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麻醉复苏室的应用与效果研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7
/ 2

心理护理在麻醉复苏室的应用与效果研究分析

吴迪 张转运 庄珊珊 王江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麻醉手术科,南京 210008

摘要:目的 探究心理护理在麻醉复苏室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以2020年9月-2021年1月88例麻醉复苏室全麻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简单随机化法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分析2组麻醉复苏室全麻患者心理状态、不良事件、苏醒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等的差异性。结果 2组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实验组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82%,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9.55%,P<0.05;实验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复苏室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7.73%,低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8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复苏室全麻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缩短其康复的时间,且可降低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意义重大。

关键词:心理护理;麻醉复苏室;应用效果

麻醉复苏室是全麻患者术后苏醒期观察的主要场所,能够促进麻醉复苏质量的提高[1-2]。全麻患者术后较易出现呼吸抑制、体温降低、躁动、肢体麻木无力等不良事件,对其手术效果以及术后恢复均有着不良的影响,因此,积极控制麻醉复苏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十分必要。麻醉复苏室能够为患者提供专业的麻醉复苏管理和看护,及时发现患者麻醉复苏期的各种情况并处理,以此对术后风险控制,提高患者的复苏质量[3-4]。麻醉复苏室全麻患者会受到手术、麻醉等因素的影响,而较易出现不良心理的情况,不良的心理不仅会影响其麻醉复苏的效果,且会降低其生活质量[5-6],因此,加强麻醉复苏室全麻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十分必要。本研究主要对心理护理在麻醉复苏室的应用与效果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以2020年9月-2021年1月88例麻醉复苏室全麻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简单随机化法分组,44例/组。

纳入标准:a:符合手术标准,且接受全麻者;b:肝肾心功能基本正常者;c:依从性较好者。

排除标准:a:严重脑血管疾病者;b:智力/语言障碍者;c:合并恶性肿瘤者;d:血液系统疾病者;e:难以积极配合本研究者。

实验组中,年龄18岁-75岁,均值(44.01±11.36)岁,体重48kg-64kg,均值(55.02±2.36)kg,男22例,女22例。对照组中,年龄19岁-74岁,均值(43.98±10.25)岁,体重49kg-65kg,均值(55.32±2.17)kg,男23例,女21例。2组麻醉复苏室全麻患者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代表2组间有着较好的可比性,且本研究已被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包括体位护理、体温护理、并发症护理等。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具体为:

1.2.1 为患者提供舒适、整洁、安静的环境,以热情的态度接待患者,保持亲切和蔼的态度与患者沟通交流,面带温笑向其介绍手术室的设备、环境等,并适当播放舒缓、轻柔的音乐,合理调节情绪和氛围,防止出现嘈杂音的情况,采用隔帘屏风遮挡,降低不良刺激程度,指导患者合理协调应激,尽快适应复苏室环境。

1.2.2 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讲解手术、麻醉等的知识,根据患者的年龄、手术类型、文化程度等,以倾听疏导、解答劝解、鼓励安慰等方式,给予患者正性心理支持和安慰,从而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消除其顾虑,促进自信心的增强,降低心理应激反应程度。

1.2.3 告知患者麻醉术后的感觉无力、尿急、恶心、胸闷、头晕等均属于正常反应,不可过度惊慌,适当休息后即可逐渐恢复。给予患者鼓励和安慰,嘱咐其注意保暖,加强隐私部位的保护,防止出现不必要暴露的情况,以此对患者的合理需求满足。加强患者病情变化的观察,同时注重患者心理、生理等方面的需求,给予患者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1.2.4 为患者实施各项操作时,均应保持严谨、规范,注意动作的轻柔,耐心倾听患者存在的诉求,充分尊重和爱护患者,使其尽快适应复苏室环境,以此缓解其心理压力,降低痛苦程度,增强舒适度。

1.3 观察指标

对2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作观察,并分析2组不良事件、苏醒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等的差异性。

心理状态:SAS焦虑自评量表评价焦虑状态,SDS抑郁自评量表评价抑郁状态,分数越高,则代表焦虑、抑郁越严重。

不良事件:包括导管阻塞/脱落、呼吸抑制、低体温、苏醒期躁动。

苏醒时间:即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复苏室停留时间。

护理满意度:以自制问卷调查表的方式进行评价,0分-100分,其中0分-59分为不满意,60分-80分为基本满意,81分-100分为十分满意,基本满意率+十分满意率=总满意率。

1.4 数据分析

SPSS21.0软件,作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使用例数(%)表示,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P<0.05,统计学有意义。


3讨论

患者在全麻术后,从苏醒至意识完全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此时患者较易出现麻醉相关并发症的情况,因此患者需要接受麻醉复苏室的管理和看护[7-8]。麻醉苏醒期患者会受到手术创伤、疾病、身体状况等的影响,而出现不良心理的情况[9-10]。若患者处于不良心理状态,则可能增加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影响其麻醉的恢复[11-12],因此,加强麻醉复苏室全麻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十分必要。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在麻醉复苏室全麻患者中应用,有着较高的价值,可降低不良心理对麻醉苏醒效果造成的影响,缩短苏醒的时间,使得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得以降低,更好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促进其满意度的提高,意义重大,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余戴华. 综合护理在全麻术后患者麻醉复苏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医药前沿,2021,11(1):115-116.

[2] 施兆银,张俊娟,杨海群. 舒适护理联合优质护理在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中的干预效果分析[J]. 系统医学,2020,5(20):159-161.

第一作者:吴迪,护师

通讯作者:张转运,主管护师,护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