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优化式护理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7
/ 2


急诊优化式护理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刘娜、梁晓晨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116000

【摘要】目的 考察急诊优化式护理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应用分析。方法 以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n=30例)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n=30例)采取急诊优化式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方式下患者的急救效率、出院时患者神经功能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急救效率、出院时患者神经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优化式护理能够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急救效率,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情况的恢复,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急诊优化式护理;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应用

“脑卒中”(cerebral stroke)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患者脑部血管突然发生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种疾病,根据病因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1]。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脑卒中,占比能够达到60%~70%之间。该病多发于老年人,其特点包括发病快速、死亡率高、病情发展快速速等特点,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有研究表明院内救治时间的延误是造成患者在“时间窗”内无法得到有效救治的主要因素[2]。本研究考察了急诊优化式护理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于我院门诊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女8例,男22例;年龄40-67岁,平均年龄(52.7±6.4)岁。研究组女9例,男21例;年龄41-68岁,平均年龄(51.2±5.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符合缺血性脑卒中相关诊断标准;②患者以及其直系亲属同意;③获得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精神障碍者;②意识模糊不能自主回答问题者;③具有其他血液、肿瘤等严重疾病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急诊护理流程。接诊后医生对患者病情评估,对病人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采取辅助措施使患者气道开放、打开静脉通路、吸氧等措施。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急诊优化式护理。主要包括:(1)成立急诊护理小组 ,由专科医生担任护理组组长,同时配备2-3名急诊护士,由组长对急诊护士进行缺血性脑卒中疾病发生原因、常见症状以及应急急救措施,并对急诊护士进行责任分工。(2)接诊 患者分配到急诊后,由责任护士在2min内完成患者病情初步评估,并第一时间将患者意识情况等信息通知急诊医生,并立即开启卒中应急流程,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进行凝血功能、生化以及血常规等实验室指标检查,并进行影像学检查。(3)治疗准备。根据诊断结果,由专科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具有溶栓指征,并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1)两组患者急救效率的比较。 项目有:急诊医生接诊时间、患者接受生化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的时间、接诊至给药溶栓时间。

(2)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比较。 在患者出院时,以美国国立卫生院制定的脑卒中神经功能评价量表(NIHSS)[3]为依据,对患者抢救后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价,评分范围为0-42分,1-4分:轻微中风;5-15分:中度中风;15-20分:中毒中风;20-42分:中度中风。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5.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均数±标准差(SD),两组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n)和百分比(%)描述,数据组间差异进行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急救效率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平均医生接诊时间、接受影像学及生化指标检查时间以及接受溶栓治疗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急救效率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 1两组患者急救效率的比较

时间

例数

医生接诊时间(min)

接受影像学及生化指标检查时间(min)

溶栓时间(min)

对照组

30

5.05±0.22

20.64±1.23

62.98±2.59

研究组

30

3.14±0.34

8.12±0.35

44.31±2.58

t


25.833

53.623

27.972

P


0.000

0.000

0.000

2.2对两组患者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比较

两组患者在出院时,分别进行NIHSS评分,研究组为10.04±1.51,轻微中风;对照组为16.25±1.96,中度中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对脑组织的损伤非常大,目前国际通认的治疗方案中,患者接受溶栓治疗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后遗症严重程度。在发病的4.5h内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能有效挽救大脑的缺血半暗带[4-5],患者越早得到溶栓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效果越好。但是由于常规急诊流程比较复杂,当患者得到确诊时,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窗。

由专科医生对护士进行培训,增加护士对缺血性脑卒中疾病的接诊护理方式,在接诊时即可对患者展开一般的通气急救方式,并将病情第一时间通知主治医生,同时开通绿色通道,节省患者进行实验室指标检测以及影像学检查的等待时间,大大的缩短了患者的确诊等待时间,使得患者在治疗时间窗内得到有效的救治。

在本研究中,研究组的急救效率、出院时患者神经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急诊优化式护理能够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急救效率,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情况的恢复,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达志,季学丽,张丽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绿色通道信息化建设与应用[J].护理学报,2019,26(14):19-21.

[2] 张娟,黄蓓蓓,余天浩等.基于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型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院内急救流程优化[J].护理学报,2020,27(4):16-20.

[3] 朱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急诊溶栓流程优化的临床结局评价[J].护理研究,2019,33(4):691-693

[4] 王娅,和茵,耿艺等.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急救流程优化的研究现状[J].全科护理,2020,18(31):4268-4271.

[5] 张琴,刘敏,周亮红.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救治行优化管理模式[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0 ,3: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