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与数学思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6
/ 2

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与数学思维

马成燕

西宁市国际村小学 8100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数学运算技巧的掌握,也要重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学习以及成长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而数学教学是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渠道。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实际生活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开展实践教学与小组合作探讨活动,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维;重要性

引言:数学思维是通过利用数学的观点对问题进行思考与解决,数学思维包含创造性思维、逻辑思维等。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数学思维的训练是与小学数学教学同步进行的,学生通过数学教师的引导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思考就是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与形成的过程。因此,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要贯穿到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判断能力,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1数学思维对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数学思维能力会受到家庭教育、先天因素、外界环境等不同因素的影响。部分数学能力较强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较快的掌握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而部分数学能力较差的学生则相反。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不仅可以帮助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提高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接受能力,而且也可以增强学生解决、发现、分析数学问题的思维能力。一方面,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也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运算技巧相互融合,提高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数学思维的培养也可以提高学生对事物以及问题的判断能力,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提出对问题的见解或者观点,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小学阶段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小学所开展的数学教学课程是提升学生数学思维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学生所学数学知识的难度逐渐增加,为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及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有利条件。

2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策略

2.1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阶段数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对数学情境的创设,在教学课堂中,数学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实际生活素材,对教学情境进行创设,充分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授“三角形的认识”过程中,数学教师能够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中的声音、动画、视频等技术为学生讲解三角形知识的难点与重点内容,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生活中存在三角形结构物品或者物体的图片,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感官,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课堂中。在数学教师讲解完三角形相关重点知识后,可以要求学生列举出教学课堂中具有三角形结构的物体,深化学生对三角形概念知识的理解。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多张图片,要求学生判断那些物品属于三角形,并说出三角形具有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对课堂中所学到知识进行巩固,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目的。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较小,好奇心较重,在教学课堂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心重的特点,在教学课堂中创设实际生活情境来开展教学,使学生积极主动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提出质疑,在教学课程结束后教师也需要对数学知识进行总结与归纳,通过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来推动学生数学思维的不断发展。

2.2注重实践教学

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无法对数学知识构建立体思维模型,当遇到数学难题时便会产生退缩的心理,长时间如此便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导致学生成绩有所下降。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将较为复杂的数学概念转变为具体化的知识,引导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立体图形的认识”的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为学生在黑板上展示立体图形,也要鼓励学生参与到实践教学中,要求学生利用纸板制作立体图形,制作大小不一样的正方体、长方体,并测量出立体图形的长、宽、高,然后对其表面积以及体积进行计算。通过动手实践教学,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的掌握能力,进而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学生动手实践也是学生对问题以及事物的思考、观察和探究的思维活动过程,实践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可以对数学知识产生更加透彻与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提升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3开展小组合作探讨活动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组织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在学生与小组成员交流探讨过程中,对所教授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交流探讨活动前,需要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情况,制定具有探究性、启发性的数学相关问题,并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探讨与思考,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在小组探讨活动开展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讨空间与时间,对探讨活动开展较为缓慢的学习小组进行引导,以此来达到顺利开展交流合作探讨活动的目的。此外,在探讨活动结束之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探讨问题的见解、观点等进行展示,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而且也能够帮助小学阶段的学生熟练掌握数学知识以及运算技巧,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提高。

结论: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数学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也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学习,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也是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的要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联系,优化教学内容,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设置数学问题、小组合作探讨等方式,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育萍. 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与数学思维培养[J]. 数码设计(下), 2019, 000(012):158.

  2. 张昆. 数学教学设计的新视角——基于数学解题思维活动心理发生的探讨[J]. 中小学数学:高中版, 2012(12):1-3.

  3. 程祖芳. 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与数学思维[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7, 000(010):64.

  4. 李立仁, 于海燕.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J]. 中文信息, 2015, 000(012):218.

  5. 韦朝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法初探[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00156-0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