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指导对糖尿病患者用药安全及效果的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7
/ 2

用药指导对糖尿病患者用药安全及效果的观察

黄有能

福泉市第一人民医院地松分院 贵州省福泉市 550505

摘要:目的:分析在基层地区开展科学的用药指导干预对于糖尿病控制和用药安全水平的价值。方法:选择卫生院在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治疗的患有糖尿病的患者70例,分为不同的两组,对照组和指导组,各35例。为对照组提供常规治疗和护理措施,为指导组增加用药指导的干预,对比两组的血糖控制情况、遵医行为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血糖水平相比治疗前有明显降低,且指导组整体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在遵医行为评分方面,指导组的各项项目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指导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糖尿病群体中,提供科学的用药指导,可以提升血糖控制效果,保证用药依从性以及安全性,效果比较显著。 

关键词:糖尿病;用药指导;安全;效果


1引言

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病,主要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出现问题造成糖代谢紊乱,一般存在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症状。长期存在糖尿病会对患者的机体其它部分带来严重影响,比如造成白内障、糖尿病病足等,还影响患者情绪,降低生活质量,所以需要医疗机构加以关注。本病并没有特效药物,无法根治,只能长期通过用药控制,但部分患者因为对于本病的了解不足,对于药物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掌握不全面,所以导致出现用药问题,使得血糖难以控制。所以要求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科学的用药指导,保证合理用药,从而更好的控制血糖。

2资料与方法

2.1材料

选择卫生院在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治疗的患有糖尿病的患者70例,分为不同的两组,对照组和指导组,各35例。所有患者均临床确诊,不存在风热感冒等状况。在对照组中,有男19例,女16例,年龄46-81岁,平均(63.27±5.18)岁;在指导组中,有男20例,女15例,年龄45 -79岁,平均(62.89±6.02)岁。对比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小且P>0.05。

2.2方法

对照组:提供常规治疗措施,进行健康教育指导。然后定期评估血糖控制情况,以此为依据调整用药方案;期间要求患者保持科学饮食,有可能影响血糖控制的食物都要限制进食。

指导组:在常规护理和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用药指导。向患者详细说明各类降糖药物的作用机理、适应证、禁忌症、使用方法、不良反应等,提高患者对于药物的了解。按照患者的病情和体质情况,说明用药方案,并指导各类药物的用量和用法,介绍用药后可能的不良反应以及应对方法,指导患者和家属可以妥善处理不良反应。提供药方,在药方上写清楚各项要求,尤其是使用方法,保证患者了解,避免误服药物;要求患者按照医嘱进行用药,禁止随意更改。指导患者部分食物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保证患者了解会对用药带来一定阻碍的其他药物或者食物,比如可能导致药效降低或者存在拮抗作用等。指导患者居家自己测量血糖水平,知晓正常血糖指标的水平范围。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近期的用药情况,指导科学调整用药方案,包括用药方法和剂量,并叮嘱患者禁止随意更换药物和药量,避免出现用药不合理行为。

2.3观察指标

干预一段时间后,对比两组的血糖控制水平,主要是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同时评估患者的遵医行为情况,使用自制量表进行评估,包括遵医用药、合理控制饮食、适量运动等项目。另外统计两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主要是低血糖、高血糖、酮症酸中毒这三种。

2.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进行分析,数据用%和x±s表示,分别进行2检验和 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两组血糖控制情况对比

对于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治疗前,对照组分别为(11.02±4.28)mmol/L和(16.55±4.97)mmol/L,指导组分别为(11.03±4.88)mmol/L和(16.31±4.65)mmol/L;治疗后,对照组分别变为(8.85±3.87)mmol/L和(15.02±3.02)mmol/L,指导组分别变为(7.22±4.26)mmol/L和(12.26±3.01)mmol/L。可以看出,治疗后,两组的血糖水平相比治疗前有明显降低,且指导组整体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

3.2两组遵医行为情况对比

在遵医行为评分方面,指导组的各项项目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遵医行为情况对比[n(%)]

组别

例数

遵医用药

控制饮食

适量运动

自我监测

戒烟戒酒

对照组

35

24(68.57)

25(71.43)

23(65.71)

24(68.57)

23(65.71)

指导组

35

34(97.14)

33(94.29)

33(94.29)

34(97.14)

32(91.43)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3.3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对于低血糖、高血糖、酮症酸中毒这三种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以及发生率,对照组分别有3例(8.57%),2例(5.71%),2例(5.71%),20.0%,指导组分别为1例(2.86%),0例(0.0%),0例(0.0%),2.86%,组间对比,P<0.05。

4讨论

糖尿病是困扰很多群众的难题,危害性很大,并可能诱发很多严重疾病。该病没有明确的病因,并且遗传、环境、饮食等很多因素都可能诱发或刺激该病的发生发展,所以治疗难度很大,并且无法治愈。大部分患者特别是严重的患者都是使用药物进行控制,但长期如此不仅会增加经济负担,也会产生耐药性,并积累出一些副作用。所以需要指导患者合理用药,配合饮食习惯的调整,控制用药量,控制疗程,保证有更好的疗效。通过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纠正不良生活习惯,保持健康饮食等,科学应对疾病,配合药物的使用,发挥更好的效果。

因为出现这类疾病的群体主要是老年群体,考虑人群的聚居性,进行基层上的科学管理和用药指导是防控疾病的有效途径,尤其是治疗糖尿病使用的药物主要是胰岛素注射剂,其使用时间、方法、用量等都需要严格控制。而对于很多患者来说,因为体质存在个性差异,个体的文化水平不一致,对于疾病的了解程度不一,同时对于胰岛素的使用也没有明确的概念认识,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较多的安全风险和疑问,无法保证治疗效果。对此,基层医疗机构需要安排医务人员提供积极的用药指导服务,根据患者的情况提供个性干预,加强对患者的知识宣教和用药干预,使他们明确对这类疾病的认识,对相关降糖药物的认识,了解常用的治疗药物,并掌握可能的不良反应,能够严格遵医嘱用药,保证用药的安全性。通过科学的用药指导,提升患者对疾病的了解以及治疗配合程度,进而强化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在对症的治疗措施之下,为患者提供科学的用药指导,通过掌握患者个人信息,了解患者的体质和疾病程度,制定科学的用药方案,指导患者合理使用降糖药物,同时要求患者遵医嘱用药,明确随意更改药物的不良后果;指导患者定期监测血糖,积极与医务人员沟通,由后者评估血糖控制情况,然后调整用药方案,实现对患者的监管,并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两组的血糖水平相比治疗前有明显降低,且指导组整体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在遵医行为评分方面,指导组的各项项目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指导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P<0.05。

总之,在糖尿病群体中,提供科学的用药指导,可以提升血糖控制效果,保证用药依从性以及安全性,效果比较显著。



参考文献:

[1]郭丹丹.社区开展用药指导对糖尿病患者用药安全及临床效果的影响分析[J].人人健康,2020,(14):612.

[2]梅萍.用药指导对糖尿病患者用药的安全及治疗效果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08):163.

[3]邵皎巍.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药学干预对其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20,(3):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