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内镜在腹腔镜结直肠微小肿瘤定位的临床价值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2
/ 2

术前内镜在腹腔镜结直肠微小肿瘤定位的临床价值研究

  蒋鸿元

乐山市人民医院 四川 乐山 614000

【摘要】目的 此文对术前内镜在腹腔镜结直肠微小肿瘤定位的临床价值进行详细分析。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2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50例结直肠微小肿瘤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把50例资料平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为术前内镜组,乙组为术中内镜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指标。结果 甲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和术后指标均优于乙组患者,P<0.05 显现检验结果有意义。结论 对腹腔镜结直肠微小肿瘤应用术前内镜定位,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定位准确,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

【关键词】术前内镜;腹腔镜;结直肠微小肿瘤;定位;临床价值;研究。

随着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结直肠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其发病原因与社会环境、饮食习惯、遗传因素等息息相关。在发病初期基本无明显症状,后期会出现腹痛、腹泻、便血等表现[1]。伴随着医疗器械的发展,应用腹腔镜治疗结直肠肿瘤的手术已全面开展,但由于结直肠的特殊结构及腹腔镜器械的劣势,对于手术的定位并不十分精准,所以在手术前内镜定位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通过对术前内镜在腹腔镜结直肠微小肿瘤定位的临床价值进行详细分析研究,具体论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2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50例结直肠微小肿瘤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把50例资料平均分为甲乙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可以对比。甲组男性患者15人,女性患者10人,患者年龄在34岁-64岁,其中结肠肿瘤16人,直肠肿瘤9人。乙组男性患者14人,女性患者11人,患者年龄在40岁-70岁,其中结肠肿瘤12人,直肠肿瘤13人。

纳入标准:经调查自愿后,且具有完整的病人资料,瘤体大于3厘米并符合腹腔镜手术指标。

排出标准:病情资料不完整。并患有严重的基础性疾病;精神能力障碍者。

1.2方法

甲组术前内镜组定位:(1)术前1小时-4小时通过内镜定位,将内镜下到瘤体根部黏膜下,并注射美兰原液。(2)在瘤体根部口侧及肛侧各夹闭钛夹1-2枚,应避免钛夹夹到瘤体或夹闭不稳定导致出血或脱落[2-3]。乙组术中内镜组定位:在腹壁建孔置入腹腔镜器械,找到目标肠管,降低腹腔内压,将腹腔镜的显示器亮度调低。进入肠镜找到瘤体。

1.3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指标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且分析对比,得分越高代表越有效果。

1.4统计学分析

计数(n%)代表率,χ2检验;计量(`x±s),t检验。文中所生成的数据均借用SPSS21.0数据包处理,P<0.05 显现检验结果有意义。

2

2.1所有患者手术指标情况:甲组患者手术时长、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35.1±40.6、3.49±1.21、8.41±1.32),所有指标均优于乙组患者的指标,显现检验结果有意义(P<0.05)[4]。对比数据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x±s)

组别

人数

手术时长min

通气时间d

住院时间d

甲组

25人

135.1±40.6

3.49±1.21

8.41±1.32

乙组

25人

163.6±43.7

4.52±1.05

8.94±2.31

P


P<0.05

P<0.05

P<0.05

2.2所有患者定位成功率、腹胀率、吻合口漏率情况:甲组患者定位成功率、腹胀率、吻合口漏率分别为(96%、48%、12%),所有指标均优于乙组患者的指标,显现检验结果有意义(P<0.05)。对比数据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定位成功率、腹胀率、吻合口漏 [n(%)]

组别

人数

定位准确

术后腹胀

吻合口漏

甲组

25人

24(96%)

12(48%)

2(8%)

乙组

25人

22(88%)

18(72%)

3(12%)

P


P<0.05

P<0.05

P<0.05


3讨论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结直肠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人们对于医疗水平的要求也不断增加[5]。由于结直肠的特殊结构及腹腔镜器械的劣势,对于瘤体较小或局限肠壁内浆膜完好的结直肠微小肿瘤,腹腔镜下对于手术的定位并不十分精准,影响手术的准确率。因此我院采用术前内镜的方式,其术前定位现在的首选是通过染色剂定位,现常用的染色剂有美兰、纳米碳、印度墨等。其优势分别为:美兰弥散速度快2-4小时内时间最好。纳米碳组织安全、染色清晰等。印度墨染色持久,无弥散。其劣势分别为:美兰24小时后几乎消失。纳米碳价格贵。印度墨稳定性不足,易引起局部炎症。

在以上表中研究结果显示,甲组患者手术时长、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35.1±40.6、3.49±1.21、8.41±1.32),定位成功率、腹胀率、吻合口漏率情况:甲组患者定位成功率、腹胀率、吻合口漏率分别为(96%、48%、12%),显现检验结果有意义(P<0.05)。两组间手术指标相比差异虽不明显,但定位准确率和术后并发症(腹胀、吻合口漏)等均明显由于术中内镜的乙组患者。

综上所述:对腹腔镜结直肠微小肿瘤应用术前内镜定位,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定位准确,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6]

参考文献

  1. 郭伟,陈小爽,陈科恒.术前内镜在腹腔镜结直肠微小肿瘤定位的临床价值研究[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1,27(02):11-13.

  2. 陈新琦,蔡建群,冯洁,龚伟,张强,朱薇,郭文,韩泽龙,张亚历,吴保平.术前内镜评估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浸润深度的临床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9,(07):474-478.

  3. 施信荣.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疗效分析[J].系统医学.2021,6(06):67-70.

  4. 马蕊,吕亚南.超声内镜对结直肠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术前诊断的价值分析[J].中国肛肠病杂志.2021,41(02):16-18.

  5. 隋金珂,张卫.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现状[J].临床外科杂志.2021,29(05):492-494.

  6. 杨亚锋,杨梅.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15):5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