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心房调搏术用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5
/ 2


食管心房调搏术用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效果

吴探龙

罗田县人民医院 湖北罗田 438600

摘要目的探讨食管心房调搏术用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到2019年12月的8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根据治疗模式的差异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实施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采取食管心房调搏术治疗。比较生存质量SF-36量表评分、心室率、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转复律成功率、症状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生存质量SF-36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心室率低于对照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转复律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症状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采用食管心房调搏术治疗可更好改善患者症状,降低心室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减少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食管心房调搏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效果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通常指房室交界处或心房的一种心动过速。其发病机制复杂,通常与折返激活有关。少数患者是由于触发的活动或自律性增加而发生的。一般情况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大多合并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缺氧、冠心病等多种器质性心脏病,部分患者是情绪波动或过度饮酒、吸烟所致。临床诊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时,心内电生理检查是常用的方法,但准确性不高[1-2]。在治疗方面,抗心律失常药物有很多不良反应和禁忌症,而且往往很难通过体表心电图准确地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进行分类,因此药物治疗存在很多隐患。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应包括:(1)终止阵发性心动过速;(2)防止复发;(3)根治。任何方法和药物的选择都应将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机制与选择的方法和药物的作用机制结合起来。此外,应根据不同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类型选择相应的治疗方式。经食管心房调搏术可用于诊断、起搏和复律,安全、经济、无创、无不良反应,患者易于接受[3-4]。本文以我院收治的80例本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报告如下: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到2019年12月的8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根据治疗模式的差异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实施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采取食管心房调搏术治疗。比较生存质量SF-36量表评分、心室率、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转复律成功率、症状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探讨了食管心房调搏术用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到2019年12月的8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根据治疗模式的差异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其中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1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2例和I型房扑7例。56-78岁,平均(65.67±5.55)岁。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0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3例和I型房扑7例。56-79岁,平均(65.67±5.96)岁。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普罗帕酮治疗,静脉注射普罗帕酮70 mg,待心动过速症状消失后可停止注射。对不能转复的患者,间隔10min后静脉注射普罗帕酮70 mg,总剂量不宜超过210 mg。患者可在治疗后2小时内转为窦性心律。

观察组采用食管心房调搏术治疗,主要使用苏州东方电子仪器厂生产的XD-5A型心穴生理刺激仪。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在患者坐位、头部略低的情况下,经鼻孔将导线电极插入食管,至左心房深度约4 cm,平均起搏电压24V,脉宽10ms,频率250300bpm/min。对食管导联P波最高的部位进行程序性刺激,以达到心房治疗的效果。然而,如果第一次刺激治疗失败,第二次刺激治疗可以在20-30秒的间隔后进行。

1.3观察指标

比较生存质量SF-36量表评分、心室率、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转复律成功率、症状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

生存质量SF-36量表评分0-100分,分值越高则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SPSS24.0软件处理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数据,计数进行x2检验而计量数据进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生存质量SF-36量表评分、心室率比较

治疗前两组生存质量SF-36量表评分、心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室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SF-36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治疗前后生存质量SF-36量表评分、心室率比较(`x±s,分)

组别

时间

生存质量SF-36量表评分

心室率(次/min)

观察组

治疗前

57.56±1.24

119.45±4.21

治疗后

87.34±3.21#*

87.21±1.21#*

对照组

治疗前

57.12±1.51

119.35±4.45


治疗后

80.12±1.55#*

102.25±2.21#

注:#表示和治疗前比较,P<0.05;*表示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2两组患者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转复律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中,患者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转复律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两组患者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转复律成功率比较

组别

转复律成功

转复律失败

转复律成功率

对照组

30

10

30(75.00)

观察组

39

1

39(97.50)#

注:#表示和对照组比较,P<0.05

2.3两组症状持续时间比较

观察组中,患者症状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症状持续时间比较

组别(n)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持续时间(d)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持续时间(d)

I型房扑持续时间(d)

对照组

3.23±1.35

3.21±1.15

3.21±0.34

观察组

2.34±0.12#

2.34±0.21#

2.11±0.21#

注:#表示和对照组比较,P<0.05

2.4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1例,总发生率2.5%,而对照组不良反应7例,发生率17.5%。

3讨论

目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普罗帕酮属于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药物,具有广谱特性[5-6]。治疗的主要机制是减轻心肌兴奋程度,延长动作电位时限和有效不应期。普罗帕酮是一种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高效广谱药物。它不仅能在短时间内阻断竞争性β受体,而且能稳定细胞膜,对心肌兴奋性有良好的作用。目前,普罗帕酮主要用于治疗心动过速和异位搏动。然而,也有报道大剂量普罗帕酮短期干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可能会增加负肌力和舒张末压,导致心输出量下降。通过研究发现,该药虽然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其治疗效果难以达到预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由房室旁道(包括左右旁道)引起,也可由房室结双径路引起,少数为房性心动过速或心房扑动所致。如果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由隐匿性旁道引起的,根据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的心电图很难判断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机制,也很难诊断由房室结双径路引起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一些患者有典型的阵发性心悸和无标测胸闷的病史。上述患者在决定射频消融前必须接受相关检查。食管心房调搏术是一种无创性心脏电生理检测技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机制是再入、触发和加强自律。所有折返性心动过速都有可兴奋间隙,但不同类型的折返性或折返性心动过速可兴奋间隙的宽度不同。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生存质量SF-36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心室率低于对照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转复律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症状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采用食管心房调搏术治疗可更好改善患者症状,降低心室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减少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汪文娟,刘春花,张敏,朱丽丽.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心动周期对其诱发窗口的预测价值[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20,24(04):387-391.

[2]陈庆华,赵少锋,陈元禄,王建勇,李翠,李玉亮,卢俊霞,韩丽英,刘宇帆,赵蕊.经食管心房调搏终止心房扑动的疗效评价[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20,34(04):355-359.

[3]陈庆华,赵少锋,陈元禄,王建勇,李翠,李玉亮,卢俊霞,韩丽英,刘宇帆,赵蕊.经食管心房调搏终止心房扑动的疗效评价[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20,34(04):355-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