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耦合协调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3
/ 2


土地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耦合协调研究

殷学厚

临沂市自然资源开发服务中心 山东 临沂 276000

摘要: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而言,土地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存在重要影响。为了使得二者之间的关系更加合理及平衡,需要通过深入研究,有针对性地做好调整。本文分析了TOPSIS模型研究方法,同时通过与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的结合,让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实际关系得到体现,帮助环境友好型社会快速形成。

关键词:土地利用;生态文明建设;耦合协调;研究方法


城市化的建设和发展使土地资源的开发程度越来越高,导致很多地区出现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及土地结构利用不合理等问题。为了对此种现状进行改善,需要研究土地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存在的耦合协调关系。

1土地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存在的耦合机制分析

1.1相互推动及促进关系

耦合具体指在2个或者多于2个的系统之间,通过一定程度的相互作用实现彼此影响的现象或者方式。土地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存在相互推动及促进的作用,如果某个地区的土地节约水平较高,其对应的城市建筑容积率会出现上升的情况,不仅可以减少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对土地面积的占用,还能让土地实际利用率得到提升。同时如果某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较高,并且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能够促进城市的资本集聚增长,还可以吸引更多的优质人力资源,使得各领域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量增多,从而有效提升土地利用能力;

1.2相互制约及胁迫的关系

在土地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存在一定的制约及胁迫关系,在城镇化建设背景的影响下,如果对土地利用过于重视,则会造成当地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出现交通拥堵及环境污染等问题,但是过于关注环境保护,会导致土地资源利用率较低,同时存在土地投入与产出不协调状态,土地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耦合需要将要素以及系统之间的耦合作为重点及核心。

2指标体系构建与研究方法分析

2.1指标选取原则和依据

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从土地利用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两个方向出发,选择人口密度以及地均资产投资额等12项评价指标,同时结合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以及人均资源总量等12项指标,从而让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水平得到体现。采用的主要指标权重确定方法为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以及模糊综合评判法等,为了避免因指标权重决策者的主观意识带来权重偏差,在本次研究中,对变异系数法、熵权法以及层次分析法开展权重的计算工作,并将相关结果作为重要基础,实现对各项指标综合权重的计算。

2.2具体的研究方法

2.2.1 加权TOPSIS模型研究方法

在建立加权TOPSIS模型评价模型过程中,较为常用的方法有综合指数法、主成分分析法以及模糊隶属模型等。在本次研究中,对加权TOPSIS模型进行利用,针对某五个城市群土地利用以及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综合性评分。由于不同制表单位以及领域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和区别,需要利用极差标准化方法,针对原始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

正向指标:Yij = ( xij -xijmin ) / ( xijmax -xijmin );

负向指标:Yij = ( xijmax -xij ) / ( xijmax -xijmin )。

通过对以上两个公式的分析,其中Y ij代表原始数据xij经过规范化操作得到的值;第i年第j个指标的原始值由xij进行表示,公式中的x ijmax代表原始数据中指标最大值,而x ijmin则用来表示原始数据中的指标最小值,之后针对不同指标与正负理想解之间的加权距离。

Sj+=613ec1eb341c7_html_264f1e1f9f4480b2.gif (i=1,2, … ,n , j=1,2, … ,m);

Sj-=613ec1eb341c7_html_726ff1a4fa51d319.gif (i=1,2, … ,n , j=1,2, … ,m)。

在以上两个公式中,Sj+表示j距离评价指标正理想解Yij+的实际加权距离,而Sj-为指标j距离评价负理想解Yij-的实际加权距离的表示方式。其中第j个指标的权重由wj代表,实际年份数量由n代表,m则用来表示评价指标数。之后通过对不同城市群评价结果的测算,达到与最优方案最为贴近的距离。

Tj=Sj-/(Sj++Sj-)。

通过对以上公式的利用和分析,其中Tj是对城市群土地利用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评分,可以采用f(x)以及g(x)进行表示。

2.2.2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方法

耦合协调度模型的实际原理是对2个或者2个以上系统之间存在的协调关系进行合理描述,通过对土地利用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相应耦合机理的研究分析,能够对二者之间存在互相促进及制约关系进行明确,在此基础上,在本次研究中对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利用。

C=613ec1eb341c7_html_7b724eb96b039701.gif ; T=613ec1eb341c7_html_523a3298ed570729.gif ; D=613ec1eb341c7_html_dca0dacda7df721a.gif

在以上三个公式中,系统耦合度利用C进行表示,同时C的数值范围为0≤C≤1,C的数值越大,则表示系统之间的耦合度越好。而T表示土地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存在的综合协调指数,实际作用是对二者的协同效应进行有效反映。其中D为二者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度,D的数值范围为0≤D≤1,D的数值越大,表示二者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度越好。α以及β是待定系数的表示方式,能够体现对于城市发展而言,以上两种因素的重要性,同时α与β之间的关系为α+β=1,通过对相关政策以及已有研究的深入分析,可以对α和β的值进行明确,即α=β=0.5。

2.2.3相对发展度模型研究方法

通过对耦合协调度模型的利用,能够实现对土地利用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之间存在的协调关系的综合评价。在此次研究中,采用相对发展度模型对相对发展度进行专业测算,即Ei,通过比较不同Ei值的大小,得到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两个重要系统之间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

Ei=f(x)/g(x)。

2.2.4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划分

通过对已有研究的分析,对土地利用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之间存在的不同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做好合理且详细的划分。结合协调度的具体值,能够将发展类型分为严重失调、中度失调等5个类别,同时加强与相对发展度的有机结合,实现对二者之间实际耦合协调状态的准确判断。

结语:通过对耦合协调度模型的研究和利用,能够实现对土地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协调发展水平的评价。合理的土地利用能够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使得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为人们创建更加舒适的生产及生活环境,但是如果土地资源遭到过度开发,不仅会给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污染,还会影响城市中的人口密度,造成交通拥堵等问题。反过来如果过于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则会抑制土地利用率,为了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充分掌握土地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偶和协调关系。


参考文献:

[1]李青松、何如海、凌莹.安徽省土地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耦合协调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112(04):7-12.

[2]朱庆莹,陈银蓉,胡伟艳,等.中国土地集约利用与区域生态效率耦合协调度时空格局[J].农业工程学报,2020,36(4):23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