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使用改良塞丁格技术在中线导管置管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6
/ 2

超声引导下使用改良塞丁格技术在中线导管置管中的应用

冯小丽

绵阳市人民医院 四川 绵阳 6210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超声引导下使用改良塞丁格技术在中线导管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在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行中线导管置管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超声引导塞丁格技术置管,给予研究组患者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置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运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置管的研究组,其置管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中线导管置管患者来说,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置管,能够有效缩短置管时间,降低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塞丁格技术;超声引导;中线导管

有研究发现,若输液治疗时间超过1周,且注射的药物为抗菌药物、补液等,需要采用外周静脉-中线置管的方式,该种置管方式一般从贵要静脉、头静脉或者肱静脉置入,将导管尖端位置置于腋窝或者肩部下方,导管长度为7.5~20.0 cm。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是国内目前最先进的置管方式,在血管条件差的情况下,能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主要为采用超声引导下塞丁格技术,使用小号针头进行静脉穿刺,然后将导丝通过小号针头送至其中,并将穿刺针拔出,扩皮后将导丝送至扩张器,并逐一拔出导丝及扩张器,将导管置入其中,添加扩张器及导丝,该种穿刺过程称为塞丁格技术[1]。本次研究,以我院在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行中线导管置管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部分病人实施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置管,其置管时间及出血量均较为优越,现将具体方案及经验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行中线导管置管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超声引导塞丁格技术置管,给予研究组患者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置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其中,对照组的男性患者占比较大,男女例数分别为28例、22例,年龄区间为23至75岁,中位年龄为51.5岁;研究组的男性患者同样占比较大,男女例数分别为27例、23例,年龄区间为22至76岁,中位年龄为50岁。已将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精神异常、资料不全的患者排除,提前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了有关内容,征得了他们的同意。将患者的一般资料予以分析、比较,数据间呈现的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一般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超声引导下塞丁格技术置管,选择穿刺血管,先预测导管长度,并测量患者的臀围,对患者实施常规消毒铺巾,进行穿刺后,将导丝送至其中,扩皮将插管器送入其中,使用2%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并进行扩皮,深度控制在2.3 mm,沿着导丝将插管器送入其中,并拧开插管器上的锁扣,将扩张器与微插管鞘进行分离,并一同拔出扩张器及导丝,在插管鞘稳定不移位的情况下,沿着插管鞘将导管缓慢送入血管中,然后撤回插管鞘,抽回血后,冲洗封管,并将导管加以固定[2]

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置管,指导患者取仰卧位,选择患者贵要静脉为穿刺静脉,指导患者将上测肢体外展至90°,预留的导管长度需要从穿刺位置到达腋窝,侧脸患者双侧臂围,对患者实施常规消毒铺巾,使用75%酒精及0.5%碘伏,消毒3次,在穿刺点下方20cm位置建立无菌屏障。穿刺前,在超声引导下定位血管位置,根据显示结果,左手固定探头,右手穿刺,并导丝缓慢置入血管约1/3位置,并退出穿刺针。

1.3观察指标

两组经过不同的置管方法后,观察他们的置管时间,记录他们的出血量,并比较分析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差异的比较采用T检验及非参数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比描述,两组之间差异的比较用x2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置管时间、出血量对比

两组病人的置管时间、出血量见表1,研究组更加优越,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置管时间、出血量对比表

分组

n

体温恢复

憋喘缓解

研究组

50

6.81±1.42

3.26±0.77

对照组

50

10.23±2.15

5.59±1.18

t

/

6.025

7.889

P

/

<0.05

<0.05


2.2两组并发症对比

两组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见表2,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表[n(%)]

分组

n

静脉炎

导管堵塞

感染

总发生率(%)

研究组

50

0(0.00)

0(0.00)

1(2.00)

1(2.00)

对照组

50

1(2.00)

1(2.00)

2(4.00)

4(8.00)

c2

/

2.547

2.641

3.169

2.187

P

/

0.018

0.022

0.031

0.012


3讨论

对于行中线导管置管的患者来说,常常会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塞丁格技术置管,常规操作时需要将扩张器送入血管,置入同等型号的导管,需要扩大扩皮范围,使得真皮层得以突破,到达皮下组织,使得出血情况增加。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置管,能减少扩张器组件的送入及退出血管的动作,减少对局部皮肤及组织的损伤,使得患者的出血情况得以缓解。同时,减少微插管鞘的插入,拔出扩张器及导丝,导管置入后退出微插管鞘及再撕裂微插管鞘的步骤,使得工作效率得以提高[3]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研究了超声引导下使用改良塞丁格技术在中线导管置管中的应用效果。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超声引导塞丁格技术置管,给予研究组患者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置管,其后发现在置管时间、出血量方面,研究组均更为优越,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的差异较大,具统计学意义(P<0.05),也就说运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置管,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置管时间,减少出血量。

综上所述,针对行中线导管置管的患者而言,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置管发挥的作用明显,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置管时间,减少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侯彩妍,徐婷婷,王晶晶,等.改良塞丁格技术与传统PICC置管方法的比较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27(03):100-101.

[2]徐寅,李蓉梅,傅荣,等.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两种扩皮角度的比较[J].护理学杂志,2019,36(24):319-320.

[3]马珊,马容莉,林静.超声引导和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20,25(16):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