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中职学校助产专业导乐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7
/ 2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中职学校助产专业导乐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钟欢 李俭 黄爱松

广西医科大学附设玉林卫校,广西,玉林 537000

摘要:中职学校主要以培养技能型社会人才为教学目标,因此,要想让毕业生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中职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就必须以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助产专业导乐师为例,当前我国导乐师的行业需求缺口较大,但是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人才培养目标,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性作用,不利于学生未来发展和就业。基于此,本文主要从助产专业导乐师的特点入手,给出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方法。

关键字:职业能力;中职学校;助产专业导乐师;人才培养模式

导乐师指为即将分娩的产妇提供人性化、技能化、专业化的陪伴服务群体,主要在产前、临产时和产后这三个阶段进行感情和行动上的支持。由此可见导乐师具有行业特殊性,因此必须要求其具备护士职业资格证书和产科、儿科护理工作经验,只有做到经验丰富、训练有素才能帮助产妇顺利分娩。当前我国导乐师发展前景广阔,并且薪资水平较高,因此中职院校应该跟随时代发展脚步,积极探索并创新导乐师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未来就业能力。

一、当前中职学校助产专业导乐师人才培养现状

(一)部分中职学校对导乐师不够重视

当前很多中职类高校对助产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不够,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到,在国外,专业导乐师与产妇的比值分布在1:1000左右,但是在我国专业导乐师的数量可能仅仅为西方国家的25%左右,助产专业人才严重稀缺,至少存在80万的人才缺口。但是很多中职类高校和助产专业的老师不能意识到导乐师人才匮乏的现状,忽视了对于导乐师人才的培养,即使一些学校能够开设导乐师专业和基础课程,但是报考的人数少之又少,多数学生还是保险地选择了临床、药学、护理等专业,由此可见,中职学校对导乐师专业的宣传力度还有待提高,应该尽量普及导乐师的社会需求、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培养助产专业导乐师人才。

(二)人才培养目标尚未确定

当前,在我国现行的岗位划分中,导乐师专业并不是一个单独的学科或门类,只是从属于护理专业,以助产知识为基础课程,并在此基础上加设妇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缺少专业化、专门化的技术特点,培养目标不清晰,大部分的中职类院校没有自主编制或改编教材的意愿和能力,再加之中职师资力量不完备,很多老师的临床实践经验不充足,或者距离临床从业时间太久,因此在日常授课过程中的内容过于落后和陈旧,难以将当前社会和医疗新研究、新发展相结合,甚至不知道社会上对于导乐师专业的需求情况,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不符,不利于学生未来就业。因此,老师在助产专业导乐师人才培养中,需要建立专业体系,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二、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中职学校助产专业导乐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一)确定培养目标

中职学校首先要想创新和发展助产专业导乐师人才培养模式,就必须确定培养目标。笔者认为,中职高校应该立足社会需求,将学生未来的从业岗位和职业性质定位在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关单位、各级卫生服务单位、妇幼保健护理岗位、临床助产、社区护理等岗位,认清当前社会对助产专业导乐师的需求现状,将培养出经验丰富、训练有素、专业过硬、心理素质强、职业道德感浓厚的“女性服务者”作为最终培养目标[1]

(二)创新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助产专业导乐师培养计划中,基本以老师讲述、学生记录为主,并配备相应的多媒体教学和实际操作,不能否认的是,类似的教学方法堪称“经典”,但是模式过于老化,甚至很多学生在上课之前都能够预料到老师本节课讲什么,怎么讲,缺少了课堂的趣味性和参与性。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创新教学方法,将PBL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或者实操教学法穿插、交替使用在日常授课中,以全方位地教授护理知识、提升助产专业技能、增强导乐师综合水平为主要目标,以助产导乐师未来发展和就业方向为教学主导,提升学生职业素养。通过仿真、模拟等创新型教学工具,创建工作情境和教学情境,真正实现教育性、实践性、操作性的“三维化”、“一体化”教学。

(三)强化师资队伍

在中职院校助产专业导乐师培养模式中,教师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想改革并创新导乐师培养方式,就必须强化师资队伍。完善教学督导体系,创设教学监督和反馈机制,督导老师可以利用随机听课、举办校园竞赛活动,来提高教学实效性[2]。其次,应该利用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将合理并开发“助产技术”教学资源,创建教学实训中心,将实训演练、实训考试融合起来,积极引进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丰富、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师或学者,作为导乐师岗位人才培养计划的主要指导老师,在讲解现场护理技术的同时,进行跟岗实习,在实习的过程中必须参与并通过入科和出科考试,还必须在实习前期、中期及后期通过相应考试,从而提升学生实习质量和实训质量。

(四)深度开展校企合作

笔者认为,中职学校要想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培养助产专业导乐师人才,仅仅依靠校内的知识授予和模拟演练、实操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校内的医疗设备和训练成果与医院相比还差的很远,因此,可以深度开展校企合作,也就是“双主体”教学模式[3]。利用“2+2”或“2+2”模式,让中职院校和医院展开合作或者建立定向培养机制,学校可以借助医院的力量提升学生护理和助产专业技能,合作医院可以储备并选拔高精尖导乐师人才,从而提升本院市场竞争力和行业竞争力。

结束语:综上所述,我国导乐师的行业需求缺口较大,因此,中职院校当前面临人才培养目标不确定,对导乐师重视程度较低等现状,应该及时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培养助产专业导乐师人才,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师资队伍,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助产专业导乐师的数量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朱桐梅, 濮丽萍, 吴丽荣,等. 创建护理专业中职—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 卫生职业教育, 2019, 37(06):35-36.

[2] 郑智嘉, 周清. 中职助产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实践研究——以妇科护理课程为例[J]. 卫生职业教育, 2019, 037(007):29-30.

[3] 咸月月, 高艳艳, 唐柳.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困境与突破研究——基于OBE教育模式视角[J]. 福建茶叶, 2020, v.42;No.218(02):201-202.



2017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GXZZJG2017A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