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机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3
/ 2

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机遇

李行

陆军装甲兵学院蚌埠校区军政训练系政治工作教研室 安徽省蚌埠市 233050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不断形成、发展和完善,并且为我国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机遇,当然有机遇,便不可避免地带来挑战。而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我们需要了解这些机遇和挑战,从而做到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基于此,本文主要阐述了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机遇以及所伴随的挑战。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机遇;挑战

自2002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积极涌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逐渐形成了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的局面,促进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然而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给我们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挑战。本文先阐述了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及特征,其后主要分析了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及特征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和必然趋势,它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资本流动、对外贸易、提供服务、技术转移、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它提高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的程度;强化了国际经济协调机制;使各国国内经济规则不断趋于一致,并且对整个世界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主要有以下特征:

(1)贸易全球化。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打破了贸易仅在一国或者周边几个国的局限,而是发生在全球范围。经过不懈努力,世界经济贸易主要呈增长状态,尤其是体现在全球贸易的进出口额上。1950年,世界进出口贸易总额为610亿美元,1970﹣1990年,世界进出口贸易总额从3120亿美元增加到31870亿美元。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外向型经济的阵容愈加强大,世界贸易有增无减。贸易往来的增加把越来越多国家的经济紧密联系起来。

(2)生产分工合作化。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产品的生产和制造几乎都由各国分工,共同完成,这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非常迎合当今经济的发展趋势。而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也离不开生产的国际化。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发展上扮演者重要角色,它们不断地开拓、加进世界市场,促使经济全球化。

(3)市场国际化。当今世界已经不是一个个独立的市场,而是一个全球化的市场在运作。一个企业要做大做强,不仅是要把我国内市场,还要把握国际市场,要两手抓,把握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并且要想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必须要有一个广阔长远的视野,即全球视野,将企业的生产经营延展至全球范围。企业如此 国家亦如此。全球市场的形成一定程度上对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国际关系的加强产生了推动作用。市场的国际化也进一步推动了跨国公司的发展,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4)金融国际化。随着金融国际化的发展,一国金融市场越来越与世界融合在一起,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重要的组成部分,世界金融日趋一体化、国际化、自由化。

经济全球化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显现出了这些特征,而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我们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实质及影响,有助于我们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机遇

(1)国际市场的巨大潜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贸易全球化和市场国际化,为我们国家进入国际竞争开辟了一条新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能犯闭关锁国的错误,必须灵活把握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才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各行各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经济全球化下越来越多的企业不断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并且在世界市场中留下了不菲的战绩。这加速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有利于融入世界经济主流,以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这些都证明了经济全球化的市场具有较大的开拓潜力,有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2)金融的国际化为我们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资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涌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加强与世界市场的联系,积极参与与世界金融市场的合作。我国积极把握国际产业转移这个机遇,发展壮大自己,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大量资金,提供了一个坚强的后盾。并且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我国开放外资银行和金融机构,不仅为本国金融业的发展提供竞争力,还有利于吸收和利用外资,引进世界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经验 从而实现创新,极大程度地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3)生产的分工合作化有利于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发挥本国的比较优势,拓展海外市场。经济全球化为中国企业提供了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通过发挥本国比较优势,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4)世界科技的迅速发展为我国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经济全球化促使科技全球化,反映出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技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中国,一个发展中国家,科技实力相对薄弱,为改善这一状况,需要积极主动地融入全球化中,学习利用国际先进科技和经验,积极与世界交流。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科技全球化不但促进着世界经济发展步伐,而且更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这种科技发展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为我国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巨大的技术支持。

(5)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加速中国工业化进程,优化产业结构。经济全球化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纳入到了世界经济体系之中。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可以利用劳动力这个优势,适当将技术相对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主业转移,加速中国工业化进程。当然,也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在此基础上发展、创新和超越,从而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出口竞争力,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

三、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挑战

有机遇,相应也会有挑战。当我们能够真正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挑战,则能真正有益于社会主义建设,因此我们需要清楚认识其背后的挑战。

(1)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深受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压制。2002年我国历经千辛万苦,成功加入世贸组织。然而市场经济地位却一直得不到各成员国的广泛承认。因而我国在贸易谈判中,总容易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这对我国的企业也是一种打击,对我国的市场地位是一种危机。

(2)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将各国的经济紧密联系起来。因此,世界经济的波动也会很容易引起本国经济的波动,因而经济安全易受到威胁。而且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进入世界市场进程的加快,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威胁和挑战。加深了中国企业与外国企业的竞争,造成本国企业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

(3)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国技术薄弱日益突显。自身核心技术竞争力不足和他国技术的封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大挑战,这就需要我国加强自主研发技术,增强创新能力和意识,增强竞争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经济全球化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它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作为发展中国家就要认清形势,顺应形势,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加快本国经济的发展,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断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瑞娟 经济全球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 理论探索 2007,3(5):20-23

[2]余小芬,阙伟康 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机遇与挑战[J] 中国集体经济 2016,2(24):4-6

[3]梅荣政 经济全球化的特征、实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1,6(13):24-26

[4]王力军 经济全球化的内涵与特征[J] 政治课教学 2003,4(2):13-15

[5]赵京霞 世界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的机遇与挑战[J] 中国情报信息 1994,2(9):24-27

作者简介:李行(1990-09),男,汉族,籍贯:安徽蚌埠,当前职务:教师,当前职称:助教,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军队基层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