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块化建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4
/ 2


高中地理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块化建构

卢明波

贵州顶效经济开发区中学 562402

摘要:21世纪,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不断加快,我国人们的经济水平迅速提升,以高中课程方案和高中地理课程的理解为基础,建构指向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任务驱动型课时教学流程三模块。课程理解下的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块化建构,指在理解课程总体方案、学科课程内容要求和学科课程具体目标基础上,创设前置任务模块、中心任务模块和拓展任务模块,并完成指向社会、学科和学生的三模块具体任务设计。

关键词:课程理解高中地理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块化建构

引言

当今是信息综合交汇的时代,对学生的各项素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我国开启了新一轮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各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程改革。而以核心素养为本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核心素养是多维度的,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更包括态度,是知识、技能、态度的乘积,不是三者简单相加。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含四个维度: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地理教学应从学科特点出发,以地理核心素养培育为主线,从而体现学科育人价值,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概述

有效教学概念起源于西方,该概念的提出,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有效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将学生的学习进步情况作为评判的标准。有效教学的核心内容是以学生学习进步的程度,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该理念的提出是为了提高老师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使他们能够自觉融入到课堂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该理念强调了老师对学生的管理,有效教学具体包含的作用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知识;奠定学生未来发展基础。

2理解课程修订两大变化

课程修订的两大变化包括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的变化。课程方案变化主要表现于培养目标方面指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程结构方面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学科课程标准变化主要表现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凝练、教学内容的更新、学业质量标准的研制和教学指导性的增强。针对课程修订两大变化,课堂教学须重点关注课程内容的思想性、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和关联性,以及课程实施的改革、课程质量的评价和课程资源的开发。

3设置展示纠错环节,教师点拨解答

教师对课堂的展示纠错环节必须加以重视,如果对小组的成果不进行展示纠错,学生可能降低对课堂知识内容的重视程度,减弱争论的兴趣。在展示环节中,每个小组的讨论成果会被进行对比,教师要加以点拨解释,让学生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这个过程是检验的过程,教师可以给小组时间,让小组代表在黑板上讲解自己小组的推理过程,如果有小组提出质疑,再进行讨论。例如,教师对讨论成果的易错点、重点、易混淆点等进行点拨,之后请每个小组进行展示。如学习“河流地貌的发育”时,教师设计了“刚果河河口无三角洲发育的原因分析”这样一个问题,对于每个小组的答案,教师需要将展示步骤讲清楚,即先写答案,再进行推理讲解,最后接受其他小组的提问。学生在课堂中的推理讨论环节,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思维体系。

4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要判断地理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就必须要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是否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要实现这一目标,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问题意识,能够积极主动的去探索知识。在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老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很少自己主动地去思考问题,这样的一种学习方式,不利于他们思维的创新发展。只有当学生具备了问题意识,遇到问题能够主动地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这样,经过不断地探索思考,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才会逐步提高。要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老师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例如:在讲述“现代旅游及其作用”这一内容时,老师可以提问:“同学们大致浏览了这一内容,大家觉得现代旅游有什么作用?这时,同学们都会回答,“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满足人类需求,丰富文化生活,扩大交流旅游业”,接着,老师又提问,“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有什么作用呢?”这时,学生们就会不约而同的回答,“拉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文化繁荣。”通过这一系列问题,引入首先要学习的内容“现代旅游及其作用”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从而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5问题任务的教学行为

地理课堂教学行为是一个由多种要素组成的系统,既包括地理教师教的行为,也包括学生学的行为,是教学活动中的所有行为方式。通过对省部级优质课中问题任务解决所使用的教学行为进行量化分析,总结教学行为使用特点,为广大一线地理教师提供指引。借鉴施良方等学者的教学行为分类方式,参考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及学生学习行为的特征,本研究考察5种教学行为:呈示行为、指导行为、对话行为、自主学习、课堂展示。其中,呈示行为和指导行为属于教师主导行为,自主学习和课堂展示属于学生学习行为,对话行为包括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呈示行为包括讲解行为、讲述行为、地理演示行为和地理教学媒体操作行为等。指导行为包括阅读指导、练习指导、活动指导等。若一种教学行为在一个地理问题任务实施中出现10秒以上,则认为该任务出现了这种教学行为。

6培养学生自主创新与合作探究能力

在高中地理新课标中指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各项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必须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是指导者,专门为学生提供指导服务,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必须要自觉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积极去思考和分析老师提出的问题。在实际学习时,学生应该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可以自己独立思考,学习,也可以和他人合作学习。例如:学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①让学生能够了解荒漠化的概念,即发生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以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②荒漠化主要表现,即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等;③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地理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通过学生对图片、地图、阅读材料等信息的搜集,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或者是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从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课程理念的全面推行,增加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内容。有效教学理念的提出,对老师的教学工作有很多的助推作用。有效教学首先就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安排教学内容。因此,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地理教学计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欣.范式转换:课程开发走向课程理解的实质与关系辨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20(01):52-57.

[2]崔允漷,王中男.学习如何发生:情境学习理论的诠释[J].教育科学研究,2020(07):28-32.

[3]段玉山.中学地理课程与教学(2018年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03)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