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5
/ 2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化研究 吴坤梅 北海市铁山港区南康镇第一小学 广西 北海 536017

摘要:在农村教育体系之中,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渗透,越来越关注农村学生自身的身心健康发展,本身农村学校作为一个具有特殊性的教育场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以往开展情况来看,并不乐观,存在许多失衡的问题。本文分析研究在新形势之下如何针对化开展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并提出特色化的教学举措,以增强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身心素养和思想品质。

关键词:农村小学;健康教育工作;特色化

农村小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小学教育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直接影响了小学生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的综合进步。所以,在农村小学教育阶段实施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但是,本身农村小学具有特殊性,在信息分享、教学结构和教师专业化等因素上存在一定差异,所以会出现诸多的教育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因此提出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化的举措,将大力优化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为学生带来不同的学习体验,以合理化和科学化的姿态,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发展。

一、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1重形式轻实践

许多农村小学虽然设计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在实施和运行过程中却只能关注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化,学校教师并不能够对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内容给予高度重视,在诸多做法之中,并不能够严谨认真的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基本要求。而且农村小学通常会运用一些非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教师,作为课程教师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各种工作,在缺乏专业化知识引导之中,必然导致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所设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没有发挥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基本要求,严重影响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化发展。

2师资力量严重匮乏

推动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师资力量的支持,但是对于农村小学而言,面临着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情况,许多农村小学学生越来越少,而教师在自身专业化发展过程中自律性不强,所以经常会出现师资力量不够专业化,而导致教学效果大幅度降低。特别是在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专业化教师越来越少,更多创新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无法运用到实际课堂教学之中,对于小学生心理成长起不到半点作用,而且一些农村小学教师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一些偏激的教育思想,认为只要学习好便是万事大吉,在这种缺乏平衡的教育理念之中,导致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出现了严重失衡。

二、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化分析与研究

1教学内容科学化设计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特色化教学,需要教师思考每一个年龄阶段学生具体的身心发展特点,并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规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结构的设计,从而极大化提升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质量,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感。

例如低年级的学生天真烂漫注意力不集中,喜欢游戏和热闹,考虑到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认知功能水平,教师可以通过互动游戏、多媒体演示等形式,更好的吸引学生的眼球,保持学生的好奇心,着重培养学生的友爱精神、发散思维,锻炼学生的注意力。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在课堂设计中,就可以适当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深度,重点培养学生应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以及顽强拼搏、永不服输的进取精神,确保孩子能够保持一个积极健康、乐观豁达的态度来应对升学的压力和沉重的学习任务。

2发挥家庭教育促进作用

在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化发展之中,需要教师给予学生多元化的教育支持,而家庭教育在其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农村小学教师应尽可能引导家长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之中,在家长与教师相结合的教育思路之下观察学生细致的发展特点,给予针对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促进学生在课内与课外都能够树立良好的身心发展观念。

小学学校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转变一部分家长错误的教育方式,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齐头并进,共同致力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学校可以以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或开家长会的形式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学校和家长要与家长进行商讨,针对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开展训练学生心理发展的相关活动,不断发挥家庭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巨大的推动作用。

3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学科中

一是在教学内容方面。农村小学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融入到其他学科的情感教育之中,借助情感优势来激发学生对其他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增强学习体验感,适当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品质的培养。比如语文教师和品德教师要巧妙运用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品德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书中主人公为榜样,树立坚强的人格等。

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农村小学教师应构建科学化与合理化的课堂环境,在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之下,促进学生感受到身心愉悦。因此教师应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给予学生足够的关心和耐心之中,表扬和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的交流和沟通之中。让学生积极进行个人思想的表达,锻炼其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得学生能够在良好的课堂环境与师生关系之中树立健康向上的思想品质。

总之,随着现代化素质教育理念的发展和进步,农村小学越来越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水平,并在其中密切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状况,在了解不同学生在不同时期的思想状态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让学生能够在未来生活和学习之中做出正确的判断。

参考文献:

[1] 赵广,汪振德.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2).

[2] 张富永.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策略[J].考试周刊,2018(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