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桥梁涵洞施工质量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8
/ 2

公路工程桥梁涵洞施工质量控制

陈彩蔚

江苏捷达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江苏 淮安 223001

摘 要:公路桥梁项目作为建筑项目的重要分支之一,而公路桥梁工程的施工难度较大,通过合理监督公路桥梁施工工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进项目总体施工进程,提升项目的施工质量水平,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基于此,本文将就当前我国公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管控中存在问题,提出针对性的策略,希望能够给同行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公路工程桥梁涵洞施工质量控制

一、公路工程桥梁涵洞施工质量管理问题

1.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现阶段,我国公路工程桥梁涵洞建设中,对其施工质量的管理主体均为施工单位或企业领导,其受制于繁重的工作,大部分管理人员无法定期接受相关教育培训,无法掌握更先进的管理知识和理念,影响了施工质量管理水平。同时,有些施工单位并不注重督导管理人员,未在总体管理对象中纳入施工质量管理人员,导致其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管理施工质量,整体效果不佳。

2.施工状况较为复杂

桥梁涵洞施工过程复杂,流程较多,导致施工质量管理涉及了更多的因素,管理内容也更加多样。同时,桥梁涵洞一般为露天施工,施工要求和进展在地理位置、自然气候条件等影响下,质量管理工作内容增多,其需要更高水平的管理人员才能够做好管理工作。

3.工程管理方式单一

由于当前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理念和方式比较落后,很多桥梁涵洞施工质量管理方式更新不及时,管理人员无法从根本上做好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导致质量事故发生。大部分桥梁涵洞施工质量管理方式仍然是盯梢管理,未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案,导致管理效率不高,管理效果不佳。

二、公路桥梁涵洞施工环节的质量管控要点

公路桥梁的涵洞工程所包含的环节众多,相关作业期间只有合理处置各项流程,方可保证涵洞工程的顺利推进。接下来,本文将详尽地阐述公路桥梁涵洞施工环节要点,具体如下。

1.桥梁涵洞基底质量控制及管理

在正式桥梁涵洞施工前,相关的施工人员要完成好基底处置工作,此时需要明确基底处理量。具体来说,作业人员要保证器械设施被送入工程场地后,精准量测并登记所需开挖基坑和基顶边线情况,而且还提供好针对性的放样工作,如此一来就可为后续桥梁涵洞作业提供诸多参考依据。此后,作业人员要求在利用机械设施的前提下挖掘基坑,预先采取机械设施挖到间隔基底大概20厘米至30厘米位置,然后通过施工人员挖掘到既定高度,同时,在此过程中要确保开挖和放坡比重即1:2。挖掘基坑后,作业人员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潜水泵等装置完成好基底排水工作,进一步清理开挖后的杂物。值得注意的是,在测量分析之后,还要求施工人员马上开展基底开挖工作,严格将开挖限度把控至施工标准下,避免因为基底开挖强度不够而产生异样。不仅如此,施工人员还应该精准测量基底实际承载力,接着再处置基底数据信息,由此提升基坑的密实程度,进一步提升涵洞的抗压能力,进而提高桥梁的总体质量水平。

2.绑扎桥梁涵洞钢筋质量控制及管理

绑扎台身钢筋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程质量,同时也关乎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所以,相关施工人员务必要加大对钢筋绑扎工作的重视程度,合理分析工程图纸,依据钢筋数量、类型开始科学安置,保证钢筋使用可以契合现实标准。除此之外,为了保证钢筋预埋工作中钢筋垂直度可靠,此时还需要搭建有关钢筋定位支架以及脚手架。不仅如此,在绑扎钢筋的过程中,还要求提供必要的焊接工作,保证它们能够牢牢稳固在一块儿。不仅如此,在绑扎结束后,工程人员还要求采取小型水泥浆垫块以及塑料垫达到加垫的效果,保证钢筋绑扎厚度在可控范围内。

3.加工及安装桥梁涵洞模板质量控制及管理

在涵洞模板作业期间,工程人员还应该把定型钢模当作参照模板,同时在施工过程中适当搭设脚手架,并进一步加工模板,在保证结构美观的前提下提升混凝土质量。在采用模板前,施工人员要合理除锈,同时确保支模架的平整度以及垂直度。为了尽可能地减少模板产生漏浆现象,那么施工人员还应该遵循既定次序装配,提升接缝的严密程度。

4.砼结构施工质量控制及管理

在桥梁涵洞中最不可忽视的部分即砼结构,此时施工人员要加强管理。具体来说,在砼结构作业前,施工人员要采用砂浆完成好台身模板和基础模板的堵塞工作,同时还应该牢牢地把控混凝土拌和材料内水泥配比比重,保证在振捣过程中不会出现漏浆现象。同时在砼结构初凝前,施工人员还应该提供二次抹光处置,避免砼结构浇筑过程中产生高低不平现象。

5.混凝土养护质量控制及管理

在浇筑混凝土12小时内,施工人员务必要提供必要的洒水养护,同时还要将部分草袋掩盖在上方,每次洒水频次不可以低于7次,此时以混凝土表层湿润作为基准,直到他们契合设计标准强度。在实现混凝土振捣工作之后,还应该在第一时间洒水,尽可能缩减在外暴露时长,在收浆结束后还应该尽可能掩盖混凝土,在终凝前,覆盖物不要直接碰触混凝土表层。在养护期间,还不允许采取内含有害物质的水,其洒水养护时长不要小于七小时。值得注意的是,当新浇筑混凝土和地表水或地下水进行触碰时,此时操作人员就要马上采取临时防护举措,保证混凝土在契合设计强度五成前,不要遭到外部雨水侵蚀。如果环境水具有一定侵蚀效用,那么就要确保混凝土在抵达设计强度七成前,不会遭到雨水侵害。不仅如此,在养护期间,施工人员还应该提供必要的保温举措,保证养护水温度以及混凝土温度差不超过15摄氏度,直到全部养护工作完成方可开始回填。

6.涵背、涵顶回填质量控制及管理

当桥梁涵洞实现后,此时混凝土契合了既定设计强度,此时就要求开展回填工作,同时回填过程中还需要使用质量过关的天然砂砾。在开始机械填土过程中,不仅要契合上述规范,只有涵洞顶上填土厚度超出1米的情况下方可允许器械设施经过,同时施工人员还要采用压路机进行碾压,此时不允许开启振动源。同时,施工人员还要求合理把控分层厚度以及压实度,同时安排专业人士开始监督核查,针对未达标地方则采取小型器械压实。在施工过程中,回填土分层厚度不得大于30厘米,且压实度要高达九五成左右。在回填涵洞过程中,施工人员还要采用压路机进行碾压,同时在边角位置使用小型振动压路机实现分层压实处理。如果涵顶覆土厚度不超过50厘米,此时就要采取小型机械设施分层加固,如果涵顶覆土厚度在50厘米至1米之间,此时就要采取小型压路机压实,但此时要关闭振动源。如果涵顶覆土厚度超过1米,那么施工人员就要优先选取静载压路机进行压实,而不允许采用大功率冲击压路机。

7.设置沉降缝质量控制及管理

依据项目设计规范,在箱涵涵身位置,要求每隔9米就安置一道变形缝,于地基土质变化和地基填挖交界位置,都要求安置变形缝,同时确保缝宽在2厘米至3厘米之间。为了确保变形缝竖直于相同截面之中,此时就要稳固立模堵头,同时还要求配备一定模板,接着再设置沉降变形缝。


综上所述,在桥梁、涵洞、隧道施工中,应针对不同的施工内容,根据设计和规范的相关要求,采取合理有效的施工处理技术工艺,以此保证施工顺利完成,并实现预期质量和安全目标。
参考文献

[1]贾绍强.公路工程桥梁涵洞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J].交通世界,2015(09):26-27.

[2]王祖珍,慈明.公路工程桥梁涵洞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36):2557.

[3]黄英.公路工程桥梁涵洞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J].工业,2015(34):4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