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7
/ 2

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陆雪霜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南屏镇中心学校 663307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全面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还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及能力,从而为学生后期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特点,作为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核心,一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适应性和科学性,二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且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教学策略,主体性;分层次

引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想成功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需要从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式和教学的理念,三个方面做出合理科学的调整与创新。基于此,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必须转变自身的思想及身份,确保能够有效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同时,教师还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教学的方式和内容,用以为学生创造最为适合的自主学习环境。

  1. 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中明确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对学生的能力素养培养,以及对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了极为关键和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可以保证教学内容及方式的适应性和科学性,以此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1]。例如,学生之间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如果采用统一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势必会进一步拉大学生间的学习差距。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都能够贴合学生的学情,自然可以使学生获得最为高效的教学体验。第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素养,有利于实现素养教育的最终目标。例如,重点激发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及能力,同时还对培养学生的理解、创新、思维、感知等能力,提供良好的条件。由此可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对我国教学领域的改革和创新,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意义。

  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意识,帮助学生由被动性的学习,转变为主动性的学习,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继而成功激发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此外,学生的主体性还应该体现在教学内容上,用以提高教学的适应性。下文将从游戏化教学方式和分层次教学方式,两个方面展开分析和研究:

1.开展游戏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动力源泉,所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想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必须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着手[2]。因此,教师必须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兴趣爱好等,合理科学的创新教学方式,以便帮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继而促使学生养成乐于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意识。以游戏化教学方式为例,根据小学生喜好玩游戏的特性,教师将游戏元素作为教学的载体,希望学生可以在游戏的过程中,既能掌握教学知识点,又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目的。

例如,在开展“混合运算”教学活动时,教师发现很多学生做计算题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有些学生需要在教师的督促下完成。基于此,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将游戏元素合理融入混合运算教学中,以此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如,将讲台设置为“比赛擂台”,并提前设置混合运算练习题,像是“5+10-6”、“8-2+15”、“5+6*7”、“14-2/2”等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习题的难度尽量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避免题目过难打击到学生的积极性。接下来,教师要向学生公布“打擂台的规则”,如“挑战者和被挑战者就位后,大屏幕会随机出现一道运算题,回答正确且用时最短极为获胜,依次循环进行”。通过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不但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从而达到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双重目的。

2.开展分层次教学方式,兼顾每一个学生的学情

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还要体现在教学内容方面,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掌握情况等要素,合理调整数学教学的内容,以便适应当前小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分层次教学方式为例,教师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状态,找寻出学生存在的知识薄弱点和盲区,然后针对性的调整教学内容的重点。

例如,“混合运算”教学中,教师发现有的学生能够掌握运算的顺序,并且正确计算出争取答案,而有的学生则不能正确完成计算。此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式,针对基础知识掌握牢固的学生,适当的提高教学的难度,将教学重点放在能力拔高方面,针对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需要降低教学的难度,且将教学重点放在基础知识巩固方面。如此一来,不同学情的学生,可以获得最为适合的教学体验,不仅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还有效提高了数学教学的质量。

结语:综上所述,将游戏化教学方式和分层次教学方式,合理科学的应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激发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起到了十分显著的成效。因此,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必须积极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并以其为核心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及方式,继而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王佩.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J].求知导刊,2021(14):75-76.

[2]吴金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摭谈[J].新课程(中),2019(1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