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与农村低保政策衔接问题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7
/ 2

精准扶贫与农村低保政策衔接问题探析

蒙艳花

大化县瑶族自治县大化镇人民政府 广西 · 大化 530800

摘要:农村低保制度和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缓解我国农村地区人口贫困的问题,做好两者之间的衔接工作更是我国脱贫助农中的重点。本文就将从精准扶贫与农村低保制度之间的关系来展开分析,加快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效衔接,全面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农村低保;精准扶贫;政策发展


精准扶贫与农村低保政策的规范化运行,能够为农村群众脱贫提供助力。但是由于两者在运行机制、发展内涵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导致在进行管理对象、资金等方面衔接时存在一定的操作困难。面对这种情况,应当以保障贫困农民利益为基础,构建一套完善的衔接制度,加快农村地区脱贫工作进度,为群众生活提供基础的保障。

  1. 农村低保与精准扶贫工作内涵

1.1精准扶贫工作内涵

自精准扶贫理念被提出之后,我国各级机构组织积极展开学习,并将精准扶贫理念融入到农村治理工作中,为全国扶贫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全面提高了我国贫困人口脱贫效率。精准扶贫是以科学的实施程序为基础,对贫困区域内的贫困户家庭情况进行考察,通过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管理与考核的方式来开展。与传统的扶贫工作不同,精准扶贫更注重细节层面的工作[1]

1.2农村低保制度的内涵

农村低保是专门为了农村贫困户家庭所制定的生活保障制度,当农村家庭的年平均收入低于当地的最低生活标准时,政府将会对其进行物质或资金上的帮助,确保贫困户家庭的基本生活能够得到保障。低保制度也是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重点内容,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农村低保制度,目前已经在全国农村范围内开展的低保制度,各个地区会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来制定相应的低保实施标准和细节。

1.3农村低保制度与精准扶贫的关系

在开展农村扶贫工作期间,应当以精准扶贫为主要理念来完善我国的扶贫治理体系,从而提高整体扶贫治理的能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发展提供助力。精准扶贫理念在农村低保工作实施期间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农村低保又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精准扶贫是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来引导农村贫困人口进行自我发展,鼓励其自主脱贫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在精准扶贫工作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中,农村地区中还存在无法依靠自身能力进行脱贫的人群,农村低保就是这类人群的脱贫重要方式,因此确立了农村低保制度在脱贫工作中的地位。

  1. 农村低保制度和精准扶贫的衔接困境

2.1政策对象的范围模糊不清

当农村低保制度与精准扶贫工作同时开展时,政策对象会出现交叉现象。再加上近些年农村低保标准的不断提升,一些具备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也开始依靠农村低保政策生活,不愿意通过自己的劳动脱贫。还有部分享受着低保、扶贫两项制度的人员,在叠加福利的吸引下也不愿通过劳动实现自主脱贫。这些现象都严重浪费了我国现有的扶贫资源,既违背了资源配置公平的原则,也让扶贫工作的开展受到了限制。再加上农村地区居民收入的不稳定性较大,也影响了对低保户、贫困户的识别效率。

2.2两种制度衔接难以统一管理

农村低保制度与精准扶贫政策的目标不同,对贫困户的界定标准也各不相同。农村低保政策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农村贫困人群的基本生活,各个地区的农村低保标准也能直接反应出当地的经济水平,不同地区之间的农村低保标准差异性较大。而精准扶贫的政策理念是全面减少贫困线以下的贫困人口,并通过统一的标准来判定贫困人口,并不存在地区之间的差异[3]。正是由于政策发展目标的不同,让农村低保制度与精准扶贫无法进行统一管理,若是强行采取统一管理的方式,会导致管理机制难以协调,工作开展也会更加困难。

  1. 精准扶贫与农村低保政策衔接策略

3.1构建与脱贫扶贫相关的法律条例

在精准扶贫与农村低保政策进行衔接管理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指导功能,确保基层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通过制定反贫困法律来保障贫困人口的合法权益,并确保衔接工作的规范开展。首先要体现出法律的平等性,确保在权利行使上不存在人口差异性;其次要确保立法的公正性,为贫困群体的生活、发展提供保障,并体现出普遍参与原则;最后则是确保精准性,在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期间,要根据不同贫困群体的特性找到其致贫的原因,再结合当地的经济水平、贫困户自身的条件来制定出精准的脱贫方案。除此之外各级政府应当明确自身所承担的责任,对于贫困户的资格认定以及责任监督等方面都要担当起相应的权利义务。

3.2建立扶贫资金统筹管理机制

随着我国近些年扶贫工作的推进,社会救助体系也越发变得完善,各项慈善组织所给予的社会扶贫资源也越来越多,组织机构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但在实际发展期间还缺乏科学的供需对接机制,许多社会扶贫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因此需要加强社会慈善组织和政府部门的有效对接,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让慈善机构能够了解符合社会救助条件的贫困人群的真实信息

[4]。与此同时还可以构建专项扶贫基金会,由政府与社会组织共同运作,以合理的方式来满足贫困群体的资金需求,为其构建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3.3完善帮扶措施

首先要精准识别农村贫困人口,各级政府应当严格遵守国家规定来对贫困人口进行审查,结合各地的经济发展情况来展开精准识别工作。其次要构建多元化的脱贫工作机制,在政府政策的推动下,借助社会企业的力量来为贫困群体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职业技术培训,让贫困群体能够有更大的就业空间,从而满足自身的经济需求。其次对于一些有劳动能力或是农业发展需求的贫困群体,可以在政府、农业机构、社会企业等多方主体下共同签订农业服务协议,给贫困群体一个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从而提高贫困群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后则需要完善农村低保政策的基本保障作用,从多渠道筹集资金,提高保障水平,并全面加强对低保资金的监督管理。

3.5完善两项政策之间的衔接标准

根据目前我国所制定的标准,要求所有地区的农村低保标准都要逐渐朝国家的扶贫标准进行靠拢,但是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相同,若是按照统一的标准来实施低保扶贫并不理想,面对这种情况可以根据地区的经济水平,制定相应的农村低保标准,并逐渐实现低保扶贫标准的统一化。对于低保标准低于国家扶贫标准的地区,应当适当增大扶贫资源的投入,从而不断提高当地的经济水平[5]。而对于低保标准高于国家扶贫校准的地区,则需要考虑到当地的经济水平、贫困群体的生活需求资金等方面来为贫困户给予帮助,确保在有限时间内完成低保标准和扶贫标准的统一。

  1.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现农村低保制度与精准扶贫是我国提高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目的是为了充分调节两者之间的职能,将两项制度的优势和特点充分发挥出来。地方政府也应当做好两项制度之间的衔接统筹协调工作,将各项救助措施落实到位,帮助基层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方万姿.农村低保制度与精准扶贫政策的有效衔接策略[J].农村实用技术,2021(02):102-103.

[2]仇晓洁,许苑蕾.如何实现农村低保制度与精准扶贫政策的有效衔接[J].河北金融,2020(11):33-35+65.

[3]吴海涛,陈强.精准扶贫政策与农村低保制度的有效衔接机制[J].农业经济问题,2019(07):47-55.

[4]徐晓丹,吕应芳.研究精准扶贫与农村低保政策衔接问题的新视角[J].发展研究,2017(11):97-102.

[5]聂文峰,于榕.我国精准扶贫与农村低保制度有效衔接的问题与对策[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7(04):7-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