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5
/ 2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评价

王建军

昆山市锦溪人民医院 ( 昆山市老年医院 ) 江苏昆山 215324

【摘要】目的:评价在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房颤动中使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以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房颤动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划分组别进行治疗,一组使用胺碘酮治疗、一组使用普罗帕酮治疗。评价治疗后24h内两组患者心房颤动转复率,随访30d内两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两组比较,使用胺碘酮或普罗帕酮治疗对患者24h心房颤动转复率影响差异并不大(P>0.05),但使用胺碘酮治疗后患者30d内心房颤动发作控制率80.0%更高于普罗帕酮组患者控制率57.5%(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房颤动患者采取胺碘酮治疗可有效转复其心房颤动、提高心房颤动发作控制率,临床治疗效果好。

【关键词】胺碘酮;急性心肌梗死;心房颤动



急性心肌梗死指的是由于长时间且严重心肌缺血而致发生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有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等主要表现,同时可见发生反映心肌损伤、缺血及坏死等一系列特征性心电图变化。而心房颤动则是常见继发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两者合并发生往往会更进一步严重危害到患者的性命安全及身心健康。我院对该类患者在近年采用胺碘酮治疗,发现与以往使用普罗帕酮治疗比较更有利于提高患者临床疗效,现将对其具体评价内容总结为下文。

1病例资料和方法

1.1基础资料

以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房颤动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符合条件:(1)病发时间不超过30d;(2)心房颤动发生在急性心肌梗死后1d之内;(3)心室率>120次/min;(4)完成全程研究。排除条件:(1)患甲亢性心脏病者;(2)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与传导阻滞患者;(3)患循环障碍性疾病者;(4)对碘过敏者;(5)伴严重肝肾功能性疾病;并随机划分组别进行治疗,一组使用胺碘酮治疗,该组患者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56~78(67.3±6.7)岁,一组使用普罗帕酮治疗,该组患者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57~80(68.4±5.6)岁。两组之间基础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明确诊断并收治患者后,所有患者均先予以吸氧处理,并叮嘱患者要绝对卧床休息,持续监测其血压与心电图的动态变化。

1.2.1胺碘酮组

本组患者使用胺碘酮治疗,具体用药方法为:取100mg胺碘酮与20ml、9%浓度的氯化钠注射液相融合,并于6min完成注射,再进行静脉滴注,滴注速度为0.5~1.0mg/min,当患者出现窦性心律时停止滴注,口服胺碘酮,每天600mg,在心律转而稳定之后减少口服剂量到每天200mg,治疗时间为10d。

1.2.2普罗帕酮组

本组患者使用普罗帕酮治疗,取70mg普罗帕酮加入到20ml、9%浓度的氯化钠注射液中,于7min内完成注射,若仍未见有转复效果,继续采用普罗帕酮静脉滴注,滴注速度为0.5~1.0mg/min,治疗剂量不宜超过210mg,同时,口服普罗帕酮,每天450mg,心律转而维持稳定后,减少口服用药至每天300mg。治疗时间为10d。

若患者出现:(1)转复为窦性心律;(2)心室率<60次/min;(3)血压<90/60mmHg;(4)Q-T间期与治疗前比较延长25%以上或超过0.5s;(5)心功能不全加重;有上述任一情况出现,立即停止用药并予以针对性救治。

1.3评价指标

在治疗全程持续监测两组患者心电图,每次用药前及到达治疗终点时,均描记心电图,对用药前后的心律、心室率、Q-T间期、血液动力学改变以及30d内心房颤动发作控制情况(控制的判断标准为减少心房颤动发作60%以上[1])进行评价。

1.4数据处理

使用SPSS25.0统计软件,对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方法,所得结果值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24h心房颤动转复率

两组比较,使用胺碘酮或普罗帕酮治疗对患者24h心房颤动转复率影响差异并不大(P>0.05),表1:

表1比较两组患者24h心房颤动转复率[n(%)]

分组

病例数

转复

胺碘酮组

40

36(90.0)

普罗帕酮组

40

32(80.0)

X2


1.569

P


0.210

2.2比较两组患者30d内心房颤动发作控制情况

两组比较,使用胺碘酮治疗后患者30d内心房颤动发作控制率80.0%更高于普罗帕酮组患者控制率57.5%(P<0.05),表2:

表2比较两组患者30d内心房颤动发作控制率[n(%)]

分组

病例数

控制

胺碘酮组

40

32(80.0)

普罗帕酮组

40

23(57.5)

X2


4.713

P


0.030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房颤动时,会进一步加速心室率,造成已缺血心肌更严重的损伤,导致心功能恶化,同时也更易加大心肌梗死面积,不利于患者病情控制和良好预后,需及时进行治疗。

普罗帕酮为Ⅰ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能够直接对细胞膜产生作用,通过提高心肌细胞阈电位,改善心肌细胞的自发兴奋性,但该药易造成致命性心律失常,并不适用于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治疗。胺碘酮是临床常用于抗心律失常的Ⅲ类药物,既有Ⅰ~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的电生理作用,能够阻断钾通道、延长心肌复极[2],又有阻滞钙、钠通道的作用,有效抑制心室提前收缩;且该药并不会对室内传导、心肌收缩力造成影响[3],用药安全性较好。

本文研究结果指出,胺碘酮与普罗帕酮皆可有效转复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的心房颤动,虽然组间差异并不大,但胺碘酮转复率仍然稍高于普罗帕酮组,除此之外胺碘酮对患者心房颤动发作的控制率要更好于普罗帕酮,可见其疗效确切。

参考文献

[1] 朱宏涛. 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3):122-124.

[2] 张周林.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观察[J]. 黑龙江科学,2021,12(8):64-65.

[3] 陈玉峰.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20,9(2):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