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电气安装中防雷接地施工技术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5
/ 2

建筑电气安装中防雷接地施工技术探讨

胡勇

身份证号: 37083019751107****

摘要:遇到雷雨天气,建筑物极易遭受雷击,若雷击较轻,可能引起停电现象;若雷击较重,则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建筑物施工作业中安装电气设备需要采用先进的防雷接地技术,增强建筑物的防雷能力。建立有效、合理的防雷接地体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建筑物防雷能力、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建筑工程;电气安装;防雷接地施工技术

1引言

自然灾害一直是建筑工程非常关注的内容,因为其不可预测、突发性等特点,一旦发生会为建筑工程带来很多影响。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中,积极应用防雷接地施工技术,有效预防雷电灾害对建筑的威胁,将灾害影响降到最低。雷电灾害作为常见灾害类型,尤其是各地区进入汛期后,雷电现象频繁出现。针对这种情况,为了提高建筑工程安全,保障居民安全。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结合具体情况合理布设防雷接地施工方案,进一步完善防雷接地系统,提高建筑工程防雷效果与安全性。

2防雷接地施工原理

雷击破坏大致有雷电感应、雷电波和直击雷三种形式。当建筑物遭受雷击时,随之形成很强的电流,同时还形成一定的热效应和机械力,这两种效应都能对建筑物造成严重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电气设备极易受到破坏,如遇雷雨天气,人们往往将插头拔掉,这样一旦发生电击,就能尽量避免强大电流破坏电器。如果电击严重,还可能造成建筑物内的人员伤亡。建筑物防雷接地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电气设备的接地问题,这是防雷接地施工技术的关键。接地类型可以根据安装作用来划分:(1)对于工作接地类型,可以将大地作为导线。(2)对于保护接地类型,要将设备外部及不带电的部位接地,以便当雷击到建筑物时,能迅速地进行接引。(3)对于电压保护接地类型,也可称之为防雷接地,即通过电压对设备进行保护,或利用设备的金属部分与地面进行连接。采用上述防雷接地施工技术,可大大提高建筑物的防雷性能,保证建筑物安全。

3分析防雷接地施工技术在建筑电气安装中的应用

3.1施工前的准备

施工前应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以便在进行防雷接地施工时能有效地防止因施工过程中没有做好准备工作而造成工程延期,提高施工成本。施工准备过程中,首先,要认真检查接地施工项目及相关施工方案,时刻注意可能出现的漏洞,做好各个环节的监督工作,并加以完善。同时,在施工前也要做好相关规划,将人工接地的位置保留下来,并做好检查工作。对不需要的杂物要事先清理干净,并选择合适的设备进行安装,在安装前进行调试工作,提前检查各方面影响因素。此外,还应事先准备好建筑材料和施工工具等,包括清点数量,并检查其质量,以确保建筑材料在施工期间充足,如果建筑材料不足,应事先补充。在检查完所有项目后要确保无任何错误,以便进行后续安装作业。

3.2防雷接地线与基础接地网排布

在防雷接地线施工过程中,首先需要将设计图纸作为依据,严格按照规定操作,保证在超高层建筑电气工程防雷接地过程中每个细节的施工都要规范,避免实际接地与设计之间出现较大误差。根据实际情况对电气工程防雷接地进行焊接,基础接地网选用基础大底板,底板上层中两根柱钢筋结构的直径不可少于20mm,将底板与小于15m×15m的网格焊接,再将基础接地网与结构桩基利用两根内部直径不小于15mm钢筋连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遇到结构柱与主内钢筋的连接方式与事先的电气工程图纸不符时,应当对梁内柱钢筋与相同规格的钢筋结构进行焊接,形成完成的电气通路。为了进一步提高在超高层建筑中的防雷接地施工效果,除了将装置的位置进行精准控制外,还需要加强对焊接过程中的工作管理,选择最符合施工要求的焊接方法,并在焊接结束后检测焊缝是否饱满,机械强度是否符合要求,并对存在虚焊、夹焊等部分进行补焊处理,当检测并无异常缺陷后,对焊缝药皮进行打磨,待清洁完毕后,在焊接表面涂抹沥青,防止焊接部位受到外界侵蚀腐坏。

3.3雷电接收装置安装技术

除了避雷装置,还需要在建筑现场设置雷电接收装置,进一步防止雷击,从而强化对建筑以及相关设备的保护。目前,使用较为常见的雷电接收装置有避雷带、线和网。而在使用这些雷电接收装置时,使用的方法有滚球法和网络法。具体而言,当开展实际的安装作业时,相关施工人员应对该建筑的整体布局进行把握,并了解电气安装的整体规划的方案,从而以此为基础,对该装置的安装区域以及路线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从目前现状来看,常常布置在电梯机房等部位。建筑物内安装了大量的金属设备,随着时间推移这些金属设备会老化,降低其绝缘效果、导致漏电问题,而一旦建筑物遭受雷击,其雷击危险也会增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安装防雷接地系统,以避免潜在的危险。接地系统通常被分为多个类别,如TN-S、TN-C-S等。

3.4引下线施工

引下线工作是防雷接地系统中最关键的一环。引下线施工时,必须将接地装置与接闪器的金属进行接地,接地主要依靠金属导体,接地下线分析工作应以耐腐蚀程度和强度为依据,分析工作可保证引下线能承受相应的大电流。引下线在设置过程中必须围绕建筑物的对称或匀称进行设置,一般在布置过程中引下线为两根,整体间距必须小于18m,建筑物周围引下线的设置要根据建筑物周围钢柱的跨度来确定。按设计位置找到主筋,并做好标记,将其作为引下线,按整体要求对测试点进行焊接,垂直串联到顶部,焊接出一些引下线,这些引下线在焊接过程中要满足一定的标准要求,焊接整体搭接长度不得超过6m,误差应在标准值以内,在施工结束后要求有关人员进行隐检作业,在检查过程中如发现有纰漏应及时改正,并为引下线施工提供质量保证。在检查过程中,每一次检查结果都要作记录并保存。

3.5弱电设备内部防护

结合电磁本身的兼容性,在弱电设备中,防雷工作从外到内可划分为多个级别,随着防雷工作不断发展,安全水准也有所提升。最外层的安全情况较差,出现雷电出现时会产生直接接触,造成的负面影响较为显著,可利用建筑防雷系统进行保护,以提升其保护质量、保护效率。针对弱电设备,需要防雷系统、钢筋混凝土、屏蔽层等方面共同防护,降低电压,保障电压在弱电设备本身可承受的范围内。出现雷击问题后,部分雷电流经过避雷装置的引导进入地面,同时存在部分电流直接涌入电气管道内部。现阶段,电子通信设备的应用较为广泛,出现雷击问题时,将影响设备的正常运作。工作人员可采用相应的防护方案,考量弱电保护的稳定性、可靠性,从传统的简单防护系统转化为三维防护,以避免电磁波、电压等对弱电设备造成损害。应结合不同弱电设备的实际情况,采用分类保护、分层保护的策略,全面保障电源线、通信线路,全面防护弱电设备。

4结束语

如今,在电气系统及信息传输系统越发普及的时代,电气事故与雷害事故同样需得到设计者的重视,在雷害发生时有效切断事故根源,及时防避直击雷及雷电波的侵入,是保证建筑体安全运作的关键。对于超高层建筑而言,电气工程防雷接地施工十分重要,在实际工程中应当严格按照设计要求以及施工规范执行,做好接地装置以及防雷装置的安装操作。

参考文献

[1]殷小石.建筑电气安装中防雷接地施工技术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20(24):111-112.

[2]刘德湘,许伟彬.探讨建筑电气安装防雷接地施工存在的问题与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20(13):12+14.

[3]史良磊,关锦涛.建筑电气系统故障诊断方法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0(5):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