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7
/ 2

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效果

孙盼

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云南曲靖 655000


【摘要】目的:针对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时采用护理风险预警监控措施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以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存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风险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对这些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每组均为49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风险预警监控,比较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0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5.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下肢静脉血栓预防的过程中,采用风险预警监控,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不仅可以使得下肢发生静脉血栓的概率得到有效的降低,还可以时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得到有效的提升,可以广泛的应用在临床的护理中。
【关键词】护理风险预警;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

引言

通常,由于静脉内血液的不正常凝结而引起了深静脉血栓,同时,造成静脉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是由于静脉腔完全或不完全堵塞造成,常见于下肢。下肢深静脉血栓主要表现为患者下肢一侧或双侧突然肿胀、体温升高、继发性静脉曲张,淤血性溃疡、皮肤炎症等,甚至还可能引发肺栓塞、血栓综合征等,严重者会造成肢体残疾,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同时,对其身体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在整个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对患者的动态进行实时监控的过程就是护理风险预警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如护理不良事件、并发症等进行分析,加强监控,及时预警和报警,完善护理工作,保证护理安全。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旨在探讨护理风险预警监控的预防效果,具体研究入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存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风险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9 例。对照组男性 27 例,女性 22 例;年龄 32~76 岁,平均(47.41±4.51)岁。观察组男性 25 例,女性 24 例;年龄32~76 岁,平均(48.41±4.6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就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疾病知识、预防方法、注意事项等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讲解,指导患者进行日常肢体活动锻炼,以促进肢体血液循环。指导患者采用正确的锻炼方式及体位,锻炼强度以患者而定,强度不宜过大以免造成锻炼损伤。做好患者日常生活指导干预工作,指导患者保持规律作息,合理科学饮食等。

观察组采取护理风险预警监控措施。主要护理方式如下:

1.2.1建立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小组

建立责任护士-主管护师-护士长 3 级监控体系,由护士长担任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小组组长,并由其对小组成员进行下肢深静脉血相关知识的培训和考核。组员中的责任护士负责将患者每日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情况上报主管护师,主管护师对分管的患者进行问题汇总,提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方案,再由护士长对其所提出的方案进行改进。

1.2.2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预警平台的建立及应用

建立下肢静脉血栓护理风险预警平台,旨在对存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患者进行干预,提前预警,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而通过信息化的管理可以及时提醒护理人员,提高对存在中高风险患者的重视,加强预防。

1.2.3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预警监控处理程序

每次在完成下肢静脉血栓风险预警评估后,由责任护士在病员一览表上进行预警等级的标识,做好对存在中风险和高风险患者的护理干预工作,做好交接班工作,避免遗漏。为了保证相关护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和提高护理效果,由主管护师对存在中风险和高风险患者的相关护理防范措施,实施进行督导和检查,指导责任护士做好预防工作,及时追踪干预效果,在患者风险等级降为低风险后,及时经病员一览表的预警标识撤除,同时要及时上传护理风险预警平台;对于下肢静脉血栓风险评估为低风险的患者,护士要加强健康知识的宣教,增强防范意识。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 2.04%,低于对照组患者的 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比较(n,%)

组别

例数

下肢静脉血栓发生例数

发生率(%)

观察组

49

1

2.04

对照组

49

7

14.29

χ2

-

-

4.09

P值

-

-

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工作总满意率为 95.92%,高于对照组的 8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n(%)]

组别

例数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率

观察组

49

33(67.35)

14(28.57)

2(4.08)

47(95.92)

对照组

49

21(42.86)

19(38.77)

9(18.37)

40(81.63)

χ2

-

-

-

-

6.95

P值

-

-

-

-

P<0.05


3讨论

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后,不仅会加重患者病情,增加痛苦,严重者还会出现肺栓塞,甚至肢体残疾等。因此对于存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患者,增强防范意识,加强预防,实施有效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次研究中,护理风险预警监控通过使用更科学的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三个等级,有助于实施更有针对性的护理预防措施,同时风险预警平台的应用,提高了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增强了护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护理人员和上级管理部门及时动态地了解相关信息,有助于质控工作的实施,促进了措施落实,因而有助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预警监控能够明显降低存在下肢静脉血栓发生风险患者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效果,同时也能够为患者提供更有针对性和更有效的护理服务,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秀文,谭小欣.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在腰椎术后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0,32(10):151-152.

[2]李琼,施敏,王变丽.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13):118.

[3]杨淑范,孔令芳,危苹.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双足与保健,2019,28(20):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