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课堂中如何恰当运用教育惩戒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7
/ 2

浅谈在小学课堂中如何恰当运用教育惩戒权

叶妹丽

广东省信宜市教育城小学 525300


摘要:现阶段的舆论导向对教师行使教育惩戒权并不友好,教育惩戒权本来就是教师的一种权力,但是因为部分教师自己的观念出现偏差和相关的教育惩戒权保障机制不完善,使教师在行使惩戒权没有相关的规定来依照,导致教育惩戒权的滥用。本文主要围绕如何恰当运用教育惩戒权这一主题,对具体实施的途径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课堂;教育惩戒;家长


引言:教师行使教育惩戒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和教育未成年人,使其在犯错误之后可以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确保学生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当孩子犯错或者是思想出现波动的时候,需要教师和学生家长一起配合完成孩子的品德教育工作。

一、完善教育惩戒权保障制度,确保教师和学生的权力

教师在行使教育惩戒权,需要一个明确的标准和行使规则,防止惩戒权的滥用。教程惩戒权的保障机制存在的原因,是赋予教师惩戒权的同时也让教师明确其规制标准。虽然现行的教育法规规定教师有对学生行使惩戒权的权力,但是却没有明确规定这种教育方式的限度。这种未明确的限制导致班主任在行使惩戒权的时候没有标准可以依照,导致了教师的惩戒力度过重和太轻的情况。过重的惩戒力度可能会对学生造成伤害,过轻的力度又不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杜绝再次犯错的可能。所以需要建立完善的教育惩戒权保障机制,使教师有一个可以依照的标准,确保在行使惩戒权是科学合理的。

教师对学生进行惩戒的时候一定要严格的遵循惩戒的原则,对学生的惩戒绝对不能超过适度的范围内,严格惩戒和体罚或者变相体罚的界限,绝不可能越过这条界限。在规范教育惩戒权就需要加强教师的教育惩戒权的观念。当然更重要的是把握住教师队伍的高标准,决不能让一些品德上有缺陷或者思想落后的人进入教师队伍,最后导致教师的整体形象受到很严重的侵害,导致社会和学生家长不再信任教师。造成学生发表一些不真实的言论,社会和家长都会深信不疑,认为教师对学生进行了体罚。但是教师也不能因为社会和家长的误解,就完全不行使自己的惩戒权,放任犯错误的同学,致使其犯下更严重的错误。教师要在学生犯错的时候,使用正确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师对学生的品德和素质有非常严格的要求。

二、加强教师的惩戒观念,课堂上惩戒要适时适度

现在出现的一些教师惩戒权的滥用,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的观念出现很明显的偏差。没有正确的认识到教育惩戒权是教师职业与地位相应的一种公权力,不是个人权力。教育惩戒权是为了规范学生的各种不当行为,其目的就是为保护和教育未成年人,而不是教师自己个人情绪的发泄。教育的惩戒权与体罚或者变相体罚有着非常明显的界限的,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方式。但是就有部门教师把教育惩戒权和体罚相混淆,在教育中对学生进行体罚,对学生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针对以上情况,就要求教师在行使教育惩戒权的时候,对不同的学生犯的不同的错误需要采取不同的惩戒措施。因为学生个体之间本来就存在差异,每个学生都会犯错误,但是也需要区分具体情况。错误也分为不同等级的错误,最初级的错误是一般违规和破坏性行为,这种错误是学生违反了课堂纪律和着装不规范等问题,错位的危害性和范围都较小;中级错误是具有严重破坏性的行为,一般是指与教师发生肢体冲突、考试中作弊、打架斗殴此类的严重破坏性的行为;最高级的错误是危害行为,该行为严重危害了个人健康、安全和财产等。其次,学生犯错还分初次犯错还是屡教不改,所以教师面对不同学生行使惩戒权的时候需要适时适度,要根据学生犯错的不同程度和犯错次数来进行惩罚[1]

比如说,在日常教学课堂上,有一个学生平时比较淘气,在课堂上也总是喜欢与他人说话,教师已经给予了好几次的警告,但是这个学生并没有真的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当这个学生再一次违反课堂纪律的时候,教师就需要使用自己的教育惩戒权,让学生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个学生之所以在课堂上多次违反课堂纪律,一方面是对课堂的纪律没有认识,无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是教师的缺乏威严,学生对于老师的提醒和警告没有放在心上。所以教师在行使教育惩戒权的时候,需要学生可以深刻的认识到自己行为存在的错误,并且受到惩罚,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矫正。针对这个情况,教师可以让这个学生在课堂上罚站十分钟,并且要在课后罚抄三遍《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通过抄写让他更加明确自己作为学生在课堂和日常生活中应该具备怎样的文明礼貌和行为,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教师在实行惩戒权的时候,要视情况而定,如果学生所犯的错误是恶劣行为,并且是多次犯错,这时就需要给予严重的警告和惩罚,使其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并加以积极引导使其及时改正该错误行为。

  1. 要保持在课堂上使用惩戒权的公平性

在行使惩戒权的时候其中需要注意到的一个重点内容就是惩戒权使用的公平性,在课堂上使用惩戒权一定要公平合理,对待所有的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对某些学生抱有偏见,这也是作为教师的原则问题。同时保持行使惩戒权的公平性,也有利于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理的威严。教师在进行自己的惩戒权的时候,也需要灵活运用,其行使惩戒权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对学生的行为加以矫正,所以惩戒权的使用应该是灵活的,并不能局限在真的惩戒了某一个学生,才算真正的惩戒权。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看重矫正学生的结果,合理灵活运用,保障教育惩戒权可以受到应有的成效。在教育中教师可以自主的使用惩戒权,就是惩戒权在发挥自己的作用。

比如,在课堂上,老师正在上课,其中两个孩子发生了矛盾,其中有一个孩子撕毁了另一个孩子的作业本。虽然,两个学生发生矛盾时,老师看到了一个学生撕毁了另一个学生的作业本,这是错误的行为,但是教师不能片面的批评那个撕毁作业本的那个学生,而是应该全面的了解情况,清楚地去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和全部经过,去了解事情的全貌。只有这样,教师才可以对学生开展教育,行使自己的惩戒权,因为教师要保障自己行使惩戒权的时候具有公平性。教师可以在课后休息时间找到这两位学生,了解清楚事实之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明确指出二者所犯的错误,让学生真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有悔改之心,惩戒权的实施才更有意义。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多多听取学生意见,平时与学生们多交流,多沟通,根据学生的具体反映来选择如何使用惩戒权,毕竟惩戒的目的重在教育,而不是仅仅为了惩罚。另外,教师需要跟家长保持沟通,使家长可以实时掌握班级里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长此以往教师和家长也会配合的更好,两者一起对学生进行疏导工作,使得学校教学和家庭教育形成教育合力,避免学生在受到惩罚时产生不良的情绪[2]

结束语:教师的教育惩戒权本来就是教育法规明确赋予教师的一种权力,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和教育未成年人,使未成年人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杜绝这种错误的再次发生。由于我国以前的特殊的生育政策,现阶段小学里面的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长辈的关爱下长大,犯错误的时候家长可能也没有给予正确的引导,导致学生没有及时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至于教师在学生犯错时进行惩罚的情况下会错误地认为老师在体罚自己。基于此,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合理使用惩戒权,惩戒要适时适度,保证课堂惩戒权的公平性,同时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使得孩子可以更好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暴侠.教师教育惩戒权行使的规范与协同[J].教育学术月刊,2019,12:65-71.

[2]夏友奎,石长林,邱柏杨.教师和学生关系的重构:教育惩戒权的正向作用[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304:1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