓展是多个维度的,如周末去图书馆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书籍。现在图书馆一般都会设置较为规范的童书区,这个区域中的书籍可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空间。除在学校内的课外阅读之外,亲子阅读不失为提升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方式。笔者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发现,许多学生之所以阅读兴趣比较浓厚,是因为家长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表示:在与父母共同阅读的过程中,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都有所提升。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作为指导者提供一些经典书目,便于家长和学生共同阅读。

2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现状

2.1名著阅读单调,导致学生没有阅读的兴趣

初中语文的名著阅读,一般都是以课本内容为主,并且有些老师只进行应试做题的训练阅读,不进行认真品味。因为过多考虑学生的成绩,把课本当中的名著内容进行了简化,针对相关作者和故事概况以及主要的人物性格特征等进行总结和归纳,要求学生进行背诵和记忆,根本没有达到阅读的目的。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本来就很匮乏的名著阅读量更加降低,让学生对名著的阅读没有感觉,也谈不上兴趣,更加体会不到名著的内涵和阅读的快感。

2.2名著的阅读缺乏老师的指导

文学作品的创作有其发生和存在的社会背景,这也是现在的学生在进行名著阅读时的阻碍。并且有些名著情感复杂、思想深邃,具有当时年代的语言和地域特点,进行理解很困难。所以,老师必须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指导,可是有些老师本身的文化修养使其对名著具有偏见和局限,致使进行有些名著的讲解时显得浅显或有偏颇。这样就会让学生的名著阅读质量下降,名著阅读的教学效率不高。

3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优化措施

3.1做好阅读规划

教师要帮助学生做好阅读规划。例如,统编本七年级语文教材推荐阅读的名著有《朝花夕拾》《西游记》《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所作,其中有些篇章对初中生而言具有较高的阅读难度,而且鲁迅先生的文字本身就非常晦涩难懂。如果学生不具备相应的阅读功底,便很难读出《骆驼祥子》的味道和情感。《海底两万里》作为一部外国小说,学生阅读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西游记》则是学生耳熟能详的作品。基于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明确阅读顺序:《西游记》《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朝花夕拾》。初中语文教师要在深入研读整个初中阶段的推荐阅读书目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做好阅读计划,这样学生的阅读才更具方向性。

3.2保障课外阅读时间

目前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较少,教师需要转变当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尽力争取更多的课外阅读时间。教师可以在目前语文课不增加课时的情况下,对课内教学时间进行调整,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如可以对课外阅读进行相应的规划,在课外进行名著的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作阅读笔记,摘抄优美的段落与语句,再回到课堂进行互动,交流阅读体会。同时,可以将课外阅读列入教学课表,介绍阅读的知识与方法。学生通过学习可以了解到阅读知识,提升阅读兴趣。把课外阅读纳入到课程教学体系中,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一种重要形式。

3.3采取精读与跳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教师要指导学生精读与跳读的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在阅读时可以根据阅读兴趣对相关内容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对感兴趣的内容可以采取精读的方法,即对文本进行细致的阅读、透彻的理解、广泛的联想。跳读是指根据阅读的需要及兴趣进行选择性的舍弃,有意识地忽略相关内容,或者对其进行粗略了解。在阅读中这两种方法可以有选择地交替使用。如在《西游记》阅读中,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的内容是需要进行精读的,因为这一部分在西游记中最具代表性,可谓精华部分,作者足足用了三章的篇幅来叙述这个故事,并且曲折而引人入胜,故事中的人物性格与形象十分鲜明。可以让学生围绕铁扇公主为什么不借给孙悟空扇子为探究话题展开讨论,这一情节与孙悟空在观音菩萨的帮助下降服红孩儿有联系,如果不精读这部分就不会体会到孙悟空借芭蕉扇的不易。精读的目的在于精思,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唐僧、沙僧、猪八戒面对困难时的态度体现了他们各自怎样的特点?至于跳读,就是可以跳过不感兴趣的内容及不精彩的情节,如人物外貌的描写及环境的描写,学生阅读时只做一般了解甚至可以跳过,精读与跳读结合起来可以有效提高阅读效率。

3.4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阅读素材

学生在进行阅读时,往往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有利于提高其语文核心素养的阅读文本。一是要选择符合学生特点的阅读材料。学生有自身的阅读兴趣,有着这个年龄段所具有的阅读心理及兴趣,根据学生发展的特点,选择文质兼美的阅读材料,这些材料要具有一定的思想性与知识性,这对于促进学生素养的提高是极其重要的。二是要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在课堂上涉及到名著的片段学习,教师要注意拓展阅读领域,可以涉猎各个领域,如科普类、政治类、史学类、时事类等,以有效拓展学生知识视野。三是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阅读材料的选择。初中学生阅读能力偏低,一般要选取现代文学作品,以利于学生理解。要循序渐进地向古典文学拓展,要指导学生做好阅读计划,分配好每个阶段的阅读内容,要做好读书笔记,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结语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要设计出有效的思路、计划,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才能达到保证名著阅读效果及促进学生文学素养提升的目的。教师应采取循序渐进的阅读教学方式,以达到逐渐提升学生名著阅读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许海霞.浅析苏教版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J].课外语文(下),2020(8):77.

[2]厉辉.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20):130.

[3]王坤.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学周刊,2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