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新闻与文学结缘的写作传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7
/ 2

社会新闻与文学结缘的写作传统

肖莎

英大传媒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100005 

摘要:新闻与文学写作有着深厚的渊源和紧密关系。研究新闻与文学写作结缘的传统、社会新闻转化为文学的传统写作方法,可以拓宽当下文学写作视野和思路,创新文学写作类型和形式。

关键词:社会、新闻、文学、结缘

新闻与文学结缘,首先要从大众媒介的产生与新闻报道的兴起说起。因为,新闻和文学的载体都离不开传播媒介。现代传播媒介也就是机械印刷时代的报刊,催生了以晚清报章体、五四白话文为起点的近现代文学。清末至民国时期的报纸上,除了刊载新闻的版面以外,还出现了刊载文学作品的副刊版面,因此,副刊版面上的文章大多是文学作品。由于都出自报纸,新闻和文学自然是近邻,在题材选择、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相互影响成为必然。于是,新闻与文学写作结下不解之缘,在社会变革、文化转型、革命斗争、文学发展的需要下,副刊文学蓬勃兴起,以至20世纪初出现刊载文学作品的四大副刊、20世纪末出现散文热,也涌现出当代文学史上一大批文学家及他们创作的若干文学精品,新闻与文学写作结缘便成为文学创作的一个传统。

1社会新闻和文学作品的内容把控

从内容和选材来看,社会新闻因可读性、趣味性强,为受众普遍接受,目前已成为众多媒体的“主打产品”之一。而文学作品也是选取某个特定时代读者较为关注、有影响力、传播力的事件、任务、环境等作为题材。他们都是反映社会经济生活的一面镜子。新闻呈现的是短小、精悍、写实的特点,而文学作品有更隽永、绵长,深层次表达作者思想的特点。

在当前纷繁复杂的社会形势下,人们价值取向越来越多元化,部分少数媒体为迎合某一类人群的阅读口味,有内容媚俗化的不良趋向,特别是近年来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存在一批为吸引读者眼球,提高点击量和阅读量的微信公众号、APP。他们刊发一些低质量的新闻作品,甚至是随意篡改、编写故事,用非虚构写作的手段写新闻,谋取暴利。针对这一情况,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法规,出手整顿,关停了一批公众号和APP。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新媒体人咪蒙的《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2如何把握社会新闻的真实性与文学的合理想象

新闻的真实性是指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各要素都经得起核对。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新闻事实真实准确和新闻传播者对客观事实的正确认识和评价。新闻真实性的本质表现于执笔者的思想、立场和依据真实所作出的正确判断的与否。

社会新闻的真实性不仅包括基本事实的真实,细节的真实,同时还包括整体的真实,也就是典型事实,即报道的事件在社会上有一定的普遍性,而不是一种极个别的现象。然而,往往在实际操作中,对于细节、真实程度的把握和认识上会有偏差,造成失实报道。归结起来,这种偏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偏差一,将真实度等同于有选择的事实。在进行报道的时候有意识地针对某些现象有所侧重,以主观的情绪来报道事件。比如,国际上某些突发事件的发生,报道的事实明显根据自己的立场选择。

偏差二,以偏代全,真实的现象不能反映真实的本质。

偏差三,过分渲染细节的真实,造成整体报道效果的偏差。

事实是新闻的本源,但这并不等于过分渲染细节的真实——尤其在揭露社会丑陋现象的报道中。对比新闻写作而言,文学创作虽然依托社会实践、真实故事,但却可以融合,将典型事件安排在典型人物上,突出某一特性,在细节方面进行合理现象,添加一些心理活动、主观感受方面的内容。如何平衡他们之间的关系,最主要是还是要把握一个度。

3.社会新闻与文学结缘的写作

3.1在选材上强调时新性和典型性

社会新闻善于发现和利用新近发生的人们关注的事物和事件,尤其是热点和焦点,以及人们期待着回答和解决的有关问题。而文学是紧扣时代脉搏,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社会现象和重要事实。

选择时新性和典型性的题材,就是从现实生活中寻找能够集中体现时代精神的人物、事物或事件以此作为写作对象。从文体上看,报告文学、大特写、新闻小说、政治抒情诗等,在选题上都十分讲究时新性和典型性。

3.2社会价值突出、情感立场鲜明

文学作品表达的旨意非常明朗, 有鲜明的针对性和批判性;问题意识和聚焦能力较强,能挖掘新闻背后所隐藏的人性和社会本相,能触动社会敏感的神经,引起受众的广泛关注。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鲁迅杂文是这样, 60年代初的邓拓杂文也是这样,80年代中后期的报告文学和90年代的随笔散文更是这样,这些传世文章,无不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强大的社会价值。

3.3在细节上善于处理真实与虚构的关系

细节强调真实可信、符合生活实际,但细节又必须典型化、允许适当加工。社会新闻与文学结缘后的”新闻文学”, 善于处理好真实与虚构的关系,因而其人物和故事十分鲜活。

当然,不同的文学类型有着不同的虚实处理手段。小说在讲求事件真实性的同时,又在具体环境、情节结构上合理加工,使故事性更强、人物更丰满。散文的保真程度则要高-些,它没有故事,靠的是思想情感和精美的语言在支撑,如果情感是假的散文就没有意义。散文也切忌过分写实和议论,如果停留于直实,难免显得粗糙单调。尤其是在“以小见大”时,更应注意思想的锤炼和哲学的浸润,否则难有文化品位的提升和境界的升华。

杂文是在真实事件叙述的基础上加以议论,保真程度更高,当然它往往像鲁迅那样通过形象化、类比法、组合法进行综合加工,使枯燥的议论产生幽默有趣和讽刺效果。报告文学必然真实,其中的细节是构成事实的重要元素,因而细节不能虚构,结构安排和语言描叙用文学手法处理,使之故事化、形象化。

抒情诗的虚实关系更加明显,其创作的功力体现在抽象力与形象性的处理上,因为抒情诗的题材往往是宏大的,它关注时代主旋律,,描绘祖国发展蓝图,,反映民众心声,表现社会重大事件,但是用这些材料入诗时则进行高度概括与提炼,通过对具体事实的抽象化处理体现出一种精神纯度的表达,而不是事实本身的直陈与罗列,因而也就进行形象化转换和诗意的创造,让静态的政治策略、政治术语变成动态的形象语言,让人感觉是一种充满诗意的政治交谈,是一种出于心灵的政治歌唱。

结束语

新闻是用直接性语言明朗地表达构成事实的诸要素,文学是用间接性语言含蓄地表达事物的多重意蕴。作为”新闻文学”的语言,既富有个性色彩又具有大众化和时代性特征。”新闻文学” 的语言没有过分辞章化,也不过分规范化,而是简洁、朴实、鲜活、生动,符合大众传播的特点。当然,”新闻文学” 毕竟属于文学的范畴,因此它的语言又是含蓄的、充满意蕴和情感的,是一种既具有产生文学奇境的个性语言,又具有时代特征的大众语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