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教育中,探究教育游戏的奥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7
/ 2


在幼儿教育中,探究 教育游戏的奥秘

周蓉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 刘海粟艺术幼儿园长安园  213000

摘要: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将教育游戏应用进去,才能使幼儿更容易感受到新鲜事物,对周围环境有更为良好的探索方式。本文首先对教育游戏的特点、选择标准以及开展教育游戏的意义进行探讨,随后针对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以期使幼儿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关键词:教育游戏;幼儿教育;应用

教育游戏是一种计算机游戏类别的软件,能够将游戏使用者的价值观、态度、情感、智力、技能以及知识进行培养,并且具备一定程度上的教育意义。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育游戏使用交互式界面,使电脑、教师、幼儿三者在交互式的教育方法下,以其较为灵活和较为优秀的适应性将幼儿教育开辟出一条新路。

  1. 教育游戏的相关概念

(一)特点

教育游戏具有操作简单的特点。基于幼儿实际操作能力和接受能力有限,因此教育游戏必须简化操作。在针对幼儿的教育游戏中,其操作和游戏规则的复杂程度与难易程度会对幼儿的游戏体验产生直接影响,一旦对于幼儿来说过于复杂与困难,即便再有趣的画面和内容也无法将其教育效果发挥出最大水平。不仅如此,还会对幼儿的自信心有一个很大的打击。

教育游戏具有互动性。通过交互式界面,教育游戏可以联系电脑、教师与幼儿三者,使其形成良好的互动。只有能够将幼儿带动,进行主动而不是被动的参与游戏,才是品质良好的教育游戏,才能将教育者目的与游戏价值体现出来。在互动中,教育游戏可以增强幼儿遇到问题的解决能力,也可以将幼儿的自主意识提升,幼儿能够在游戏的过程中轻松成长。

教育游戏具有激发性。应用教育游戏的目的就是将幼儿的某种能力进行开发或者提升,游戏中的声音、内容与画面等方面都是为了达成这一目的而设计的。通过简单的分析、辨别以及观察,教育游戏能够激发幼儿区分形状与色彩、辨别正误以及手眼协调的能力,家长和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在教育游戏中的表现,对幼儿的潜在能力和兴趣做一个仔细的观察。

教育游戏具有趣味性。在教育游戏中,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教育游戏,顾名思义,是一款游戏类软件,作为游戏,即便是教育的一种途径,但是如果失去趣味性,幼儿就会对其失去兴趣,这也会使教育游戏失去其存在意义。

  1. 教育游戏的选择标准

因其在幼儿教育以及其身心发展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对于教育游戏的选择必须严格按照标准。幼儿教育的教育游戏选择必须具备新颖性、目的性、适宜性、安全性这四点。幼儿因其年龄的局限性,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很容易分散注意力,鉴于这种情况,对于教育游戏的选择必须注重游戏的新颖性;教育游戏的最终目的是对幼儿教育进行服务,教师必须具有目的性的选择教育游戏;幼儿的年龄不同,对于游戏的感觉就会不同,教师必须根据不同年龄的幼儿选择适合他们的游戏,这就使其必须满足适宜性的选择标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在选择教育游戏的时候,必须重视游戏的安全性,只有这样才能将教育游戏的教学效果最大化发挥出来,使幼儿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汲取正确的教育。

  1. 在幼儿教育中开展教育游戏的意义

在幼儿教育中进行教育游戏的开展,对幼儿的品德教育能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幼儿的年龄很小,传统的教育方式并不能达到教育目的,只有在游戏中才能对幼儿产生最大限度的影响。在进行教育游戏的过程中,幼儿能够从游戏中对真善美与假丑恶有一个最基本的识别,这能够使幼儿自觉的向正确的价值观靠拢,反省自身的不足。

在进行教育游戏的过程中,幼儿能够对成人评价进行规避,这使得其能够在相对自由的空间进行探索,并且让幼儿在一个没有干扰和压力的环境中自由自在的玩耍。在此基础上,幼儿更加主动积极的参与游戏,形成“在玩耍中学习、在学习中玩耍”的“愉快学习”法。幼儿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自主选择游戏内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根据自己的水平进行游戏,这有利于幼儿自信心和自主性的建立。

教育游戏以其独特的特点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在中国幼儿教育界进行教育游戏的推广过程中,因其新颖而富有趣味性的教育方式,在幼儿群体中反响热烈。教育游戏中蕴含的流动画面与拟人化形式将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出来,在教育游戏中,寓学于乐,有别于不良网络游戏,融合艺术、科学、社会、语言等,是一种健康的游戏,能把传统枯燥的教育转变成快乐的学习,这使得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充满愉悦,既能够将知识最大化限度的吸收消化,还能够将自身的创造力激发出来,在幼儿教育中应用教育游戏是一种十分有益的教学方式。

  1. 开展教育游戏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尽管教育游戏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但是因其存在的一些缺陷,依然不能够将其作为幼儿教育的全部手段,必须注意的是,在我国当前阶段,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不能将幼儿教师替换为计算机,必须合理应用教育游戏。在进行教育游戏时,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的,时刻注意幼儿的情绪,不能为操作而操作,把教育游戏变成生硬的幼儿操作练习。

第一,在切换其他教学方式时出现戒断症状。在电脑游戏泛滥的现代社会,在玩家中存在游戏成瘾的现象,一旦失去游戏,就会出现情绪起伏大、睡眠不佳、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教育游戏从根本上来说也是一种计算机类游戏,因此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在进行长期开展教育游戏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幼儿不可避免对其上瘾,这时如果切换教学方式,就会使其出现戒断反应。

针对这一点问题,教师在使用教育游戏的时候必须时刻关注幼儿的反应,并且有节制的采取教育游戏的教学次数,及时对幼儿的上瘾症状予以纠正,尽快使其消退,对幼儿的自身素质加以考察,在使用之前及之后确保幼儿的心理状态良好,将教育游戏的积极性最大化的发挥出来。

第二,教学游戏不利于幼儿的社交能力发展。在教育游戏中,幼儿一般都是以第三人称视角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游戏与交往,不需要使用言语、肢体语言、表情以及眼神等现实交往必需的东西,长此以往,幼儿习惯于第三人称视角的交往活动,与现实交往脱节,会导致幼儿出现性格偏激或内向等情况。

针对这一点问题,在使用教育游戏进行幼儿教育的时候,要注重语音功能的使用频率,可以设置游戏方式,使幼儿通过麦克风用语音对交往任务进行完成,在此基础上,能够一定程度上将这一缺陷进行克服。与此同时,在采取其他教育方式的时候,加大幼儿交往中使用表情、眼神和肢体语言的频率,带领幼儿表演节目,增加幼儿对现实交往方式的认知程度与熟练程度。

第三,教育游戏无法提供真实环境。鉴于目前技术发展,游戏环境并不能在触感、色彩,光线,空气的气味、湿度等方面做到与现实环境完全一致。这将会使幼儿在游戏中不能正确对某些事物进行准确细致的认知。

针对这一问题,由于现今技术的局限性,所以教师在幼儿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不能一味依赖教育游戏,对于幼儿来说,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才是最为妥善恰当的环境,这是教育游戏的虚拟环境无法替代的。

结语: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电脑已然走进了普罗大众的生活,教育游戏作为一种计算机游戏类的教学软件,能够使幼儿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充分将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并为更高级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发展,但是在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对教育游戏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进行重视,教育游戏存在“双刃剑”的特点,如何扬长避短是今后工作中需要探讨的一项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万莉.守望民间游戏 打造快乐童年[J].江苏教育研究,2016(11).

[2]晏波.浅谈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育游戏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12).

[3]朱海波.教育游戏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