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关键词句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6
/ 2

基于关键词句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分析

章佳梅

上海市第六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上海市浦东新区 200135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实行落实,语文在各学科间的比重逐日增长。而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基础,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在有意识的训练学生关键词句概括的能力、丰富课内外阅读材料、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等方面,对提高关键词句的语文教学方法做了浅显的讲解,仅供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前言:语文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而关键词句的教学方法逐渐进入大众视野,但小学阅读的现状,使关键词句的教学方法受到了阻碍。如何在语文教学方面提升关键词句的教学效率,是当代语文教师的教学重点。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培养综合、全面的人才是教育界的统一目标,在过去的语文学习中,个别教师只是单纯的讲解学生不认识的文字,很少会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有效的指引,致使学生缺乏阅读这一方面的能力,在可以进行阅读教学的教师中间,有些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教学目标没有过于清晰明了,教学的内容过于单调,使学生存在阅读上的困难,教学效率比较低,教学效果不理想,使大多数的教育资源被浪费。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教师教授的知识是有限的,缺乏引导学生进行抓取关键词句的阅读方法,学生在课下的阅读过程中存在找不到文章中关键词句的问题,影响阅读体验,在阅读理解的题目中,做出的回答不甚满意,导致对语文这门学科的兴趣降低。在学习过程中阅读的模式过于单一,很多课外的知识点,或者学生感兴趣的部分还没来得及讲,便匆匆略过,缺乏足够的时间进行课外展开,教材也不全面,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散和想象能力,视野得不到扩展,降低了阅读的教学品质。

课堂中教师的时间掌控较为严格,增加了许多问题,无形中学生的阅读压力被无限加大,每次阅读都是匆匆忙忙的,忽略了关键词句的重要性,使课堂阅读枯燥乏味,导致阅读时的姿态、时长和办法有问题,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感受语言的魅力,制造了困难。

2小学语文阅读关键词句的教学方法分析

2.1有意识的训练学生关键词句概括的能力

关键词句的概括是表达语言的核心能力,是思想方式的高度体现。学习的能力是根据概括出的内容进行思维联想,一座有效的记忆宫殿,离不开良好的关键词句概括习惯。在日常教学中,指导教师要有意识的锻炼学生对于语言表达的关键词句概括能力,让学生进行思维的发散与联想。通过课本上一个个字符的排列表达,读懂并理解作者想要传达出的意图。

比如在阅读《为什么要保护野生动物》这一章节说明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为什么要保护野生动物”这个疑问,通篇朗读课文前,教师可以先提出其他的问题给学生做个例子,讲述如何回答“为什么”。教师:“XX同学的衣服颜色很好看,那么为什么她穿这个颜色的衣服?”学生:“因为她喜欢这个颜色”。“喜欢”这个词组充分表现了同学的习惯爱好,如此一来,学生就可以明白教师想要表达什么,教师的要求是什么以及如何做出令人满意的答案,学会了用语言概括笼统的一个问题,思维能进行联想,从而更深层次的进行学习。学生会发现文中的关键段落,找到野生动物的作用,吸收消化后,整理成自己的语言输出回答。关键词句概括的能力是需要重复不断的进行持久训练的,不会一蹴而就,教师要有耐心和细心的加以指导,一一纠正学生存在的错误,使他们得到拨乱反正的机会[1]

阅读文本中的关键词句一般会呈现在全篇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或者分段的第一句话上,偶尔的时候也会出现在文章的结尾或者某个自然段的结尾,又或者存在于课文的中间部分,会出现很多种情况,因此,这个时候就需要学生具有高度的关键性词句提取概括的能力,这对教师的有意识的训练是分不开的。

2.2丰富阅读材料

课内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完善自身价值观、探索对世界的认知的主要途径之一,加强学生对关键词句的提取主要是在课堂上。但是,有效的课外学习也是有必要的,教师可以亲自筛选对学生有利的课外文本,选择合适的时间,交代学生在课外完成阅读,培养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独自提取关键词句的能力和阅读习惯,定期加以检查,尽可能的解决学生的疑问。

比如在理解阅读《爬山虎的脚》这一文章时,普及叶圣陶先生的生平,加强学生和作者之间的感情联系,并在学习过程中适时引进一些叶圣陶先生其他的文章内容,让学生更了解先生,加快对关键词句的捕捉和理解,可以在课后布置阅读先生撰写的《荷花》等文章,加强和家长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家长带头作用,积极参与阅读过程,使学生安心阅读。看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不必要花费过多时间,抓取关键词句的阅读方法和精细阅读不同,不能逐字逐句的看,要第一时间找好关键词句,进行重点分析,保持高效阅读。阅读时还要联系上下文,做到层次分明,将所有概括的关键词句相互关联,分析出文本重点的表达意思,加快汲取关键词句的进度。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将目光延伸到课本知识以外,把课上课下的知识连接起来,延长课上学过的内容,转移到课外活动中去,拓展学生的视野和阅读知识。不但丰富教学,还可以贴近同学们的生活,使师生间的交流更加亲近。教学中的课本阅读可以引起学生对其他书本阅读的兴趣,将课内课外的阅读进行联系,不但可以提升教学品质,还可以呈现满意的教学效果。

2.3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处在小学时期的学生,大部分注意力往往不集中,认为单纯的文字表达是比较乏味的,其中很少会积极的要求看书识字,并且不会长时间的保持较为专注的状态,不管哪个年级的小学生,年龄都比较小,因为心智不成熟的关系,好动爱玩是他们的天性,但是读书是一个投入时间长,回报效率较为长久的一项投资,只有坚持不懈的读书,才能推开思想的边界门窗,看到意识之外的光。虽然短期内是看不到回报,但长久的阅读,积累的知识总会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有所收获。当学生们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时,只简单的读书,不求甚解的为了应付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时,根本没有办法深层次的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无法融入作者描绘的世界中去。不仅影响了教学成果的呈现,也影响了整体的学习效率。所以,有必要采用一定办法,改善学生们的读书习惯。

虽然注意力不能长久的进行集中,但是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是最强的时候。教学时,可以对他们要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悬念设置,利用多媒体设备作为阅读的教学手段,多重感官的对学生增加刺激,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改变教学中沉闷的气氛[2]。比如在教学《枫叶如丹》这一阅读教学时,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对关键词句的想象能力,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有声音的枫叶照片、视频、或者有关枫叶的儿歌、展示多姿多彩的枫叶合集等方法,借此磨炼学生,使学生在脑中形成有关的情节,感受枫叶的美,增强对于文章的理解

在进行长篇课文的阅读中,由于篇幅过长,每个段落可能都会存在关键性的词句,为了避免看错、看漏、从头开始阅读的情况发生,教师要让学生养成及时记录的习惯,找到关键词句,立刻做好读书笔记或者做个记号标好。

结语:针对关键词句,进行系统的、有意识的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完善教师的阅读教学办法,使学生通过阅读增加见识,培养小学生对我国传承文化文字阅读的兴趣,切实的感受语文这门学科的魅力所在,将会对以后学生的人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社民.基于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中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7):242-243.

[2]王炳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J].传播力研究,2020,4(18):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