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物资储备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6
/ 2

应急物资储备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研究

赵靖华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长春供电公司 吉林长春 130000


摘要:现阶段,人类社会生存环境不断地发生变化,近年来各种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数量呈上升趋势,应急物资是应急救援的关键基础,因此应急物资储存水平对于突发事件来讲至关重要,有利于减少灾难对人们所造成的各种损失,所以我们必须要完善当前应急物资储存方式及管理提升应急物资储备安全保障能力。

关键词:应急物资;储备;安全保障;能力

引言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以及产业的不断发展,城市系统也随之变得更加复杂,城市灾害的发生频率也逐渐增加。在面对这一系列的突发事件时,只有完善的应急物资储备才能够保证人民的安全和财产安全。建立完善的应急物资储备制度需要社会各界的配合,同时也需要调动一些资源进行制度的讨论,帮助其在各个方面制定一个合理的制度理论,并且在事故发生时及时进行调配,更加高效、低消耗地完成保障工作。


1应急物资的含义

应急物资主要是在自然灾害突然发生时,或者是公共卫生事件当中,在开展救助和保障的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物质,应急物资不仅仅包含防灾、救灾、恢复等各个环节需要的资源,同时也包含灾害管理过程中需要的物资保障,因此应急物资是突发自然灾害及公共卫生等事件处理的关键,有利于最快速度的降低人民的损失。现阶段,应急物资包含的种类相对较多,如果应急救灾的过程中,应急物资到位速度较快,那么便能够有效地救助伤者,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

2应急物资特点分析

2.1应急物资需求量大且类型较多

在突发事件发生的过程中,尤其是在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发生时,首先,应急物资的到位时间是非常关键的,不仅仅能够抢险救灾,其次,对于人民生命来讲也至关重要,所以在应急救援中,我们希望能够利用最短的时间,从而使应急物资迅速到位,满足现场需求,因此,应急物资在突发事件过程中需求数量较多,其要求的类型同样也呈现出多样化,不仅包含人们生活的必需用品,也包含救灾专用的设备以及在救灾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医疗药品等,甚至包括在救灾之后需要重建的各种工程材料,因此,应急物资需求的量大,潜力型较多,而时效性也是最为关键的。

2.2应急物资来源复杂且集中管理困难

在发生自然灾害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过程中,由于所需的应急救援物资种类相对较多,而且物资的供应渠道和方式呈现出多样化,像棉被、帐篷等一般情况下是由国家或政府进行储存,但一些必需的生活用品大多数来自于企业进行应急储备,同时,还有很多物资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公益援助等,所以在发生突发事件的过程中,短时间内的应急物资来源复杂且种类繁多,导致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相对困难。

2.3应急物资需求不稳定

由于突发事件的时间、地点、规模、影响范围等不能够进行确定,因此,我们在对应急物资种类和运输方式也不能够准确的进行预测,尤其是在自然灾害发生的过程中,常常存在突发性,且不能够很好地进行预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应急物资并不能够具有明确数量的储备。

3应急物资的分类及储备方式

3.1分类方式

由于突发事件的性质各有不同,所需的应急物资也所有差异。为在有限时间内最大化发挥物资效用,需对应急物资进行分类管理与控制。按应急物资使用的紧急情况可分为一般级、严重级和紧急级3类物资;按应急物资的用途可分为防护用品类、生命救助类、生命支持类、救援运载类、临时食宿类、污染清理类、动力燃料类、工程设备类、器材工具类、照明设备类、通讯广播类、交通运输类、工程材料类13类物资;按引起应急物资需求的原因可分为自然灾害类、事故灾害类、公共卫生事件类、社会安全事件类、经济安全事件类 5类物资;按应急物资的使用范围可分为通用类和准用类2类物资。

3.2储备模式

应急物资储备是对应急处置过程中所用的保障性物资进行储备,目前我国已探索并形成实物储备、协议企业储备、协同储备、合同储备、生产能力储备等多种应急物资储备模式。

3.2.1实物储备

实物储备是直接储备应急救灾所需要的物资。该类储备模式下的物资在灾害发生时,可以第一时间被调用,应对突发事件初期物资消耗严重造成的短缺困难,对于控制灾情、保障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实物储备并不能完全保障整个应急期间的物资消耗,且存在资金占用率高、库存压力大等弊端。

3.2.2协议储备

为缓解实物库存压力、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企业通过补贴、委托等方式与供应商签订物资储备管理协议,由供应商代为储备企业物资。协议储备模式可以降低实物库存积压,提高企业资金周转率及利用率。但该类模式灵活性较差,且双方的权利义务界定较难,容易出现物资信息共享不足、应急物资供应不及时的问题。

3.2.3协同储备

协同储备是指企业与协议供应商通过信息共享,协同计划、调整各自储备的应急物资品类、数量的一种储备模式。其中企业可储备使用频率较高的基础保障物资;协议供应商结合自身生产情况与所在地的实际需求,储备特定的专用物资等。该类模式可通过协同信息平台,满足各地区对应急物资的多样化需求。

3.2.4合同储备

合同储备是企业提前与拥有应急物资的供应商、社会团体或个人签订合同,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可优先调用物资进行救灾的储备模式。该类模式可以缓解实物库存压力,并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迅速响应应急物资需求,完成物资调配。5、生产能力储备对能够适应多种突发事件、面向全社会的大宗应急物资,一些供应商会进行必要的生产能力储备。该类模式可以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迅速生产、转产或研制救灾物资,在后期可以及时补充大量的物资消耗。但生产能力储备转化为实际应急物资需要一定时间,应急物资的响应速度较慢。

4 提升我国应急物资储备安全保障能力的政策建议

4.1完善应急物资储备的快速响应机制

传统应急管理侧重“处置”,即事中和事后两个阶段。现代应急管理强调突发事件的全过程管理( 事前、事中和事后) ,风险预控机制的设计更加受到重视,包括预警监测、组织指挥、措施保障、预案准备等。应急物资储备的快速响应是当突发事件无法有效规避或控制而即将陷入危机时采取的应急储备物资紧急调运配送,要突出“未雨绸缪”的思想,强调风险关口前移,事先构建应急指挥组织与协调联动机制,编制应急对策方案并组织演练。

4.2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常态化运作的新机制

要基于供应链与应急管理、大数据与智慧技术的专业深度,构建常态下应急物资储备运作的新机制。一是在应急物资储备常态化运作机制的设计上,需要认识和把握供应链,学会运用供应链思维审视和处理问题,进行供应链组织结构和运作模式创新,以保障正常情况下应急储备物资供应链运行的安全性、高效率和可持续。二是以信息技术创新引领应急物资储备供应链的现代化,突破传统理念,改造传统运作模式,深度变革应急物资储备供应链的运作流程,充分发挥出信息共享在供应链运作中的“整合”、“优化”和“协同”功能,构建新时代4.3构建统一规范的应急物资储备监管机制

坚持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原则,建立统一规范的应急物资储备监管机制,实现决策、执行、监管职责清晰的规范运行体系。一是根据各类应急物资储备的个性和特殊性要求,健全其监督管理制度,确保监管工作有据可依、权威可靠、符合实际。二是加强同财政部各地监管局、审计署特派办、应急管理部门的横向合作力度,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高效联动。三是建立国家、省级、市县三级央地协同机制,共同会商,对接需求。四是推进“智慧储备”工程建设,实现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品类的应急物资储备信息共享。五是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专业技术人员和监管队伍建设,增强储备监管能力。

结语

总之,应急物资储备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物资基础,提升应急物资储备安全保障能力,既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又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傅浩.应急物资储备及管理策略研究[J].中国商论,2021(11):24-26.

[2]徐冶秋,宋纪恩,武倩倩.电力企业应急物资储备管理策略分析[J].财经界,2021(14):57-58.

[3]曹云. 完善保障体系 做好应急物资储备[N]. 长治日报,2021-03-14(003).

[4]李建辉.找差距 补短板 构建完善统一的国家应急物资储备体系[J].中国粮食经济,2021(03):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