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3
/ 2

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管秀娣

广州市天河区华阳小学 广东 广州 510630

内容提要: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开展有效语文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语文积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实践活动 实践能力 学习兴趣

本人从教三年级语文教学,发现三年级的教材进行专题编排形式。特级教师窦老师认为:教材立足学生生活领域,可以进行系列语文践活动。在三年级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认为,三年级的课标版教材比较适合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从而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把三年级的语文实践活动概括为以下几个内容:作为课外活动的,如参观访问、调查、采访、观察、兴趣小组活动;下面我就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一、通过开展课外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人说得好:“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苏霍姆林斯基以认为教师应在学生

心灵中激起求知欲望和点燃着爱知识的火花。着“欲望”与“火花”就是学习兴趣与动机的激发。如果学生有了饱满的学习兴趣,就会对学习产生热烈的要求,更积极地投入学习,获取良好的效果。又如: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专题就是心中的秋天,下册的第一单元是围绕大自然景物专题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春天的美丽。在学完第一单元的课文后,课外指导学生收集有关春天的成语、对联、谚语、诗歌、散文、故事等等,感受春天的美丽;然后是让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走出家门去感受春天:观察春天的美景;最后,让孩子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赞美春天:喜欢绘画的绘成画,爱好文学的写成文,擅长作诗的作成诗尽情地赞美大好的春色。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在盎然的兴趣中扩展了“春”的知识,丰富了“春”的语言,体验了“春”的美丽,熏陶了着爱大自然的情操。学院心中的秋天这一单元后,也可以引导学生收集有关秋天的词语谚语、诗歌、散文等,并让学生到大自然画秋天,引导学生自己制作风筝,在野外放风筝,把风筝的愉快写成文章。开展课外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有自己的学习空间,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学生可以尽情地参与,,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自主地探究,自信地表达,从而在活动中获取知道的技能,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等,真是一举多得。

  1. 开展课外阅读这一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积累

许多名人、专家都曾经断言: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得益于课外阅读;语文素质差的根源是缺乏课外阅读。吕叔湘先生也曾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都说是课外看书。”《语文课程标准》对三四年级的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并与同学交流读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可见,课外阅读分量很大,也是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不能靠老师的强制来完成。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不是个个都很浓厚,部分学生对于看那些书感觉茫然,这就需要我们加以正确引导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主要是这样做的:1、课前布置阅读。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教材内容,向学生推荐主题相仿、相反或相关的内容,容易激起学生阅读兴趣。上册的一单元是大自然专题,课前引导学生可以读《同步阅读》中的《走进大自然》、《草叶上的歌》《鱼儿在唱歌》《雾之歌》《古诗两首》《一碗水》《我和企鹅》《小城三月》《美育谈》《日出》这样扩大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的美好。2、在课后推荐读物,引导学生把课内所学之法及时应用到课外阅读中,以求“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如下册第八单元专题是“神话、传说故事”课后就要求学生阅读中国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并通过开故事会这一活动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既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积累,又锻炼了学生的口才。

  1. 调查研究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语文实践是一项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高。”在阶段目标中,要求三四年级提出:“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下册第二单元围绕“爱护周围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并安排了“调查周围环境”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在开展实践活动阶段可以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自主展开,我首先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调查内容,围绕本次主题,讨论可以从那些具体方面开展调,比如“关于空气污染”“关于x x的调查”……再让学生根据小组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容,在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制定活动计划。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到学校和家居周围各处走一走,看一看,找社区环保部门的人采访,与社区的群众交谈,了解环境与污染或环境被破坏的问题,了解为保护环境作出贡献的人和事。通过收集资料、填表格、做问卷调查,还要在家长的指导下做好资料的统计、分类、整理工作。最后鼓励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比较合适的方式来吗表现调查活动的成果。成果的展示可以是保护环境的建议书、保护环境的手抄报、保护环境的标语牌等。再根据调查活动进行习作练习,由于学生有了充分的实践机会,在内容与表达形式上给了学生很大的空间,我班的有些同学在作文中写道:“沙河涌的垃圾越来越多,水越来越黑,执迷不悟的人们,快来拯救沙河涌吧!好好保护我们的环境。”习作完成后,我采取多种形式组织交流、评议,除上好作文讲评课外,还出专栏、办小报,选择比较有价值的建议书、调查报告递交给有关部门,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果。这种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导活动,体现出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 开展办手抄报这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上册的第五单元专题是“中华传统文化”,本组安排了依次综合性学习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来展开,除课堂上让学生阅读有关祖国传统文化的文章,在课余时间,和同学们一起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多种方式,如:手抄报、图片资料、实物展示等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身边的传统文化,打通课内学习和课外生活,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和传承、实物。下册第一单元的专题是描写大自然的精彩描写,通过整理, 做一份以这一主题的手抄报。

实践证明,无论采取那种形式,语文学习都应该开展丰富多彩语文实践活动。如果在教学中敢于把语文知识的丰富内涵放到开放的综合实践天地中,鼓励学生自主地探讨,自由的交流总结,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定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ISBN7303058753/D.426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ISBN710716869X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人民出版社 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