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观察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皮肤瘙痒症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2
/ 2

综合观察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皮肤瘙痒症的效果

何毅

新津县中医医院 四川成都 611400

【摘要】目的:分析了“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皮肤瘙痒患者的实际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以来我院就医的100名皮肤瘙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首先,根据中医辨证理论对患者进行了分型和分组处理,共分组了三组,第一组为“血热风燥形”,共有40名患者,第二组为“湿热内蕴型”,共45名患者,第三组为“血虚肝旺型”,共15名患者。之后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对其采用了相对应的治疗措施。最后对各组患者的实际治疗效果进行了量化对比。结果:100名患者共接受了4个疗程的治疗,总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7.00%。治疗后患者的皮肤瘙痒症状评分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依托中医辨证分型理论来治疗皮肤瘙痒症可以在原有基础上提高治疗效果。后续临床工作中,应当立足于患者的实际病情来做好这类治疗措施的应用实践,进而帮助存在这类病症的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皮肤瘙痒症患者;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治疗效果

皮肤瘙痒症是临床中非常常见的皮肤病,与相关中医文献中提到的“痒风”病症比较类似,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皮肤瘙痒、红肿的症状。虽说不会在短时间内造成太过于严重的后果,但还是应当及时送医治疗,主要是因为患者会因为瘙痒难忍而抓挠病变部位,之后会非常容易造成感染和色素沉积的问题,所以需要提高关注度。过去,对于这部分患者的治疗主要以抗过敏和镇静类药物为主,虽说可以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却难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需要推进中医辨证分型理论在这部分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实践,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常规资料

本次研究开始于2019年10月结束于2020年10月,主要将来我院就医的100名皮肤瘙痒症患者当成研究对象。首先,研究人员对所有患者的常规资料进行了整合分析,进而根据中医辨证理论对患者进行了分型分组处理,具体分成了三组。第一组为“血热风燥型”,共有40名患者,包括23名男患者、17名女患者,患者的年龄在17-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46±2.37)岁。第二组为“湿热内蕴型”,共有45名患者,包括25名男患者、20名女患者,患者的年龄在18至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94±3.32)岁。第三组为“血虚肝旺型”,共包括8名男患者、7名女患者,年龄在19-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76±4.95)岁。所有患者在入院之初就已经过了诊断确诊,之后排除了由于脏器疾病而导致了皮肤瘙痒病症。在此基础上,根据各组患者的实际病情为其制定了有针对性地中医治疗措施。

1.2研究方法

首先是血热风燥型患者的治疗措施。面对这部分患者,需要按照“祛风止痒”、“清热凉血”的原则来完成具体的治疗工作。使用的药方具体构成如下:牡丹皮、生地、银柴胡、灵芝、龙葵、当归、白芍、夜交藤各30g,防风、苦参各15g,荆芥、甘草各20g。如果患者的皮肤瘙痒症状过于严重,则可以在药方中加入30g刺蒺藜和20g白藓皮。如果患者的口渴症状过于严重,则需要在药方中加入芦根和玄参,各30g。如果患者存在大便干燥的症状,则可以在药方中加入生大黄和桑白皮,剂量分别为15g和20g。

其次是湿热内蕴型患者的治疗措施。需要按照“清热解湿”、“解毒止痒”的原则来完成具体的治疗工作,药方构成具体如下:川穹、甘草、钩藤、地骨皮、夏枯草各20g,当归、玄参、熟地、白蒺藜、白芍、荆芥和鸡血藤各30g。如果患者的瘙痒症状过于严重,则可以在药方中加入地肤子和浮萍草,剂量均为30g。

最后是血虚肝旺型患者的治疗措施。具体需要按照“养血祛风”、“平肝止痒”的原则来完成具体的治疗工作。药方构成具体如下:柴胡、秦艽、苦参、陈皮、甘草、苍术各20g,白藓皮、龙葵、生地、黄芩、茵陈和土茯苓各30g。如果患者存在过于严重的瘙痒症状,则可以在药方中加入30g地肤子和30马齿笕。

需要将上述药物用水煎服后给患者服下,分早中晚3次服用,每日1剂,单次服药剂量为180ml。每两周为1个疗程,3组患者均需治疗4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研究过程中,首先对两组患者的实际治疗效果进行了量化对比。具体将治疗效果分成了以下标准:(1)治愈。治疗后患者的瘙痒症状和皮肤继发性损害全部消失。(2)有效。治疗后患者的皮肤瘙痒症状明显改善,之后皮肤继发性损害的消失程度在80%以上。(3)无效。治疗后患者的瘙痒症状没有减轻,之后皮肤继发性损害的消失程度在20%以下,也有个别患者出现了皮肤瘙痒症状持续加重的问题。其次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瘙痒症状评分进行了量化对比。

1.4数据处理

研究中,主要利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各个环节的数据进行了计算处理。最后将P<0.05当成了验证结论是否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的主要指标。

2.结果

2.1治疗效果对比

经过4个疗程的治疗后,三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0%,之后并没有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问题。具体主要包括65例痊愈患者、32例显效患者、3例无效患者。

2.2患者治疗前后的瘙痒症状评分对比

治疗后,患者的瘙痒症状评分均明显下降,而且与治疗前相比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数据如下表1:

表1:患者治疗前后的瘙痒症状评分对比(614ae5b1961c5_html_394f8328d64e5c7b.gif

时间点

人数

瘙痒评分

治疗前

100

7.33±0.92

治疗后

100

1.77±0.72

T值


47.593

P值


0.000

3.讨论

皮肤瘙痒是较为常见的皮肤科疾病,成年群体的发病率较高,且主要表现为局部性或全身性的皮肤瘙痒症状,患者多会因为瘙痒而不断挠抓,进而导致皮肤出现抓痕、血痂、色素沉积等继发性的皮肤损伤,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都造成了不良影响1】。前文研究表明导致皮肤瘙痒疾病的原因有很多,外部环境因素、内部身体状况都会导致这一疾病的发生,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进行诊治2】。当前西医方面对皮肤瘙痒症状并没有特定的治疗药物或治疗方式,临床治疗也多是让患者服用抗过敏药物来加以治疗,其虽然能够在一定时间内缓解瘙痒症状,但却存在“治标不治本”的问题。

本研究证实,根据中医辨证分型理论对皮肤瘙痒症患者进行治疗可以取得相对显著的治疗效果,总治疗有效率能够达到97.00%。在郭业鹏(2019)所进行的研究中,单纯西医治疗措施的治疗有效率只有79.67%,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此基础上,患者治疗前后的瘙痒症状评分也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治疗后的瘙痒症状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基于此,应当做好这类治疗措施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梅英. 综合观察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皮肤瘙痒症的效果[J]. 中国社区医师,2020,36(29):111-112.

[2]蔺卓. 中医辨证论治老年皮肤瘙痒症的效果观察研究[J]. 当代医学,2020,26(24):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