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模式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5
/ 2

高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模式探究

廖新辉

广西柳州市融水中学历史教师 545000

摘要:高中历史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其教育价值不仅仅在于渗透知识,更为学生搭建了深化思想认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桥梁,对于培养当代高中生个性修养与道德品质起到积极作用。素质教育发展关注学生道德品质,历史学科理应肩负德育教育重任,整合学科资源,挖掘学生潜能,在高中历史课堂渗透德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思想与行动,落实学科教育根本目标。

关键词:高中历史; 德育教育; 教学模式

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育人先育德”思想深入人心。挖掘高中历史学科特色,把握高中生身心成长规律,探寻历史课程与德育教育的契合点,这是顺应课程改革目标、驱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充分体现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与内涵思想。与此同时,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当下高中历史教育践行德育教育活动,应引领学生正确的思想导向与价值判断,渗透正确“三观”,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那么有关高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模式,本文基于笔者实际教学经验,提出如下教学创新建议:

一、再现历史情境,激发德育意识

历史课程彰显着独特的人文韵味,这也决定其具有渗透德育教育的先天条件,把握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契合点,创设逼真生动的历史情境,以此调动情感共鸣,激发自主学习积极性,并且在探索与实践中产生德育意识,获得德育启发,树立正确“三观”。以《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为例,为了拓展课堂教学容量,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体验中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我在课前准备很多有用的史料,以文字、图片以及视频片段的形式呈现出来,仿佛将学生带回当时年代长期动乱与短暂和平共存的社会背景,了解民族与文化的交融、君主专制的演进,体会百姓的悲苦命运,进而对走向统一的必然趋势有了更理性的认知。经过一节课的学习与思考,学生逐渐意识到无论历史还是当今,国家统一离不开民族团结,升华情感,唤醒学生爱国情怀。

二、导入历史故事,延续德育思想

源远流长的历史故事也是有益的德育教育素材,在历史课堂上教师不妨导入历史故事,增添学习趣味性与实用性,也能激励学生继承与延续德育思想,获得更为理想的德育教育效果。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为例,抓住本单元的重点历史事件“五四运动”展开学习和探讨,基于当时背景下的历史故事调动学生积极情感体验,渗透爱国主义思想。1919年5月4日,3000多名学生在北京天安门集体游行,抗议“巴黎和会”提出有损中国主权的各项条款,期望得到全国工商界的高度重视,勇敢站出来维护国家主权。很快,军阀镇压了北京学生的这一场爱国行动,全国各地纷纷出面支援,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工人罢工,共同取得五四运动的胜利。借助影视资料以及历史图片还原五四运动,给学生带来直观冲击,入情入境,获得德育熏陶。

三、拓展历史资料,传递德育价值

培养高中生良好的史料实证素养,这是学科核心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也要突破教材内容的束缚,带领学生研读史料、分析历史,渗透正确的价值观念。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更真切地体会中国近代化发展路径曲折,对“多难兴邦”产生直观认知,课上介绍关于张弼士创办张裕葡萄酿酒公司的历史资料,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深度解读,同时思考问题:“你在张弼士的身上学到了哪些精神?”“你如何看待与评价中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依托史料拓宽历史思路,让学生从不同层面去关注历史、理解历史,充分认识实业救国的现实意义,形成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良好精神品质。

、巧设历史问题,引领德育方向

 高中生无论生理还是心理都处于快速发展成熟期,而且他们思维活跃,善于发散。教师要把握其学习特征,在历史课堂上通过提问的方式引领深度学习与德育发展,让学生既能有所“学”也能有所“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学科核心素养。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为例,应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地营造历史氛围,并且从德育视角出发,设计“问题链”,直击学科教育核心思想:“假如你是当时社会背景下的老百姓,你希望统治者怎样做?你建议采取哪些措施?”“假如你是统治者,完成了各朝代的统一,对待境内的汉族以及少数民族老百姓,你会怎样做?”两个问题分别从百姓和统治者两个角度出发,教会学生换位思考,锻炼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能力,并能从历史事件中总结教训、获得启发,促进道德品质发展。

五、组织历史实践,促进德育内化
高中历史教学始终坚持以生为本,除了做好课上准备以外,课后实践环节也至关重要。通过组织历史实践活动,有利于唤醒学生学习历史、探索历史的浓厚兴趣,也能有效渗透德育思想,促进德育内化。以《抗日战争》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或节假日时间参观红色遗址和抗日纪念馆,缅怀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先烈,以此激励当代青少年的责任与担当,崇敬与怀念英雄,关心民族发展与国家命运,理解当今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立志努力奋斗。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课后实践的途径有很多,上网收集史料,观看历史影片、参与历史剧表演等等,如“戊戌变法”、“五四运动”、“长征”等历史上著名的大事件,挖掘德育元素,感知“民族主义”,萌发“爱国情怀”。

总之,学校是开展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的主阵地,高中历史教师肩负开展德育工作的重大使命,深入挖掘学科资源,优化设计教学活动,在多元化、开放性的历史课堂上潜移默化地指引行为规范、强调政治准则、传递思想观念、渗透价值观念,促进学生思想品质与人文素养全面发展,让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目标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高智.德智并举——浅谈高中历史和德育教育的融合策略[J].学周刊,2021,21(21):55-56.

[2]杨雪峰.立德树人,感化于心:探究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