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村旅游规划编制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7
/ 2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村旅游规划编制的探索

方品兴

广西旅游规划设计院

摘要:随着“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等国家战略和目标的不断提出,我国的乡村发展正在不断做出转型,休闲旅游型的乡村建设就是其发展路径之一,再加之经济发展与城市生活给人们带来的焦虑、压力,使得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一种热潮。应当结合地方自然资源和人文特色,开发乡村创意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丰富多元的休闲旅游项目,以此提升游客的体验。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村旅游规划编制。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乡村旅游规划;编制

引言

随着乡村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加强乡村旅游开发规划设计,构建乡村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满足人们对乡村旅游需求的关键。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是指以农村生态农业、自然资源与环境、当地特色风俗文化为基础,融入旅游业、商业、手工业等产业,将现有的农业资源、村庄资源、人文资源与休闲旅游相结合,给人们提供一种“乡村度假”式的休闲旅游方式。

1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要求

国土空间规划是新时期我国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虽然不同层级的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要求各有侧重,但根据《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等相关文件的要求,编制中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多规合一、协调发展,以人为本、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创新发展等原则,要求依托完善的数据资源,通过“双评价”“双评估”,摸清自然基底状况及发展潜力,科学划定“三区三线”,并充分吸收原有各类规划编制的工作经验,实现城乡国土空间规划的全域覆盖、全要素管控[1]

2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村旅游规划编制要点

2.1深化规划的相容性

乡村旅游规划是旅游领域的专项规划,在编制中须遵循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并充分与相关规划进行衔接。从具体内容上看,与规划区域村庄规划类型、“三区三线”的衔接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编制中值得尤为注意的两个方面。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乡村地区将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统一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村庄规划将采取因地制宜、分类编制的方式。未来村庄规划将是乡村地区的详细规划,是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乡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进行各项建设等的法定依据。

2.2充实规划前期研究内容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要求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为底图,开展“双评价、双评估”,并对重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要求,新时期乡村旅游规划在前期研究中,亦可采取赋分的方式,但不仅应对“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进行补充和优化,在保留传统关注的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附加值之外,还应新设立其他的评价项目、评价因子,如:区位、交通的便利性、服务设施的供给水平、与规划的相容性、开发建设的制约程度等,从而使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客观,更好地为乡村旅游规划编制服务[2]

2.3注重乡村空间的营造

首先,在空间优化方面,设计者应该以乡村旅游景观的空间优势为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空间格局体现出整体性。具体而言,可以从景观功能出发,按照核心保护区—生态缓冲区—旅游活动区—旅游服务区,进行景观功能主导下的空间布局,使整体上的乡村旅游景观体现出一体化、系统化特征。其次,应该以乡村地区的自然生态为准,按照调研结果,清晰界定出生态敏感区,使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各项功能与自然生态资源之间形成对应。为了有效保护此类资源,应该从生态系统恢复的角度出发,做好自然生态保护规划设计。第三,现阶段通过产业化思维的运用,相关人员已经认识到了农业景观的经济价值、观赏价值。因而在景观规划设计实践中,规划设计者应该根据乡村地区的农业种植情况,注重整合农业资源,打造一些具有特色的农业景观[3]

2.4保护乡土景观

和谐发展乡村旅游,保护乡土景观,是乡村旅游地景观开发的首要前提,旅游景观项目建设需与旅游地的生态、生产、生活紧密结合。旅游者前来旅游的主要动机源于乡土情结,旅游地需长期维持原生态和本土化的景观氛围。回归本土景观,需在整体环境和节点景观营造上将当地特色的乡土元素进行重组,如对乡土植物、乡土材料、老物件、生活器具、民族服饰、历史传说等进行拟物化处理,由“形”至“意”,通过对乡土元素的概括与移植,重释景观的文化语义,找到旅游景观与乡土元素的契合之处,旅游景观之“景”与乡土元素之“情”相融,从而提升旅游景观的文化底蕴,构建和谐统一的特色景观。

2.5基于生态保护开发旅游资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生态保护理念,是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核心前提。只有关注爱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对现有资源合理利用与开发,乡村生态旅游产业才能具备可持续性,成为乡村地区长期的经济增长点。当地要具备科学化的全局观念,切忌短视地追求眼前的利益对宝贵的资源进行大肆开发、破坏。有关管理部门也要做好旅游公司与游客的引导工作,在开发生态旅游的同时肩负起共同保护乡村环境的责任,切实实现乡村生态旅游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6人文性景观设计

乡村景观的核心元素在于文化内涵,新农村景观设计要注重彰显乡村文化,这是保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在新农村景观设计过程中应注重打造人文性景观。首先,要加强对乡村既有文化设施的保护,比如古建筑、古井或者古树等,这些都能彰显乡村文化内涵;其次,要融合其他物质性的文化元素,例如,可以将民族服饰作为文化雕塑、将具有当地特色的手工艺品设计成为景观装饰等;最后,要注重打造节庆活动以及民俗等,彰显当地的人文特色[4]

3乡村旅游开发规划的发展方向

3.1乡村意境规划

在进行乡村旅游开发规划时,首先应当明确构建什么样的乡村意境。常见的乡村意境规划主要包含蓝色海湾、自然情趣、草原牧歌、诗乡田园等。在规划过程中,应当最大限度保留乡村生态原本的多样性,实现人与自然的良性循环发展。

3.2促进传统乡村多元化发展

结合地域特点,对乡村旅游的观光功能和休闲功能进行统筹规划,结合地域地理位置及人文特色,因地制宜对乡村旅游项目进行开发,彰显乡村旅游开发规划的专业性和自然性。将传统乡村文化与高科技技术以及生态建设等前沿理念结合起来,加快传统乡村粗犷式发展向现代文明化发展的转型,将乡村旅游打造成为集精致性、教育性为一体的地域文化名片[5]

3.3开发体验式旅游模式

到乡村进行旅游的游客群体大多来自城市,乡村旅游开发规划应当为他们提供惬意的、有别于城市快节奏生活方式的乡村生活氛围。通过对乡村旅游资源的整合,让游客有机会亲身体验乡村的真实生活,还原乡村生活最原始、最有魅力的一面,提高城市游客的乡村旅游体验。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现农村地区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产业的兴旺发达,旅游业作为农村地区产业体系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参考文献:

[1]赖碧瑛.试论乡村旅游的特点[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108):26.

[2]贺万荣.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探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14):40-41.

[3]张京详,张尚武.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J].城市规划,2020(3):74-83.

[4]赵亚莉.绿色发展理念主导下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路径[J].中国土地,2020(10):31-32.

[5]赵翠玲.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乡村休闲产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20(3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