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解释角度谈高中历史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2
/ 2

从历史解释角度谈高中历史教学

李文彪

贵州省 盘州市二中 553500

[摘要]历史解释是五大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教师需给予高度重视。基于此,文章从历史解释角度探究如何开展高中历史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使其形成理性评判的态度。

[关键词]历史解释;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

在以往的高中历史教学中,部分教师比较关注学生对史实的记忆,忽视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以至于他们只是了解历史,却不会解释历史。在新时期,高中历史教师需从历史解释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以发展、辩证、客观、全面的眼光看待与评判历史。历史是死的,因解释而有活力,历史之所以常讲常新,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归功于与时俱进的历史解释。

前言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即便是对基本事实的陈述也包含了陈述者的主观认识。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辨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

一、创设恰当教学情境,带领学生走进历史

众所周知,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是无法复原的,更是难以完全了解其真实面貌与细节,而且真实的历史,并非教科书上单薄的历史结论所能描述的。

比如在教学《抗日战争》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利用歌词“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引出“九一八事变”,然后和学生一起回忆九一八事变发生的时间和经过,进而引出日军入侵中国东北的历史事件,接着让学生结合原有知识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又一次发动侵华战争?日本是怎样侵华的?中国人民是怎样进行反抗的?通过以上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播放事先在互联网上搜集到的视频材料,组织学生分析、探究这些视频内容是否与历史相符,为什么它们曲解历史。这样就能使学生结合当时的环境评判历史,从而获得不一样的感悟和体验,帮助他们客观、辩证地解释历史,树立端正的历史态度。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涵养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

历史是无法复原的,由于多种原因,我们根本无法完全了解一些历史细节和历史的真实面貌。但是,真实的历史,远不是课本上的历史结论所描述的那么单薄。

如在教学“伟大的抗日战争”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北京的桥》,引入“卢沟桥事变”这个主题;讲述80多年前发生在卢沟桥上的历史事件,引出日军全面侵华和全民族抗战。在讲述全民族抗战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抗日影视作品中的具有争议性的片段,让学生探究分析影视剧中的这类剧情是否符合历史实情,为何一些影视剧会过度演绎、曲解历史。通过情景的创设,一方面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对历史有不一样的体验和感悟;另一方面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让他们置身于当时的时代环境中分析和评判过去的历史事物,有利于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涵养历史解释的素养。

三、增强学生时空观念,保证历史解释准确

无论是历史事件还是历史人物,都是在具体、特定的空间与时间条件下发生和存在的,时空观念能够直接影响到历史解释是否准确。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使学生可以从特定的时间与空间视角审视与解释历史,保证历史解释的准确性。

比如在教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时,教师在带领学生了解了汉朝初期郡国制与分封制并行的史实后设问:汉武帝是如何解决王国问题的?由此引出推恩令。接着分析唐朝的藩镇割据所带来的影响,阐述宋朝地方分权的政治制度、元朝的行省制度,使学生按照时间顺序了解从汉至元中央集权的发展过程,然后让学生讨论: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学生交流讨论后知道是中央权力不断加强。接下来,教师运用同样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君主专制的演进”,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介绍汉代的中外朝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代对宰相行政权的分割、元代的中书省;还让学生了解了“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即汉朝察举制、魏晋九品中制、隋唐以后的科举制。这样就有效增强了学生的时空观念,使其能准确地进行历史解释。

四、关注价值观引领,提升历史解释效果

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高中历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结合具体教材内容实现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

如教学《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该课的背景是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开始筹建新中国。该课的重点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相关知识。教师可结合该课的背景和重点设置问题: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角度来说,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多个党比较好,能够互相监督,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通过分析讨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为实现民主而奋斗的精神得到了培养,发挥了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

五、通过关联对比,掌握历史解释方法

历史解释其实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思维活动,需运用多个方面的知识与内容,具有典型的关联性。高中历史教师需带领学生深入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内部联系,注重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对比,使学生在联想思维活动下形成深刻认知,同时掌握一定的历史解释的方法。

如在《新文化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对不同时期各个派别的思想主张、代表人物与著作展开关联对比。如维新派提倡新文化,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制,代表人物有康有为、严复、梁启超和谭嗣同等,著作有《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等。这样通过关联对比,学生可以发现后者是前者的发展与创新,对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发展脉络加深了了解,并认识到历史的多样性,进而培养了历史解释素养。

六、小结

总而言之,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需引导学生研读与剖析史料,使其逐渐提升历史解释素养,且意识到历史解释并非对历史表象的简单描述,而是要理解其背后的深刻内涵,最终让学生学会客观评判与理性分析历史。

参考文献

[1]汪大军.基于历史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知识文库,2021(11):149-150.

[2]胡茂强.核心素养导向下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策略[J].高考,2021(18):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