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软而感性的诗意书写——浅谈王芸的散文集《接近风的深情表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2
/ 2



柔软而感性的诗意书写——浅谈王芸的散文集《接近风的深情表达》

秦月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南昌

摘要:本文从多个角度对王芸《接近风的深情表达》这篇散文集加以分析,发现这部散文集背后蕴藏的柔软而感性的诗意。

关键词:王芸;散文;诗意书写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Wang Yun's essay collection "The Affective Expression Close to the Wind" from many angles, and finds the soft and perceptual poetry hidden behind this essay collection.

Key words: Wang Yun; The prose; Poetry writing

引言

《接近风的深情表达》是作家王芸的一部散文集,于2005年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属于湖北新散文的代表性作品之一。王芸写作多年,活跃于湖北散文界,已经形成了王芸式的写作特点及文本特征,但她的写作却有着一种不确定的丰富性,她的作品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低姿态的悲悯情怀和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本文就选取了几个角度对这篇散文集进行研究。

一、充满想象力的借景抒情

王芸的散文风格无拘无束,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且描写景物多运用比喻、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赋予景物以旺盛的生命力。比如在《梦回新疆的几个记忆坐标》中,王芸写道“海,对一座城市,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让城市的肌肤变得湿润,气息含了腥咸,在他远眺的眼眸里,添一些蔚蓝的颜色和光泽,让他的视野变得无边无际,又恍惚迷离,在他的声音里添一些旷远的回响、让人无法释然的忧伤”[1],这里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城市在作者的笔下仿佛幻化为人形,有了自己的肌肤、气息、声音和眼眸,寥寥数语将海对城市的影响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来,将原本冷冰冰的海与城市以人格化的形象呈现在读者的眼中,城市的形象跃然纸上,此类描写充满了灵动的诗意和语言之美。“阳光的宠爱是父亲似的,持久地照耀,恒定得温存,应时而来的抚摩,给了魔鬼城赭红色滚烫、硬实的骨骼和肌肤;水的宠爱是母亲似的,柔韧地渗透,滋润地改变,在动情中凝聚,在揉搓中化合,给了魔鬼城魅惑的曲线和面容;而风,是霸道、莽撞而又善变的情人,在粗暴中给予,在掠夺中沉醉,在颠覆中融聚,给了魔鬼城迷乱的表情和内心。”[2]作者将阳光、水、风三种自然意象分别比作父亲、母亲和情人,一下就描绘出了魔鬼城在不同天气下的不同的姿态,相互对比衬托,碰撞出了具有极大冲击力的美感。“魔鬼城”在王芸的笔下已经不仅仅是一座城了,而是一个充溢着感情和情绪的人格化的个体,是旺盛的生命力之所在。这种对所见之景的浪漫且充满诗意的想象在王芸的散文里随处可见。

王芸的散文多使用拟人、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能把简简单单的日常景物描写得非常具有人格化色彩,语言富于想象力,遣词造句精巧准确,观察描写事物都十分细致,读她的作品时常常感叹于其情与景结合之精妙。

二、悲悯情怀与平民视角

王芸散文的柔软和诗意不只体现在优美灵动的语言上,还体现在她散文里随处可见的悲悯情怀与平民视角。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自由灵活的文学样式,但不少散文作家也会为了追求某种强烈的个人风格而陷入另一种桎梏。但王芸的散文写作从未陷入某一种特定的框架之中,总能给人以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与王芸总是放低姿态去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物,并以一种悲悯的情怀去体察万物有着重要的关系。王芸的许多散文的名字,都带有浓厚而柔软的诗意色彩。比如《阳光绕过倾斜的生活》,写的是沧桑老者对阳光的求而不得,传递出一种荒诞的悲剧色彩,这个标题起得极富创意。[3]“可在阳光普照的地方,谁能想象正生长着什么样的菌类、什么样的蚁群?没有人能真正俯下头,从地面之下去看清一棵树的根脉、一座城市的根脉,看清生活于表象之下的盘根错节。让人惊心的,都是不经意中发生的事实,那种肉眼看不见的倾斜,和身处倾斜之中却无所知觉的日日与夜夜。”这篇散文通过老人哀叹阳光照耀不到楼房这一件事情引申到城市的拥挤、人心的冷漠和精神世界的贫乏,主题非常具有内涵,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给人以启发和思考。还有《遇见》这篇散文,作者通过自己在生活中遇见的几个人,一对中年夫妇、黄昏大街上奔跑的老人和路边卖汤圆的小伙,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生活中不同群体的人们的生存现状以及他们带给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既接地气又富有温情和人文关怀。王芸的作品总是把个人的姿态放得很低,然后以一种悲悯的视角去审视她所观察的人们,从贴近生活的各种主题中揭示生活的艰辛和沉重。她的作品总是表达着对弱势群体发自肺腑的深切同情,表达着即使身处无边黑暗依然怀揣着对生命的美好的期待,表达着对大自然和天地万物的最朴素的共情。



三、细致入微的生命思考

也许因为曾经是记者的原因,王芸一直对这个世界充满着好奇,既以一种敏锐的视角观察着这个世界,又对这个世界充满着无微不至的关怀。比如在《与“生命”有个约会》这篇散文中,作者以几个时间点贯穿整篇文章,记录了自己亲眼见证死刑犯被枪决的全过程以及自己亲眼目睹这一过程的内心活动[4]。即使是对于死刑犯,作者仍然愿意去体察他们的内心感受,在想他们死之前最后在想什么、会不会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后悔,这体现了作者深切的人文关怀以及对生命的深切思考。在《给每一座山每一条河取一个温柔的名字》[5]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不仅对于人,对世间万物的终极命运都有着自己的思考。从河流到村庄,作者以广阔的时空视角,从漫长的人类文明与历史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探寻,解读了河流与村庄背后的诸多寓意。而在“被神赐福的植物”和“身披符咒的动物”中,可以看到作者对于这个世界的生命的思考早已不仅仅局限于人,而是扩大到动物、植物及所有有生命的物体,这是对生命广度的延伸。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宏大的世界观你,所以作者后来回归到“行走在大地上的人”时,谈及死亡这一人类永恒的话题时,并没有沉溺于对生命终将逝去的哀叹中,而是以生命形式的转化这一想法对死亡给出了解释。“所有的生命,人,以及与人极为相似的动物,最终都会化身为植物吧。”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思考,所以在“与生命有关的事物”中,作者将通常意义上被视为无生命的声音和气味同样归于生命的范畴。“声音与气味同属于生命的范畴。它们是生命透明的一部分,为生命所携带。人、植物、动物、山川溪流,再具体到每一个人,每一种动植物、每一座山每一条河,都有自己的声音和气味”。作者将生命的体验与与之相伴的声音和气味相结合你,将生命的经历赋予声音与气味这样的元素之中,这种新颖敏锐且充满诗意的思考将已经将生命意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王芸将生命不仅视为简简单单的人类的出生与死亡,而是在体验生命的过程中调动自己的嗅觉、听觉等各种感官,丰富了自己的生命体验,也拓宽了自己思考生命的格局和眼界。

王芸有着一颗柔软而感性的心,总能捕捉到人们内心深处最脆弱的地方。她的很多散文都着眼于底层人民,细致地观察和描写他们的生活,对他们所经历的痛苦给予深切的同情,王芸对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广泛的同情体现了对生命深入的思考。





参考文献

[1]王芸.《梦回新疆的几个记忆坐标》,《接近风的深情表达》[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88.

[2]王芸.《阳光绕过倾斜的生活》,《接近风的深情表达》[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52.

[3]王芸.《遇见》,《接近风的深情表达》[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183.

[4]王芸.《与“生命”有个约会》,《接近风的深情表达》[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153.

[5]王芸.《给每一座山每一条河取一个温柔的名字》,《接近风的深情表达》[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75.

作者简介:秦月,女,1994年生,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