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支持对肝癌术后患者应激指标及预后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7
/ 2

肠内营养支持对肝癌术后患者应激指标及预后的影响

熊芳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肝胆外科 ,重庆 400010

【摘要】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肝癌术后患者应激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肝癌术后接受肠外营养支持患者为对照组34例,另选取同期肝癌术后接受肠内营养支持患者为观察组3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应激指标变化和预后。结果:术前两组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3.49±0.37)ng/ml、IL-6(0.28±0.04)ng/ml低于对照组的(3.95±0.38)ng/ml、(0.39±0.06)ng/ml(P<0.05);观察组排气时间(54.36±6.74)h、排便时间(78.63±7.95)h短于对照组的(68.05±7.63)h、(95.27±8.39)h(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对改善肝癌术后患者应激指标水平、提升预后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肠内营养支持;肝癌;应激指标;预后

肝癌是临床高发恶性肿瘤病症,目前多采用肝癌切除术治疗患者,能够有效清除病灶,延长患者生存期[1]。但患者术后营养状况不佳,容易影响康复效果。临床中给予患者营养支持治疗是改善患者营养状态的有效手段[2]。肠外营养、肠内营养是常用的两种术后营养支持方法,为了探讨行之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案,促进患者良好恢复,本文就肠内营养支持对肝癌术后患者应激指标及预后的影响进行了探索。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20年3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肝癌术后接受肠外营养支持患者为对照组34例,另选取同期肝癌术后接受肠内营养支持患者为观察组34例。纳入标准:①符合肝癌的诊断标准[3],经病理检查明确诊断;②均行肝癌切除术治疗;③患者同意配合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器质性功能不全;②合并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亢等;③术后严重并发症,如肝功能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④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⑤脑血管疾病;⑥消化道出血;⑦凝血功能障碍;⑧免疫功能紊乱;⑨术前1周接受过利尿剂、α-受体阻断剂、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⑩精神异常。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34例。观察组男22例,女12例;年龄39~74岁,平均(56.49±9.42)岁;Child-Pugh分级包括A级20例,B级14例。对照组男23例,女11例;年龄40~72岁,平均(56.02±9.33)岁;Child-Pugh分级包括A级19例,B级15例。上述数据保持同质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患者每日所需热量120kJ/(kg·d),50%葡萄糖、20%脂肪乳按照11:9的比例提供热量支持;8.5%复方氨基酸0.15g/(kg·d)提供氮,添加水溶性维生素、电解质、微量元素,还需葡萄糖:胰岛素为4.5g:1u,将液体混合装入3L医用袋内,术后24h经深静脉置管缓慢输注,输注时间≥12h。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术后24h口服肠内营养混悬液,7:00-21:00,每间隔0.5-1.0h口服用药50mL,3d内用药剂量过渡到100mL,总用药剂量达到每天1000mL肛门排气后进食清食,3d内恢复到半流质饮食,具体饮食情况根据患者食欲、腹胀情况调整。两组均干预1周。

1.3观察指标

(1)术前和术后1周患者清晨空腹采血5ml,离心15min,3000r/min,取上清液,-70℃冰箱中备用、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肿瘤细胞坏死因子( TNF-α)、白介素-6(IL-6),配套试剂源于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记录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录至SPSS23.0,以X2检验定性资料(%、n),以t检验定量资料(`x±s),P小于0.05,表明有差异。

2结果

2.1应激指标对比

术后,观察组TNF-α、IL-6变化小于对照组,见表1。

表1应激指标对比(`x±s)

组别

例数

TNF-α(ng/ml)

IL-6(ng/ml)

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

观察组

34

3.27±0.46

3.49±0.37*

0.18±0.06

0.28±0.04*

对照组

34

3.29±0.48

3.95±0.38*

0.17±0.05

0.39±0.06*

t


0.175

5.057

0.747

15.977

P


0.431

0.000

0.229

0.000

注:与本组术前比较,*P<0.05。

2.2预后效果对比

观察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5),见表2。

表2预后效果对比

组别

例数

排气时间(`x±s,h)

排便时间(`x±s,h)

观察组

34

54.36±6.74

78.63±7.95

对照组

34

68.05±7.63

95.27±8.39

t/X2


7.841

8.395

P


0.000

0.000

3讨论

肝癌患者术中需阻断肝门,容易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肝代谢功能,增加微循环阻力,导致肝功能异常,阻碍机体对脂类、脂溶性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延缓患者康复时间。相关报道显示,肝癌患者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发生营养不良情况,而给予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可降低患者体内炎症反应,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4-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术后两组的TNF-α、IL-6均明显提升,其中观察组TNF-α、IL-6低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患者应激指标变化更小,该组采用的营养支持方案能够有效减轻机体应激反应。研究后发现,手术创伤会增强人体应激反应,诱发炎性因子表达异常。TNF-α是一种由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生成的炎性因子,能够反映人体感染状态。IL-6能够刺激肝细胞生成急性期蛋白,促使活化的B细胞增殖生成抗体,参与炎症反应发生过程。而给予患者肠内营养支持能够为人体补充所需的营养物质,使营养元素经肠道吸收进入到肝脏内,改善肝脏血流灌注,促进胃肠蠕动、胆囊收缩,增强机体抵抗力,调控炎性因子生成,改善术后炎症反应,减轻应激性损伤。本文中观察组排气、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表明观察组患者预后效果更佳。分析后可知,肝癌术后患者受手术创伤、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影响,机体组织再生、修复能力下降,增加了肿瘤转移、复发风险,影响预后。而采用肠内营养支持能够尽快恢复患者胃肠功能,抑制伤口引起的炎症反应,减轻肝脏负担,增强机体修复能力,降低肿瘤转移风险,达到提升预后的干预目标。

综上所述,给予肝癌术后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应激指标水平,促进患者胃肠功能尽快恢复,对提升预后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值得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剑彬, 吴彩月, 王丽斯,等. 低热量肠内营养支持对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术后康复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8, 25(1):51-54.

[2]顾杨娟, 曹翔. 营养强化蛋白复合粉在肝脏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J]. 海军医学杂志, 2018, 39(6):537-540.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1, 20(11):929-946.

[4]郭志学, 葛长青, 刘博,等. 肝癌术后早期不同免疫增强型营养支持方式的治疗效果比较[J]. 河北医药, 2017, 39(17):2589-2592,2596.

[5]王瑛, 袁鹤立, 甄珍,等. 肠内营养剂对原发性肝癌术后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J]. 肿瘤学杂志, 2019, 25(7):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