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下史家游泳队训练模式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8
/ 2

疫情背景下 史家游泳队训练模式探索

史定宇,张凯

北京市东城区 史家胡同小学 10010

一、研究背景

突然到来的疫情,打乱了我们的正常生活,也给游泳队的训练带来了一定影响。原本学生为期两周的假期集中训练取消,随着疫情的扩散,到了正常开学的时间学生们也无法按时来到校园进行学习,游泳队日常的水上训练也暂时搁置。

相较于其他运动游泳项目有其特殊性,它对训练环境的要求比较高而且不易找到替代练习方式,平时训练时学生们因为生病2周无法进行水中训练,痊愈后再次开始训练就会对水环境感到生疏,而从上学期最后一堂训练课到现在,孩子们已经有18周没有下水游泳。

疫情是短暂的,但孩子的成长确是终生的,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延续之前的训练状态,同时也响应北京市政府、市教委“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史家游泳队也结合实际开展线上训练,确保学生在居家期间不间断提升各方面能力。

二、训练思路的转变与创新

  1. 提高学生专项体能

游泳运动要求学生在水中展现各方面的能力,在正常的训练安排中也会制定一部分的陆上部分,通过陆上训练提高学生的力量水平、心肺功能、关节柔韧度及身体协调性。因此设计科学合理、实用性强、可操作性高的训练计划,使学生在学生居家环境中积极完成训练,保持提高体能是设计训练计划的重中之重。

  1. 鼓励学生通过游泳表达

学生长期“宅”在家中,相对舒适的生活状态以及面对更多的外界干扰,学生需要保持和提高的不仅仅是体能,更重要的是对游泳的思考。正所谓“眼不见心不烦”, 无法切身参加训练,游泳在学生的生活中处于“隐身”的状态。缺少环境的影响,学生对于游泳的思考减少,这导致他们已经获得的肌肉记忆以及对技术额理解逐步淡化。因此引导和激发学生通过游泳进行表达,借此刺激学生大脑深层记忆强化运动表象也是设计重点。

  1. 引导学生理解奥林匹克精神

本次疫情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的逐步扩散,孩子们作为独立个体正亲身经历着“全球性”大事件,这种感同身受的经历,正是引导学生理解奥林匹克“和平、友谊、进步”精神的绝佳契机。

三、训练的实施与反馈

1.强化体能训练,突出专项特点

【实施】

首先,设计学生制定多种具有鲜明游泳特点的训练动作队伍为学生制定内容丰富;其次,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包括热身、力量、有氧、技术、柔韧五大部分;

第三,有效提高训练强度,运动间歇训练法制定训练总时长大概持续在40-50分钟的训练计划,训练手段更加贴近实际训练。第四,对训练的动作、组数、次数甚至间歇时间进行了明确的控制,使得学生能在家得自主更加可操作。第五,融入游泳日常基本技术以及素质练习。

二、保持乐观心态,培养幽默生活方式

【实施】

游泳项目是水上运动,但是在陆上怎么“游”的?队伍鼓励孩子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自己设计一些创意视频,体现如何在家“游泳”。 做这样的安排主要考虑三方面,其一,能激发孩子思考自己的专项,只有认真的思考才能有属于自己的表达。其二,“旱地游泳”会形成一种反差,视频看起来也会有些“搞笑”的成分,但是天性活泼好动的孩子们整个疫情期间都只能在自己的家中进行活动,这种反差能使孩子获得一些快乐,帮助他们调整心态,更加平稳的度过这一特殊时期。其三,让孩子们学会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保持乐观心态,培养幽默的生活方式,这是以后成为一个拥有完善人格的关键。

【反馈】

学生们利用家里的一切可以利用的物品,在不同地点发明出很多“旱地泳姿”。例如躺在小桌子上的仰泳、以及趴在板凳上的自由泳和蝶泳。这些动作都是用很小的支撑面积来固定躯干的部分,四肢悬空并保持稳定,在此基础上完成手臂和腿部动作,这些动作都非常好的体现了游泳的特点,说明学生都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尝试。

三、抓住时机,树立学生奥林匹克意识

【实施】

奥林匹克宪章明文规定,奥林匹克运动宗旨是:使体育运动为人类的和谐发展服务,以提高人类尊严;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竞赛的精神,促进青年之间的相互理解,从而有助于建立一个更加美好的和平世界。

今年的游泳队一年级学生中有一个一个中瑞混血的孩子。他平时上学在北京,趁着寒假他和妈妈一起回瑞士。但受疫情的影响他并没有返回中国,由于疫情全球扩散,瑞士也逐步成为疫情相对严重的国家。

游泳队发动学生表达对仍在瑞士的小队员的关系,鼓励他做好防护,在保护安全的前提下坚持锻炼,相约等到疫情过去我们一起训练。践行“和平、友谊、进步”的奥林匹克精神。

【反馈】

瑞士的石傲仁同学也通过视频向在北京的同学保平安,表示自己会在瑞士坚持锻炼,期待再次在校园里相遇的视频。而在北京的小朋友也通过视频的形式向远在瑞士的小伙伴表达思念,并给予他鼓励,相约下次见面一定要进行一场友谊比赛。

四、组织线上挑战赛

随着学生们不断熟悉新模式的居家训练,在原有计划的基础上开展每周一次的挑战赛,教师会随机选择一项任务作为比赛项目,并在星期一宣布本周的挑战赛内容,大家通过一周的练习,在周六的时候在规定时间将自己的锻炼视频发布到微信群里,大家在一起比赛学习。通过这种形式让孩子们在疫情期间的训练更加有趣味性和挑战性;激发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以赛促练是竞技体育中常用的训练方式,挑战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其一是力量、耐力型的挑战内容,例如俯卧撑、波比跳或者仰卧起坐等,这些动作学生较为熟练因此设计比赛的形式是让学生在1分钟的时间内完成尽可能的多的次数;其二是柔韧类型的挑战,例如反背体前屈或者前后过肩等,此时要求学生将自己练习的最好成绩发到群中,大家依照完成的水平质量为评判标准;第三种是一些亲子的练习,设计一些有一定技巧性的动作组合,让学生和家长共同完成2-3遍的动作组合,看一看谁的动作完成流畅以及学生和家长之间的默契程度,增加趣味性。

五、沟通与反馈

通过线上的训练以及指导,孩子们提高了身体素质,培养了克服环境困难,坚持心中所爱的奋斗精神。每天的训练以及每周的挑战赛成为游泳队沟通学生、家长之间的纽带,通过这样的形式不仅是增进了家长与学校、教师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在互动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彼此的关心和温暖,相互鼓励和支撑一起度过这艰难的时期。

六、结论与分析

1.游泳队线上训练发挥创造性,利用有限的场地条件,设计符合结合专项特点的练习动作以及训练计划,有效促进学生专项能力的提升。

2.游泳队线上训练注重文化建设,将游泳作为表达的途径融入学生生活,增加学生对游泳的认同感,提升荣誉感,加深队伍的凝聚力。

3.游泳队线上训练深入发掘竞技体育的意义。不将训练限制在高学生的专项能力方面,更应该扩大到对学生体育精神以及人格的塑造。

4.游泳队线上训在不同阶段选挑战训练策略,让孩子们有意愿、有动力在没有教师、教练员的情况下积极认真地完成训练,让学生在家也养成运动的习惯,感受运动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