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政务综合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3
/ 2

移动政务综合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赵翔宇

重庆市地理信息和遥感应用中心 , 重庆 401147


摘要:移动政务综合应用系统运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空间信息等现代信息技术,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应用体系和系统架构,建设面向移动的政务信息资源“一站式”应用。本文就近年来开展的政务综合移动应用系统设计进行总结,并就系统实现和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移动GIS;政务信息化;位置服务


引言

新常态下“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新要求,原有的信息化技术框架逐渐难以支撑新形势政务工作开展的客观需要,对政务信息化水平和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随着工作的变化和发展,业务过程中产生和需要的信息种类多,信息来源多和信息准确性要求高,数据体系需要统筹整合融合;二是现场办公逐渐代替传统“定点定时”的工作模式。办公自动化水平受到固定终端固定网络限制,制约各类政务效能提升;三是现场调研和现场工作,缺少综合信息获取、现场情况记录或业务办理能力,需要“随时随地”的移动信息化方案[1]

1.移动政务应用现状

1.1移动应用需求

随着移动智能设备、移动位置服务的普及,移动政务应用从简单的功能性需求,逐渐转向定制服务、场景服务和实时服务[2]。移动政务综合应用系统的基础,是提供政务信息支撑各类业务。随着政务信息的积累,繁杂的信息分类对信息化提出更高要求。需要理解业务场景,提取有效信息实现定制化。最终在理解政务需求的基础上,按照位置推送业务信息也成为可能。

1.2政务应用需求

各类信息的有效综合,是政务综合服务的基础。从实际应用需求出发,对政务应用相关数据进行归纳分析,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进行集成、编排,在数据组织层面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的集成、编排和重组。

1.3“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需要

随着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成为可能,也为政务管理带来新手段。基于移动GIS技术、移动通信以及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开发移动政务综合应用系统,一站式进行信息采集、信息查询、移动办理、现场核实、现场取证等功能,实现政务信息化的综合移动应用。

1.4应用场景小结

(1)服务基层工作。政务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需要移动政务综合应用系统。通过建设高效、便捷、一站式的移动政务服务支撑体系,提升政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精细化水平。

(2)现场记录。需要轻量级的踏勘、调研工具,利用移动设备进行调研资料的采集、编辑、入库,提高现场踏勘调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现场踏勘的相关信息会自动存储、自动管理,减少实地调研信息的处理、汇总、统计的工作量。

(3)信息综合。需要实现源数据、数据综合和数据应用三个层面的信息综合。源数据层面通过梳理各行业现状及规划数据资源,结合工作业务需求,充分利用时空大数据技术,构建起分级、分类且条块结合的政务数据资源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数据综合,将现有的规划、审批成果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系统梳理、提炼和整合,实现上位规划和各类规划成果的集成管理。数据应用层面通过建设移动政务综合系统,实现业务场景下向用户的政务信息服务。

(4)业务流转。需要梳理政务审批流程和业务数据流转,将管理流程和数据信息纳入到统一的框架下,最大程度发挥数据的累积效应和集成集约效果,推动政务信息的共享与协同。

2.综合移动政务应用技术框架

2.1数据综合体系

建立移动政务时空数据库。通过业务分析,将数据资源进行分类,建立数据资源目录体系。按照政务业务分层管理、多级更新,形成多级各类、定期更新的数据综合体系[3]

(1)地理空间基础数据以矢量地图、影像地图、晕渲地图和地名地址等形式,提供各类数据空间综合的基础底图、定位基础。

(2)政务数据综合体系包括现状数据、经济社会数据、法律法规制度和规划成果。

(3)业务数据库包括专项工作数据、过程记录和个性化空间,为场景定制和个性化服务提供数据基础。

2.2移动政务综合应用系统

在数据综合体系之上构建移动政务综合应用系统,搭建集“踏勘、汇报、查询、报送”于一体的移动应用系统,提供综合搜索、基于GIS信息交互、应用场景定制和基于位置的信息推送等功能,满足各类政务业务的需要。

2.3业务重组实现移动应用

随着政务信息应用越来越向前端、向基层、向工作难点靠拢,通过业务重组将移动端纳入信息化流程,将极大的方便实际工作。以遥感影像图斑核实为例,将遥感影像获取的图斑编码赋值,分市(区)下发开展现场核实,移动端参与现场记录、信息取证等多个业务流程[4]。通过下发任务包,分工作组责任人定向推送工单,采集定制化表单和音视频,进行进度提醒和考核,实现移动一体化的业务流程闭环管理。

2.4灵活配置适应专项工作

通过数据目录配置、场景配置、用户组配置、信息采集和填报表单配置,灵活支撑各类专项工作、专项行动、工作调研需要[5]。各类配置通过后台管理系统实时推送,移动应用实时同步更新。

2.5系统安全

在互联网运行的系统,按照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三级开展测评。密码的复杂度、更新时间和校验达到《商用密码管理条例》和相关管理规定要求。数据库定期备份,并开展日常安全巡检。

3.系统实现和应用

3.1 GIS时间空间信息综合

(1)综合搜索。建设统一搜索引擎,实现地名地址、行政区划单元、各类兴趣点的一站式搜索。

(2)基于GIS的政务信息交互。数据体系通过定制化的目录逐级展开。基于GIS能力,所有数据带图运行,支持各类空间数据叠加比对、多时相遥感影像区域比对,详细信息查询,图片声音录入、表单信息录入和核查信息录入。

(3)基于应用场景的政务信息组织。通过业务积累应用场景,根据业务流程重构目录体系、数据组织和软件功能。为现场踏勘、项目设计、专题汇报、专项调研、现场取证等预配置数据。按需定制业务目录,提供场景专用数据空间,存储过程数据和业务数据,根据业务流程重组系统界面和系统功能。

(4)基于位置服务的信息推送。通过移动终端上的GPS定位,实现基于位置的政务信息推送。在遥感影像或矢量地图上,推送当前位置附近重点关注对象、禁止控制限制区域、附近重大基础设施等信息,支撑具体业务不遗漏重要数据信息。

(5)业务关联的多媒体音视频管理。在工程踏勘、现场核实、现场取证中,需要采集各类照片、视频、声音。多媒体音视频记录和文字备注按照项目事件,时间位置自动分类,丰富了各类政务应用场景。

3.2法律法规和上位规划文本图件查询

(1)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国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市(区)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等,方便移动查阅,用以持续推进依法行政。

(2)上位规划。整合省、市、县(区)、乡镇、村各级规划,包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专业专项规划、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市(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镇(乡)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等。

(3)图表统计信息查询。按照行政区划整合了地区生产总值、人口、基本要情、区域基础设施现状等统计信息,可以快速查阅统计概况。

3.3业务流程移动办理

(1)现场踏勘。工作底图实现无纸化实时更新,踏勘中关注的地点位置、视频照片以及讨论意见可以跟随项目统一管理。结合遥感影像显示踏勘点,按时序排列踏勘记录,方便了踏勘业务采集、整理和利用。

(2)辅助汇报。为现场办公会、现场指导、现场监督提供全面信息支撑,方便政务工作现场办,有效支持各类专项调研、专项工作实地开展,基础资料和业务信息随时查方便用。

(3)综合查询。综合查询系统提供综合政务信息的查询浏览,包括可订制的数据目录、全方位的数据浏览、全量的空间信息查询、便捷的分析工具、高精度的地图定位等。

(4)移动报送。下发的各类表单,通过移动终端填表格、报指标、报图片和视频。通过移动端,实现了各级联动的政务信息确认与取证,方便各类政务管理工作的合理安排和有序推进。

4.小结

通过建设服务政务综合查询的移动应用系统,已广泛应用于日常业务工作和政务综合管理。综合运用时空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了“空间分级+应用分类”的政务综合信息数据体系,开展了数据综合体系建设、移动应用系统建设和业务流程定制配置,实现了发了集“踏勘、汇报、查询、报送”于一体的移动政务综合应用系统,提升了政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精细化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林,李仕峰,梁星.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研究[J].地理空间信息,2016,14(12):7-10.

[2]李林,梁星,刘骏等.智慧重庆地理编码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J].地理信息世界,2017,23(6):107-110.

[3]何宗,刘建.基于GIS 的重庆市镇街乡规划综合数据库建设[J].地理空间信息,2015,13(2):22-24.

[4]王小攀,袁超,胡艳等.遥感辅助城市违法建筑监察研究与实践[J].地理空间信息,2016,15(6):101-103.

[5]周小伟,何小波,何宗等.基于互联网的城市时空数据调查技术方法研究[J].地理空间信息,2017,15(12):31-34,47.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