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的转型刍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8
/ 2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的转型刍议

李文彬 1 方贤松 2

1 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山东 济南 250000 ; 2 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 济南 250000 摘 要 : 全球资源流动对中国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土地性质的变化和新产业集群的不断出现,我国城市化的雏形也随之出现。然而,由于我国城市化初期缺乏统筹规划和广泛发展,我国城市化水平不高,发展深度不足,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要求。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城乡规划;转型

一、城乡规划的重点目标
  1.统筹城乡发展

在城乡规划过程中,应强调中心城市在中小城镇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加强城市之间的联系,拓展城市功能,为做好资源配置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此外,在城乡一体化建设背景下,应努力加强城市中心、郊区、小城镇与各乡镇之间的联系,不断优化当代城乡规划方案,提升该方案的可行性,并全面改善传统城乡规划模式。

2.协调城乡之间的关系。目前,构建社会经济一体化体系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子目标之一。实现该目标,并非简单地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不是缩小城乡之间的经济距离,而是转变优先发展城市的传统观念,协调城乡之间的关系,推进城市与乡镇的同步发展。其次,要全面研究与总结城市与乡镇两种不同主体的发展特色与规律,充分发挥这两大主体的内在价值。再次,促进城乡同步发展,不可忽视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要努力实现城市与乡镇所有空间与产业的持续性发展,促进城乡文化与生活方式的逐步融合。

3.实现城乡结构优化

目前,我国城乡规划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包括功能改善和环境改善。城乡规划实现了从空间扩张到城乡协调的转变,为解决城市质量低下的内部矛盾提供了新的途径。

  1.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不足
      1.产业规划不到位,城乡差距扩大
      在城乡规划中,合理的产业规划和产业布局是保证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然而,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过去的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着分散和复杂的规划现象。例如,产业集群的规划不明显,导致工业用地过于分散,与居民区相互作用,造成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例如,在规划中,没有充分考虑区域地理布局和气候特征,一些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被放置在城市的迎风位置,导致污染物随风漂移,影响环境质量。布局不合理不仅破坏城乡资源和环境,还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重复建设,不利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导致在城市化进程中不断出现“一切为了城市服务”“乡镇地区自我牺牲”。相反,城乡差距正在扩大,这与城市化的早期阶段相似。
      2.城乡环境恶化,资源匮乏
      由于规划错误,城乡土地使用不当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单方面要求农村征地,扩大生产规模而不提高生产效率的现象十分普遍,影响农村土地利用率的提高。而且,高污染企业向农村转移,不考虑土地性质的盲目经营活动,忽视土地利用的可回收性,造成不可逆转的土地破坏。同时,由于缺乏环境意识,城市化进程中存在许多环境破坏问题。为了发展,我们希望自然资源不会受到约束,无论资源的再生和盲目开发有多快,都会导致资源短缺。为了短期经济效益,我们在没有环保手续的情况下,污染水擅自排入水源和空气,造成环境恶化,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健康。这些问题的存在和严重影响城镇化质量不能满足绿色低碳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要求。
      3.城市劳动力就业能力不足,社会矛盾激化
      在城市化进程中,“要地不要人”的落后思想非常严重,导致一些农民失去土地,有机会从事其他工作。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剩余劳动力的吸收能力不足,再加上环境污染、资源破坏等问题,加剧了城乡之间的社会矛盾。
    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转型的策略研究

1.注重城乡协调,实现区域化发展

城乡规划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城市化建设,但根据不同的地域特征应该对城镇进行不同的规划,例如对于风景秀丽的城镇,可以注重发展旅游产业,将地域文化特征更好地保留,作为城镇发展的标志;对于畜牧业发展较好的地区,可以加强其功能特性,对农业产区进行合理规划,引入高科技培育技术发展新型农业;对于工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地区,可以统一规划管理策略,优化相应产业结构,更好地建立工业园区。总的来说,这是为了实现乡镇能更好地发展自身。因为我们知道一个缺少自身特色的地区是无法更好地发展的,所以要保留本色而不至于在城镇化建设中被同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城乡规划过程中尊重城乡之间的差异,才能更好地实现城乡协调配合,促进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

2.贯彻以人为本,减少资源浪费

“城邦起于保存,成于幸福。”这是亚里士多德的话,它表明了人来到城镇聚集的背后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幸福的生活。这样的发展理念也在上海世界博览会上体现,比如上海世界博览会的口号就是“城市,让人生活得更美好。”也就是说,城市建设是为了提高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使得局面在空间上的活动更具有人性化的意义。同样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背景下,经济水平的提高让城市局面更加注重生活质量,人性化的城乡规划不仅是满足局面的需求,而且对于城市建设本身有着推动作用。在城乡规划中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要求城市规划更加看重人的需求,也就是说我们在经济建设的同时,要注重品质化的社区建设,基于居民需求的开展文化特色建设。比如针居民对物质、精神方面的需求,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便利出行和基础生活活动;针对人口住房压力,完善住房体系;针对就业压力,调整经济发展政策,鼓励各大企业创造就业机会,从而解决城市乡镇居民的生活烦恼,提高居民的幸福居住指数。

3.鼓励小城镇发展,发展地域特色

在城乡规划发展的道路上,还存在着部分城镇不具备自我发展实力,城镇人口数量少,缺乏经济建设的可用劳动力,导致这些小城镇无法很好地适应当前新时代变化,只能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逐渐落后。实际上这些小城镇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比如罗城古镇,这座小镇创建于崇祯明朝时期,有着近400年的历史,这里风景秀灵,建筑仍保留着当年的历史色彩,还有罗城庙这样的历史遗迹。诸如此类的小城镇有很多,它们有着现代城市化建设所不具备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但是经济水平发展较为落后。所以,国家可以给予政策支持,鼓励小城镇经济发展,但是在发展的同时更要注意小城镇的文化保护,不能让经济效益冲刷小城镇原本的地域特色。在鼓励小城镇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城乡规划单位应该根据小城镇的历史文化内涵、现有建筑特色实行地域发展政策,不一味地追随城镇化发展的大部队,而是顺应小城镇原本的慢节奏生活,逐步调整经济发展策略。这也是顺应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要求,对小城镇的转型很有帮助。

3.4确定以人为本的城市设计与生态社区规划方案

(1)以人为本的城市设计。在发展新型城市经济的背景下,城乡规划应逐步转变为空间话语体系,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认识到城市规划的重要作用,并选择更可接受的规划方案设计方法,这也是城市设计的主要优势,我国的城市建筑必须由传统的重造型、轻功能、重装修等等转化为人的需求和习惯。

(2)低碳生态社区规划。将低碳生态社区规划归纳为“低排放经济”“低排放社会”和“低碳城市”,即城市建设发展的相对量化标准,它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创造一个环保的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结束语
  总之,我国当前的城乡规划的工作开展,要充分注重从转型发展的角度出发,促进城乡规划的优化发展,保障城乡规划的科学目标实现。通过从理论层面对城乡规划转型发展的理论研究,就能从理论上进一步的丰富,从而为实际的规划工作提供相应的参考,促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希望能在此基础上对城乡规划人员能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金婷.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金融经济.2017(18).
[2]朱满荣.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的转型思考[J].江西建材,2016(21):43.

[3]周伟林.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规划转型的思考[J].上海城市规划,2015,000(002):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