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掩,孩子的权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7
/ 1


遮掩,孩子的权利

吴海梅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西麓中心小学 212127

新学期刚刚开始,我接到家长来电,说孩子新买的白衣服后面被同学用水彩笔画花了。这是一个农村的单亲家庭,妈妈离家出走后再也没有回来,孩子从小跟着奶奶长大。本想上一年级了,难得给孩子买件新衣服,可是谁也没有想到才刚刚穿了一天,就遇到了这件憋屈的事情。孩子的奶奶非常生气,强烈要求作为班主任的我一定要把这件事情查个水落石出。我挂了电话,一夜辗转难眠。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到学校找孩子的同座位和后面的同学了解情况,很快就找出了“肇事者”——孩子后座的一个男生。在掌握了很确凿的“人证”后,我找这个小男孩谈话,问起衣服的事情,小男孩红着脸支吾着。我很清楚从他的脸上看到了一种复杂的表情:恐惧、后悔、忧虑、犹豫······他的言语、表情都在为自己的过失遮掩。原本我想让他当场承认错误,并且向当事人道歉,但是看到他的复杂表情我改变了主意。我告诉他当事人的家境,这件新衣服的重要意义和孩子家里人对这件事情的感受等。当我看到他的脸上充满愧疚时,我叫他去安慰安慰那个孩子。到了下午,孩子的奶奶跟我说已经接受男孩的道歉了,并且感觉到我们这个班集体是温暖的、有秩序的,孩子生活在这样的集体里是安全的。

我不禁想起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养过猫的人都会发现猫抓不住猎物时,会马上认真地用舌头梳理身上的毛。这是为什么?答案五花八门:猫爱干净,也有舔毛的习惯;捕猎时,猫毛因冲动而竖起,所以要理顺它;只是一个下意识的动作而已,没有特别意义;改变目标,舔毛时捕虱子;猫出了一身汗,所以得清理一下;无聊嘛,没事找点事做。

更有趣的是答案。动物学家研究后指出,猫抓不住猎物时会感到尴尬,为了遮掩窘态,便装做整理身上的毛,避免围观者取笑。答案着实让人意外,但转念一想,你就会觉得答案顺理成章:人在跌倒的时候,会装作蹲下整理鞋带或裤脚;在说错话的时候,会傻笑一声或岔开话题一带而过······转移别人视线的同时也掩饰了当下的丑态。

同样,在班级的常规管理中,作为教师的你是否能容忍经常犯错的学生们遮掩自己的窘态呢?

有的教师在处理学生犯错的事件时,总是追查到底,决不“姑息”;更有时,为了培养孩子敢作敢当的意志,还要求孩子认错时不能哭,腰背挺直,道歉时声音洪亮,要让在场的同学都能听见,好像那样才能说明他改正的决心。这对孩子的伤害是多么大啊!表面上,孩子认错了,可实际上他只是屈于教师的威严,只是一种权宜之计,而孩子幼小内心里滋长的却是恐惧、委屈,甚至是可怕的仇恨。有时候孩子为什么会“屡教不改”呢?因为当他们道歉时,也许心里并没有真正地为自己的言行感到惭愧。

记住,连猫抓不住猎物时都需要遮掩,更何况人呢?所以,当孩子犯错时,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义务让孩子有所遮掩。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