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课程思政”或成师德师风建设新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2
/ 3

强化“课程思政”或成师德师风建设新路径

张旭 王申 夏小燕

扬州大学,江苏省扬州市, 225009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伟大使命,最大限度的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的作用,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的关键抓手,近年来,全国各级各类高校加快推进由“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拓展,深化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提升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有效促进本科生、研究生等各层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频共振、同向同行,形成育人合力,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提升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有利于凝聚师德师风建设的强大合力,有利于完善师德师风考评机制,有利于形成师德师风建设的质量文化。

关键词:师德师风 课程思政 育德意识 育德能力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新时代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重要任务和政治任务,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必然要求。课程思政构建起全员、全程、全课程的育人大格局,是强化师德师风的重要抓手。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是要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深化学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丰富课程内涵、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充分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历史传承与时代意义

自古以来,我国关于教师职业道德和素养的经典论述不胜枚举,孔子曾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些论述都完美的诠释了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和工程师所应具备的基本特质。

进入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已经成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和政治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并强调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符合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培养适应行业产业需求的应用型、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对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拓展了新内涵。近年来,党和国家陆续出台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文件,明确了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实施路径,同时也将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二、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逻辑起点与根本内涵

1.课程思政建设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底色所在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背景下党中央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塑造的有机融合,是课程思政的目标定位和基本价值取向。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三全育人”要求的必然体现和结果,课程思政已成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举措和重要的突破口。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课堂作为人才培养的第一线,只有坚定的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之以恒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懈打造良好教风和学风,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抓手,才能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

2.课程思政建设是打造一流本科教育的前提所依

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培养一流本科人才,为党和国家培养和输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我国高校的使命。围绕这一使命,国内各级各类高校积极响应、主动出击,推动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聚力打造一流本科课程、课堂和一流的师资队伍,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德高”“学高”“艺高”教师队伍。在此过程中,注重课程思政建设,挖掘课程内蕴的思政元素,强化价值引领是一流课程和一流课堂内蕴的基本特征,是构建高水平课程思政人才体系、打造一流师资队伍的基本前提,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

3.课程思政建设是培育时代所需新人才的使命所需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到来,行业产业需求的不断变化,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内涵的不断拓展,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强化课程思政建设,坚持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能够在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丰富,行业产业需求日益多元的背景下把握人才培养的大方向;能够在物质主义、科学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盛行的时代背景下强化价值观的塑造,注重揭示客观和理性背后的正义性和正当性,能够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思想指引和价值选择。

三、课程思政对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推动作用

1.有利于提升教师育德意识和能力

马克思说:“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1]。课程思政指教师在传授学科知识的过程中,主动挖掘学科课程内在的思政资源,以完成学生品德的塑造与人格的发展。通过结合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强化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增强院系负责人、学科专业负责人课程思政建设的责任意识,增强一线教师的主体意识,建立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的育人理念,转变“思政教育是思政课程和辅导员任务”的狭隘观念,探索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有机结合的高效路径,既能坚持聚焦以学生为中心,又能提升教师的育德意识。建设一支具有自觉“育德意识”和较强“育德能力”的教师队伍,是确保所有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人才资源保障。

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水平直接影响着课程思政的效果。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教师坚持实践探索与传承创新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以专业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协同效应,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点促进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同频共振,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落脚点推动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同向同行。具体要求教师要把课程思政融入进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和教案评价等各领域;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和教材编审选用等各方面;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和实验实训等各环节。在此过程中,使学科专业课教师都能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做出自己的“特色”,教师的育德能力、职业素养和基本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从“教书匠”转变成教育工作者。

2.有利于凝聚师德师风建设强大合力

强化课程思政是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举措和重要抓手[2]。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加强课程思政,积极探索新时代教书育人,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师德师风建设的根本要义。一直以来,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理论补充有余而实践举措不足的困境,过度关注教师的自我修养和自我提升是师德师风建设的主要方式,系统的机制和模式仍然欠缺。加强课程思政建设,通过面向全校教师常态化组织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专题培训、组织开展各类教学研讨、教学沙龙、讲课竞赛、教学设计大赛;建立健全新入职教师导师制,指导青年教师加强思想政治修养淬炼;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能力融入职业规划与教学发展生涯中。通过上述一系列举措,将知识的客观性和教育的主观性相结合,促进教育教学思想的转变和对课程、学科理论知识深层面的思考,提升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增强了教师的自我修养,从而凝聚起师德师风建设的强大合力。

3.有利于完善师德师风考评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3]。“第一标准”,就是学术水平再高、教学能力再强,师德师风不好,不能算合格的老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建立科学的专业教师考核评估体系,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情况和课程思政效果列入校督导听课检查内容,列入学生评教的指标中,作为教师师德师风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从而极大丰富了师德师风建设的考评机制和体系。从单一的专业评估维度,向思想引领、人文素质、社会价值观等多个维度延伸,落实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实效等绩效评价,有效促进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统一。

4.有利于形成师德师风建设质量文化

高校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举措之一选树优秀、推举典型。如选拔教师代表在学校、学院、基层教学组织等多层面开展技能培训、教学沙龙、座谈报告等活动;组织骨干教师到课程思政建设示范高校进行现场观摩和演练;组织教学培训团队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例研讨,强化评估督导,深入学院开展培训、指导,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自觉性和自信心,切实增强教师的“育德意识”,培养和提升教师的“育德能力”,坚持以身作则,做好示范,以自身深厚的知识素养和师德修养滋养学生,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打造尊师重教、榜样示范的良好生态,构建起师德师风建设质量文化。

高校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抓好师德师风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内在要求,是高等教育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时代挑战,是建设高等教育质量强国的重要组成,是实现教师和学生有使命的成长的重要举措。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能够提升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凝聚师德师风建设合力,完善师德师风建设考评机制,营造师德师风建设良好生态。各类高校要善于总结,勇于创新,把课程思政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开启具有中国底色和自身特色的师德师风建设新征程。


参考文献:

1[?] 王莹,孙其昂.高校课程思政教师的政治底蕴:学理阐释与厚植路径[J].高校教育管理,2021,14 (02):88-97.

2[?] 庄梅兰.“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教师思政工作创新思考[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37 (01):77-82+86.

3[?] 杜峰.不断完善新时代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20 (20):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