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需要仪式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8
/ 1

德育需要仪式感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潭山中学 刘东 511468

时光荏苒,我在班主任这个平凡的岗位兢兢业业二十载了 ,我的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百分之九十源于这个岗位。在日常的班主任工作中,我重视德育过程的每一次仪式感,仪式感就是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 ,是一种精神上的礼仪。这种小小的自我暗示看起来微不足道 ,但它却是一根强有力的杠杆 ,能够大幅度提升人的行为力。一次次具有仪式感的活动不但可以感化、规范和激励学生,还能实现对学生的道德教化

每接手新班级,我会记下他们的身份证号码,从中获取孩子们的生日,每个月底都为本月出生的孩子们举办一个小小的生日会。蛋糕中写着生日的孩子们的名字,我会把他们请上讲台,每当这时,我总感受到他们的惊喜、喜悦与感动。全班同学一起拍手、唱生日歌,其乐融融,孩子们总掩不住的欢乐与幸福,他们总会感觉我们班集体就是一家人,班级凝聚力在悄无声息中形成了。唱完生日歌就到许愿环节了。通常这时我会说:“我今天祝你们15岁生日快乐,在许愿和切蛋糕之前,我想让你们好好回味你初一初二两年的时光,跟以前那个懒散、叛逆、任性、幼稚、不懂感恩、不思考青春意义的懵懂的自己告别,从今天起,你们将走近新生活,初中最后一年,也是最富有价值的一年,在这15岁的年纪里,你们将要变得更加有担当,更加积极,更有拼搏之心,让自己的青春流光溢彩。现在请你们好好跟过去告个别”。孩子们的脸庞流露感动,眼里泛着泪花,也夹着不舍。我请他们好好想一想初三这一年的愿望,并好好记在心里,并暗暗下定决心去实现它。我觉得任何一件平常而简单的事情,我们都可以赋予它意义,这件事情,有没有价值,在于你怎么看待,我们要有仪式感。在这过程里,很多同学还可能感受到集体和老师的爱,很多留守孩子平日里从没有正式过一次生日,班级有这样的活动,如一股清泉,滋润着孩子内心爱的枯竭,孩子由生而发的幸福,怎能让他不对老师抱感恩之心呢?有一次,一位生活单亲家庭的女生刚吹完蜡烛,就泣不成声了,我拥抱了一下她,以表安慰,许久,她哽咽着说“老师,以后我一定努力学习,报答您。”我连连狠狠点头。

记得去年中秋节前一天,我用了20分钟为孩子们办了一个小小的中秋节庆祝活动。我把事先让家委帮助准备好的大月饼、水果、美乐多准点拿回教室。同学们异口同声“哇”,兴奋得不得了。我搞活动的初衷有三个目的:一让同学们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意义。二让同学们感觉集体的温暖,感觉我们一班就是一家人,增强班级凝聚力。三让某一部分同学可能感觉生活的温情,因他们父母远在他乡工作而无法回家共度佳节。活动分成三环节,第一环节,以小组为单位,回忆我们会的诗句与中秋相关的,大声说出来。第二环节,尝月饼,吃水果。第三环节,讨论中秋节的寓意是什么?同学们比我预想中还要厉害,他们能说出二十首诗歌,也可以说出中秋节的寓意是团圆、和谐、感恩、期盼.....更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早上,我一走近课堂,几十个孩子们肃然起立,饱含深情的一声“老师,感谢您,祝老师中秋节快乐!” 讲台放着昨天那个月饼铁盒,里面装着是孩子们每人家里拿的各式各样的饼和糖,上面还有张全班签名的贺卡,黑板上写着几个大字“老师,中秋节快乐”。我顿时感动到热泪盈眶,字字尽显孩子们一颗颗火热真挚的心。

初三毕业班,总免不了大大小小的考试,有考试就会有颁奖,我会事先教育他们,领奖时注意双后紧拿奖状,再对颁奖者鞠躬道谢,这是一种礼仪,久而久之,学生会形成一种习惯,更形成一种素养。在班上颁奖时,我会首先跟获奖者握手,祝贺他们,再双手颁奖给他们,他们双后紧拿奖状,对我鞠躬,我会与每一位获奖者各拿奖状的一半拍照。孩子们每一次用力地握住奖状,是对自己能力的肯定,也是对自己努力的见证。鞠躬让他们心怀感恩。与我的合照让他们切身感受成功的喜悦的背后有我一半的功劳。我认为所有仪式感的活动,可以感化、规范和激励学生,实现对学生的道德教化。

  类此的德育事例常出现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在举行每次德育活动时,应创设一种仪式情境,通过渲染,营造一种极具感情色彩的场域,真切地唤起和触动学生情感,引发学生情感上的认同、共鸣,激发他们对道德、价值的向往之情,并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最终形成稳固的道德情感。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