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社会保障人才培养机制优化问题创新路径探索

/ 2

新时期我国社会保障人才培养机制优化问题创新路径探索

邹林杉 徐楠楠

荣成市社会保险事业中心 山东省荣成市 264300 荣成市老年大学 山东省荣成市

264327

摘要:在中国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经济迅速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国家对社会民生问题的关注大大增强。社会保障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它与经济学有联系,和政治学也有交叉。它具有促进社会进步,保持社会公平的作用。为加强在社会保障方面的人才培养,不少高校在国家和教育部的指导下开设了社会保障学科,但现行的社会人才培养机制还存在一定的弊端漏洞,还需要我们进行研究探索。

关键字:新时期;社会保障;人才培养机制;探索创新

  1. 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障专业概述

社会保障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生活困难时所给予的物质帮助,以保障他们基本生活的制度。本质上是追求公平,责任主体主要是国家或政府,目标是满足公民基本生活水平的需要,同时必须以立法或法律为依据。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和社会福利等内容[1]。最初的社会保障制度由德意志帝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所创,而后经过欧洲国家的一些福利制度等的变革,最终演变成现如今我们所了解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二、开设社会保障学科的相关背景

伴随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不断发展完善,人们对社会保障事业的关注度大大提升,受市场的供需关系影响,企业和公司对社会保障人才的需求数量极大,而且对更高层次的人才需求也更多。现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期,但是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医疗、就业、生活等方面还是有非常多的问题频频出现。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当前我们必须为了适应社会现状而放在首当其冲的事。现在企业为了适应社会现状,从招聘和培养员工这两个大的方面入手,进行员工绩效考核等,而且与员工签订完整的劳动合同,缴纳员工的五险一金,让员工在住房和医疗方面没有后顾之忧。而且现在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要求的是发展全能型人才,所以许多员工必须懂得金融方面的知识,入职前进行相关知识能力培训。

三、为何重视对社会保障人才的培养

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在现阶段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大部分的数据来源于一些一线城市,在二三线及更落后的城市地区,社会保障体系还是不完善的。养老政策未能完全得到落实,独身老人生活非常困难。社会保障也只限于当地政府落实,未能将企业和慈善组织拉入。而且地区与地区之间,本地区内,不同群体之间的社会保障程度也大相径庭。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不完善的地方需要人来解决。社会保障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解决或缓解经济萧条的问题。在此种种条件下,社会保障人才的培养显得极为重要。他们的素质能力水平高低直接关系我们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所以,企业单位和普通高等院校都要以社会需求为准,培养高层次的顶尖人才,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满足用人单位需要。

四、现行社会保障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社会保障人才培养空泛而不切实际

专业知识、培养规格、就业方向是当前人才培养的三个目标。我国部分高校在目标定位与认知上不清晰,人才培养目标设置得不切合实际,在人才的知识能力培养方面有较大缺陷;还有部分高校对社会保障人才的目标性较弱,不同层次的学校或者同一层次的学校对社会保障人才的培养模式趋同,毫无特色,结果就是所培养的人才如印章一样换汤不换药长得类似,不能适应企业需要。

2.课程教学体系不合理不完善

作为一个新兴学科,普通高校主管老师和教学老师都对劳动与社会保障这门课程缺乏科学严谨的认知,这就直接导致了学校的课程设置不合理,知识结构不科学的现象。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失衡,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而且部分高校可能由于理论课占较大比重,劳动和社会保障学科失去了作为社会学一部分的实践自由与调查研究。

3.实践时间较少,理论时间较长

许多高校认为社会保障学科更偏向理论知识的研究,所以理所应当地减少了实践课程的时间,一个学年也没有几节实践课,这数量简直屈指可数,甚至更甚直接将实践挪到了大四实习期间,增加了学生的压力。由于实践课程较少或者没有,学生的思维停留在理论课本中,很难将其与实践相联系,因此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水平都没有达到较高程度。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导致学生毕业后无法适应社会和企业需要,缺少竞争力,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对于这些,劳动和社会保障学科的老师及专家都应该想办法解决这些制约学生日后发展的问题,科学规划研究,让学生的知识与工作相匹配。

五、在新时代背景下对社会保障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1.确立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

社会保障学科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而且是一门较为年轻的学科,社会保障领域的专家、学者、老师应该科学规划好此门学科的教授方式,熟知该学科的性质。要面向政府、企事业单位等机构企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学识过硬、能力较强的优秀学生,为国家的社会保障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2.加快建设劳动与社会保障学科体系

据调查,许多劳动与社会保障学科的毕业生会在企业中从事企业管理工作。所以学校应该创新课程体系,打破固有思维,加强对社会保障学科的研究,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让毕业生在大四期间到各个企业进行实习,了解企业的需求。尽早适应社会。根据企业和学生的反馈,做出回馈,适当地增加相关课程的引入,完善社会保障学科体系。

3.提高高校社会保障学科教师素质能力

古有教学相长,教师并不是权威,也不能止步不前,故步自封。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教师团队的素质建设也极为重要。第一,要引进学术人才,为学校注入新的思想,让学校的各个老师之间都能进行学术交流,让思想的火花迸发,为社会保障学科提供新的理论思想。第二,普通高等院校要与高层次水平院校进行定期的学术交流动互动,了解自身不足并进行修正,学习高层次水平院校专家学者的思想智慧。而且高校老师要经常去政府、企事业单位去学习,了解各个单位所需要的人才,而后将此在课堂中进行告知,在教学中尽可能的将企业的要求融入,培养开拓进取的新时代人才。青年教师也可通过不同渠道来获取西方教学的精髓,中西结合融入课堂。

4.关注并完善社会保障人才评价机制

人才培养评价机制主要包括学校评价和社会评价两个方面的内容。在学校评价方面,学生的各类信息要做好登记,对学生的个人能力、专业素养知识都通过一定的评价机制来进行评定。在社会评价方面,通过社会保障学科学生的就业率等来为学校做出反馈。社会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能力考查,有一部分学生能力强而专业知识不够,也有一部分学生专业知识很熟练但能力不够。社会评价与高校评价的联合有利于培养理论知识与专业能力兼具的高质量人才。

5.加强社会保障学科宣传

很多高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都避开了劳动与社会保障。在考生和家长的眼里,这是一门不好就业或者篇冷门的学科。这时就需要学校加大宣传力度,吸引考生报考,为国家的社会保障事业奋斗。

六、总结

新时期我国社会保障人才培养机制还存在许多问题,高校、专家学者、企事业单位都应该更加关注我们的人才培养。创新体制,进行学术交流,发展社会保障学科理论。同时,社会保障学科在读生也要创新思想,努力奋斗,相信我们只要不懈努力就一定会有所成就。

参考文献:

[1]罗孟,李秋萍;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研

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1).

[2]童桂林;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大学生就业困境与对策研究[J].社会科学,2017( 11) .

[3]古峰;浅谈新时期我国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劳动保障世界;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