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舞蹈培训与服务群众文化生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6
/ 2

社区舞蹈培训与服务群众文化生活

孟静波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松岭区综合实践学校 黑龙江 大兴安岭 165000


摘要:在我国不断发展与建设的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所以他们将目光又投向了精神的名字当中。舞蹈作为一种艺术,从古至今一直都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所以在社会上也经常会看到自发组织的舞蹈活动,但根据调查发现这些舞蹈活动基本上都缺乏专业性和规范性,所以如何才能满足人们的业余休闲生活并进一步加强他们在舞蹈活动中的规范与专业,这已经成为相关工作人员所重视的任务。

关键词:社区服务;舞蹈培训;群众文化

  1. 当前我国社区舞蹈培训的现状
            1.1表现形式因循守旧
            从当前我国社区民间舞蹈的普及状况来看,社区群众组织文化的参与热情越来越高,这样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展现出群众的文化风貌,有利于提升他们的精神品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社区舞蹈培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说还是采用传统的文化表现形式,只针对少数的舞蹈爱好者提供服务,因为社区民舞蹈是一种全民化的文化娱乐活动,相关工作人员通过宣传和组织能够让民间社区文化进行宣传,彼此通过走访各个地区的文化馆与文化馆的主管部门进行沟通发现多数情况之下,政府部门都可以将社区宣传的指导性思想传播到社区,但是很多的领导在处理问题上偏形式化,就连节日之中的节目都是注意按照流程进行的,所以思想观念偏重于程序化,舞蹈活动的形式都缺乏一定的灵活性。
            1.2文娱器械配置不完善
            如今城市化建设关注打造民俗文化,但是在当前民俗文化之中所提供的娱乐设备不完备。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群众文化活动场所非常的少。一些经济比较贫困的地区经济、教育的落后很少开展相关的活动。对于一些较为富裕的城市。虽然娱乐设施有很多,但是并未达到良好的标准,有一些社区只关注对于社区景观的美化建设。不重视文化功能的发展,比如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2.         1.3技术指导教师短缺
            目前我国社会当中对于社区舞蹈的培训工作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作为一种娱乐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必须要有一定的组织性。根据相关的调查和分析能够看出,国内有很多地区的社区人民群众参与舞蹈活动基本上都是那些对舞蹈有着热爱的大众人群,他们并没有什么专业的指导老师在现场教学,舞蹈中的动作和曲目都是按照他们的个人喜好进行选择,再加上各地政府从意识方面就认为去弄舞蹈就是人民群众的爱好,并不需要什么指导,所以说群众舞蹈中缺乏专业的教师。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很多地区在开展群众舞蹈活动的过程中动作方面并不标准,选择的舞蹈曲目和舞蹈内容没有达到协调与科学性,排练出来的节目要么就是抄袭要么十分陈旧和古板,极度缺乏创新。

2.社区舞蹈怕培训的意义
        随着我国不断发展与建设。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已经得到了普遍提升,他们对于身边的文化生活逐渐开始提高关注,正是这一需求的推动一下,群众舞蹈就此产生。因为群众舞蹈发挥出了他的独特文化魅力。但是群众舞蹈活动一般都有相应的自发性特点,因此相对缺乏创新与规范专业性,还需要在相应的培训与辅导下才能进一步完善。各地区社区文化部门他们应当正视这一工作,然后做好自身的协调功能,加强对群众舞蹈的培训工作重视程度,让人民群众在休闲生活基础上得到满足,这能够推动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从群众文化舞蹈培训的意义方面分析,他可以让人民群众的业余休闲生活得到相应的满足,一般来说参与到群众舞蹈中的居民他们之所以会对此感兴趣,并不是因为活动中设定了相关的奖励,而是对中老年人来说既强健了身体,又塑造了形体美,满足了人们对美的追求。


3.社区舞蹈培训服务策略
        3.1注重对群众参与舞蹈活动热情的培养
        社区群众舞蹈培训服务的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而不是部分群体,所以在开展这项工作时要经过广泛宣传让社区中各个年龄阶段的群众都能够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此外,文化馆在培训的过程之中应该查看本地的实地情况,作出具体的辅导工作,而不能对其他地方的培训进行照搬照抄。比如,当地文化馆工作人员可以到社区之中进行宣传:拉横幅、发宣传单或是进行讲座,说明舞蹈服务的内容,也可以为群众舞蹈活动提供场地,告知领取活动设备的地点,帮助群众解决舞蹈器材问题,与此同时,文化馆还应该培一支优秀的舞蹈工作者队伍,从而指导群众的舞蹈培训学习工作,让群众舞蹈活动得到规范化的发展。
        3.2注重对群众舞蹈工作专业水平的培养
        群众舞蹈培训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所以应该提供一支专业的五大技术团队,让这些专业人员引导群众开展舞蹈技能培训工作,从而满足群众对用户艺术的追求,除此之外,群众舞蹈团体之中的舞蹈团队骨干可以提供专业的舞蹈培训,然后对群众舞蹈团中的代表进行系统培训,经过培训以后的代表可以带领群众学习专业舞蹈知识。从而能够使舞蹈团队的整体水平能够有所提升,从而能够提升群众舞蹈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可以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到培训的过程之中,给培训团队带来新的活力。文化馆还可以选派优秀的舞蹈培训骨干人员到专业艺术学校进行学习,还可以让舞蹈培训骨干人员去参与交流和讨论。从而能够为群众的舞蹈事业发展作出贡献。在此其中应当做好了四点:第一是要抓好活动型培训,各地区文化基础工作部门所派遣的专业指导教师应当深入人民群众之中,结合当地的民族和人民生活方式,多创造一个贴近生活、有趣的舞蹈形象的内容方式,使其能够与人民群众理想的艺术相融合。在此其中要多与人们交流,听一听他们的意见,鼓励队伍中的一些干部推出各种新型的舞蹈节目,从而达到丰富群众舞蹈的效果。第二是抓专业性培训。秉承着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定期对社区中的舞蹈培训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建立起舞蹈培训班,每个社区都应当派遣几名舞蹈活动核心干部到政府指定的地区去学习专业理论和技能技巧,使他们可以将这些传授到其他人们那里,进一步提高群众舞蹈的专业化。第三是多维度开展培训,针对于目前很多社区群众舞蹈不够规范和专业的情况,当地文化建设部门应当派遣高素质人才进行培训,他们要有耐心的进行讲解,把舞蹈参与者分成老年中年还有青年三个层次,培训上也要有与时俱进的理念,符合他们的思想工作还有年龄性别。

        3.3注重辅导方式的科学性
        在舞蹈培训过程中应选择一些活动量少,动作幅度小的运动,从而切实提升群众舞蹈团队的整体素质。在编排舞蹈时应该考虑到中老年人肢体不太灵活,所以不能做出要求柔韧性较强的舞蹈动作,这样可以享受群众活动带来的良好体验感。如果运动的幅度过大,不仅不会让老年人感到身心放松,老年人会有肌肉拉伤或者腰酸背痛的情况,剧烈的运动还会让老人的心脏产生负担,老人的心率和血压可能会升高,对于一些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来说非常危险。所以文化馆应采用科学合理的舞蹈培训策略,保证人们乐于接受舞蹈培训活动,从而能够有效提升群众文化的服务质量,实现活动的可持续化发展。

综上所述:由于老年人已经面临退休、养老,所以有充足的时间参加与群众文化活动,而年轻人在业余时间才能够参与活动,因此参与群众舞蹈活动的人员以老年人为主,所以文化馆工作人员应该对舞蹈培训的内容进行合理安排,要注重辅导方式的科学性、注重对群众舞蹈工作专业水平的培养、注重对群众参与舞蹈活动热情的培养,从而能够做好社区舞蹈培训工作。

参考文献:
        [1]金海岚.对当前社区舞蹈的现状与思考[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2(06):106+17.
        [2]曹栋姣.街道文化站如何引导社区舞蹈文化的开展[J].中国文艺家,2018(05):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