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提升幼儿幸福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5
/ 2

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提升幼儿幸福感

葛凡

沙湾市老沙湾路幼儿园

   摘 要:学前时期是幼儿自理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应以身作则,做幼儿的榜样,寓教于乐,让幼儿快乐学习,因材施教,正视幼儿的个体差异,还应开展家园共育,共同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自理能力;生活教育;游戏

  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是幼儿园教育中一项重要的任务。自理能力的提高,不仅能解放家长的双手,还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对幼儿动手能力的提高也很有帮助。但目前很多幼儿的自理能力非常弱,主要表现在:吃饭时不主动,等着喂;喝水时非常被动,需要督促;穿衣服、脱衣服基本不会;上厕所时不能够自理;穿鞋子普遍困难;午睡时不能够独立入睡,哭闹,不安,情绪难以平复。针对这些现状,本文探究了幼儿自理能力差的原因,并探讨了相关对策。

   一、幼儿自理能力差的原因

   1.教师缺少有效的教育方法

   在幼儿园教育中,有的教师和保育人员为了节约时间,很多事情都自己完成,这非常不利于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幼儿仅仅在教学中学习怎样做事情,没有真正实践和操作,是很难提高自理能力的。例如,在区角游戏中,部分教师为幼儿准备好物品,并引导幼儿按照计划开展游戏,在游戏后又帮助幼儿将物品归位。这不仅不利于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幼儿创造能力的发展。

   2.没有给幼儿创造培养自理能力的机会

   除了在幼儿园,部分家长在家庭生活中也不重视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包揽所有的家庭劳动和孩子的生活琐事。家长不重视幼儿生活自理,事事由自己包办,会让孩子在心理上有錯误的理解,使孩子认为起床、穿衣、喝水和吃饭等都有父母帮忙,自己只管听从安排就好。这样,幼儿不仅没有自理意识,也没有劳动的欲望,这是非常不可取的。长此以往,孩子会认为这些事情都是父母和长辈的事情,养成依赖父母和教师的习惯,并形成错误的生活观。

   3.家长的教育理念落后

   有些家长一直责怪孩子衣服穿反了,纽扣扣错了,吃饭弄到地上了,物品也摆放得不好等。从心理健康角度分析,语言的心理暗示,会对幼儿造成负面影响,使幼儿产生消极情绪。家长的指责会让孩子失去对劳动的兴趣,从而不愿再做,或者否定自己。久而久之,幼儿就会缺乏主见,这不利于人格的塑造,也会使幼儿在未来生活中很难适应新环境。

   二、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有效策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很多幼儿家庭生活环境优越,家长对孩子过于呵护,甚至溺爱,导致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幼儿阶段是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因此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园和家庭不可忽视的教育内容。教师应以身作则,寓教于乐,因材施教,家园共育,使幼儿的自理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1.以身作则,做好榜样

   幼儿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例如,一些小班幼儿吃饭自主性差,挑食。教师可以身作则,和幼儿们一起吃饭,耐心地教幼儿正确用餐,不挑食、不浪费。幼儿看教师坐得正、吃得香,也会一口一口地跟着吃。对于个别用餐能力差的幼儿,教师也不要过多苛责,而要耐心教导,从手把手到逐步放手。教师可通过讲述《悯农》等小故事,使幼儿明白应该爱惜粮食。教师也要和家长做好沟通工作,鼓励幼儿独立进餐,巩固幼儿的在园学习成果,不能半途而废。

   2.寓教于乐,快乐学习

   玩耍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园应该成为幼儿们快乐的乐园。教师可以将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游戏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例如,为了培养幼儿自己洗好小手的习惯,教师可和幼儿们一边唱儿歌一边玩手指游戏:洗洗手,洗洗手,挽起袖子洗洗手。幼儿们学得开心,效果明显,就会逐渐学会独立洗手。又如,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可开展幼儿喜欢的青青草原主题角色游戏,如“喜羊羊之家”(快乐小厨房)、“懒羊羊之家”(娃娃家)和“美羊羊之家”(美发屋),并以“懒羊羊饿了”“帮美羊羊打扮”等任务形式,让幼儿动手给娃娃喂饭、洗脸、刷牙、梳头、穿衣服、整理房间等。通过这些游戏的开展,幼儿能够学习到生活自理的小技巧,如通过给娃娃穿衣服学会了自己穿衣服,通过给娃娃梳头学会了自己梳头,并将在游戏中总结出来的技巧应用到生活中。游戏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幼儿在游戏中轻松愉悦、自由自在。教师应通过创设丰富有趣的游戏,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从而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3.因材施教,正视差异

   在幼儿园中,幼儿的年龄是不同的,不同年龄的幼儿在自理能力上表现不同。因此,教师必须正确对待每一个幼儿,看到每一个孩子的进步,并给予肯定。教师与同伴的认可,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培养幼儿为集体服务的意识。例如,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和幼儿一起确立游戏规则,然后挂在游戏区域的入口。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拍摄照片和视频,记录幼儿活动的点滴,并在活动总结时给幼儿观看,对那些将游戏区域打扫得又干净又整洁、活动积极主动的幼儿提出表扬。这样,遵守游戏规则又打扫了游戏区域的幼儿就会受到鼓励,感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被他人重视,从而更加努力学习提高自理能力的方法,而那些做得不好的幼儿也会因为教师的表扬改进自己的不足,努力提高自己。因此,教师要把幼儿的点滴进步看在眼里,适时具体地给予幼儿肯定,让幼儿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使幼儿关注自身自理能力的提高。另外,在每学期末,教师都应对幼儿本学期的表现进行客观的评价,明确幼儿下学期努力的方向。而家长应根据教师的专业评价,及时调整育儿方式和方法,和孩子一起努力,制订切实有效的学习计划,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4.家園共育,共促成长

   当前,很多幼儿的父母都是双职工,他们缺少时间陪伴孩子,对孩子的在园情况也不了解,因此家园共育就显得更加重要。教师可以和家长通过多种沟通方式加强联系,如微信、QQ、班级博客等网络交流平台。教师应与家长及时沟通幼儿在园期间的表现,并教授家长一些教育方法,让家长回到家后能给孩子多一点包容和耐心,听孩子说说幼儿园里的故事,了解孩子学会了哪些本领。有效的家园沟通与合作,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自理能力,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除了加强联系外,幼儿园还可以开展一些亲子活动,通过各种各样有趣的活动帮助幼儿树立生活自理的意识。例如,幼儿园可以举办亲子游戏比赛“喂饭小游戏”,让父母当孩子,幼儿则当父母,进行喂饭喂菜的比赛,吃得好又掉得少的小组获胜。这种亲子活动不仅可以让幼儿体会游戏的乐趣,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也可以使幼儿体会父母的辛苦,加深与父母的感情。因此,幼儿园应加强家园合作,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使幼儿的自理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三、结语

   总之,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陪伴他一生的应该是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如果在年幼时能形成独立学习、生活自理的好习惯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将会受益终身。而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的不懈努力,更需要家长的信任与支持。因此,教师和家长应共同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陈鹤琴.活教育的教学原则[M].上海:上海新华书店,1948.

  [2]韩秀珍,田秀英.家园配合加强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J].山东教育,2007(09).

  [3]戴玉华.论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J].吉林教育,2010(32).

  [4]袁萍.生活自理能力在幼儿成长中的作用[J].甘肃教育,2018(11).

  [5]蒋晓燕,张凤美.浅谈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途径和策略[J].当代学前教育,2019(01).

  [6]袁萍.生活自理能力在幼儿成长中的作用[J].甘肃教育,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