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并癫痫患者的临床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9
/ 2

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并癫痫患者的临床治疗

高辉

密山市人民医院,黑龙江省 密山市, 158300


摘 要:目的:针对出血性卒中急性期并存在癫痫患者采取的临床治疗方法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方法:收集确诊为出血性卒中急性期并存在癫痫的20例患者有关资料,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开展相关研究。结果:患者在脑出血治疗过程中采用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对持续状态的癫痫患者病情的控制采用静脉注射安定方法进行治疗,其中在急性期半个月内有5例患者因一些疾病死亡,其余患者应用抗癫痫方法进行治疗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对此治疗过程分析后发现,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较早发作癫痫,具有较高的发作频率及较高死亡率。结论:临床中出血性卒中急性期并存在癫痫患者的发病率较高,危害性相对严重一些。应采取针对性方法进行治疗,对早期发作的癫痫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有效预防可能发作的癫痫,使患者提高临床疗效,预后得到明显改善。

关键词:癫痫;出血性脑卒中;临床治疗


1. 前言

脑卒中致残及死亡率相对较高,使社会、家庭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经济负担和社会压力。出血性脑卒中在脑卒中患者中是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患者病情在急性期并存在癫痫患者是造成出血性脑卒中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使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同时伴随癫痫患者明显降低致残及病死率,本研究收集20例患者的相关资料,深入分析以对患者采取的治疗方法及效果,现将有关研究情况进行总结。

2. 资料与方法

2.1 患者资料

收集2017年3月—2019年3月期间210例确诊为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有关资料,其中有152例男患者,58例女患者,患者年龄在44—87岁之间。有142例患者为脑出血,68例患者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比较患者基本资料存在的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但具有可比性。

2.2 方法

脑卒中与脑血管病相关诊断标准相符,采取头颅CT或核磁共振影像检查结果进行确诊。急性期是出血性卒中发作后半个月,卒中后癫痫按照不具有癫痫病史的标准进行诊断,首次发生卒中后半个月内发作不少于2次痫性,并不包括低血糖及低血钙等其他原因引发癫痫病情。

对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同时产生癫痫的比率进行分析,本研究的210例患者中有19例为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同时伴随癫痫,其中13例患者为脑出血急性期同时伴随癫痫,6例患者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并存在癫痫。

对癫痫首次发作患者的时间进行分析,出血性卒中后首日有6例患者的癫痫发作(有2例患者死亡);第2日有5例患者在出血性卒中后发作癫痫(有1例患者死亡);有5例患者在出血性卒中后第3—6日患者发作癫痫(有1例患者死亡);有3例患者在出血性卒中后第7—14日在出血性卒中后发作癫痫(有1例患者死亡)。

分析发作癫痫的频率发现,急性期半个月内有2次癫痫发作的9例患者(有2例患者死亡);有3—5次癫痫发作的7例(有3例患者死亡);不少于7次癫痫发作的3例(有1例患者死亡)。

分析癫痫患者病情发作的类型主要是结合国际抗癫痫联盟分类方法,单纯部分运动性发作患者有11例,部分至全身强直痉挛性发作患者有5例,全身强直痉挛性发作患者有3例。

对癫痫患者出血部位进行分析可知,脑出血灶位于脑叶部位的癫痫患者有13例,其中2例患者在额叶,6例患者在颞叶,2例患者在顶叶,3例患者在颞顶叶;6例患者在基底节区部位有脑出血灶,其中2例患者在外囊,1例患者在内囊,1例患者在丘脑,1例患者在小脑,1例患者在脑干。

3. 结果

患者在脑出血治疗过程中采用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对持续状态的癫痫患者病情的控制采用静脉注射安定方法进行治疗,其中在急性期半个月内有5例患者因再出血等病情死亡,其余患者采取有效控制癫痫病情发作的治疗方法。对患者治疗过程进行分析,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较早发作癫痫,具有较高的发作频率及较高死亡率。

4. 讨论

出血性卒中患者目前还无法全面了解其主要发病机制,经分析研究与以下几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关系:脑卒中后闭塞或出血的血管使患者脑血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痉挛,引增大了脑循环障碍的严重程度,使脑血流量有所减小,脑组织缺氧、缺血及代谢障碍等,改变了神经细胞膜稳定性而表现出去极化,神经元放电过度而使患者产生癫痫,病情早期发生的脑水肿或血肿在一定程度上使颅内压有所升高,压迫相邻脑组织而使其产生移位,进而出现一系列异常情况,使神经元提高了兴奋性而引发癫痫病情。应激反应在卒中后改变了患者激素水平、破坏酸碱及电解质平衡等导致痫性放电。急性期癫痫在早期产生,具有较高频率,特别是全身强直痉挛发作患者的病死率相对更高一些,充分说明该类型患者的预后效果更差。患者死亡原因经深入分析后,可能性较大的原因是因癫痫病情发作使患者产生脑出血或加重缺血缺氧及脑水肿症状表现,进而产生脑疝而使患者死亡。对卒中后癫痫采取有效措施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并采用抗癫痫的治疗方法,很多患者在抗癫痫方面采用单一剂量的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优于预期,尤其是首次发作癫痫症状的脑卒中患者应采取对病情发作的有效控制措施。患者脑水肿经治疗后有所减轻而使癫痫病情有所好转,采用3—6个月时间的抗癫痫药进行治疗可采取停药措施,但因形成胶质瘢痕的迟发性癫痫需采用抗癫痫药物进行长期服用。

5. 结语

综上所述,临床中出血性卒中急性期并存在癫痫患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一些,该病情的危害性相对较为严重。应结合患者病情制定针对性方法进行治疗,对癫痫早期发作患者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同时保护好脑部,可有效预防癫痫病情的发作,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使其预后得到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

[1] 潘更毅,张宪秋.出血性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临床分析与发病机制探讨[J],疑难病杂志, 2018.6

[2] 王新成.出血性卒中急性期并发癫痫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8.21

[3] 杨勇敏.脑卒中后癫痫及痫性发作的临床研究[J],2019.4

[4] 张成国.出血性卒中急性期并发癫痫36例临床与预后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8.16


作者简介:

高辉(1981-),男,汉族,黑龙江人,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脑血管病,癫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