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优质水稻栽培技术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30
/ 2


浅论优质水稻栽培技术措施

赵春洋

黑龙江省抚远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黑龙江 抚远  156500


摘要:优质水稻栽培过程中,人们越来越重视水稻优质栽培技术,在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同时,充分保证节能环保和绿色种植的效益,从而获得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结合这优质水稻栽培一现状,本文重点分析了优质稻栽培技术与措施等相关内容,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为广大农民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 优质水稻栽培 技术措施



引言 优质水稻栽培技术措施,主要是指水稻栽培过程中,通过更加科学合理、优质水稻种子处理方法、田间管理和栽培等相关内容,是优质水稻种的技术手段,具有节能的特点,环境保护与绿色生态特点。所以,在实践过程中优质水稻栽培技术措施,应继续推广优质水稻栽培技术措施,以显示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水稻优质栽培技术措施的效益提供必要的方法。具体而言,优质稻栽培技术和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优质水稻栽培技术和措施

1.1水稻良种选育


因地制宜选择优良品种。对于同一块土地,为避免单一种植,应根据土壤质量和气候条件选择水稻品种。水稻种子品质是稻瘟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水稻种植者不仅选择水稻种质资源的数量,而且更关注水稻的价格。他们选择的种子价格便宜,质量问题严重。水稻播种过程中,体细胞的抗虫性和形成时间远远落后于正常水稻种子。因此,在选种过程中,必须保证种子的质量。把它放在第一位。在品种选择上,农业技术人员可以利用抗病毒水稻种子从水稻种子中筛选出来,也可以通过基因工程种子将抗病基因导入水稻,从而保证水稻抗病育种。我们也要尽量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优良水稻品种,这样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就会降低。在水稻栽培过程中,要保证优质水稻栽培技术和措施,显著提高产量和品质,必须选择具有特性的优质品种,确保品种品质得到显著提高。也要注重品种的创新和研发,使其对病虫害具有更显著的抗性,具有较高的产量和抗性,要深入分析水稻种植区的具体情况,结合当地气候、天气、地质、地形等相关因素,落实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确保水稻产量得到有效提高,满足节能环保要求。在水稻种子的筛选和检验过程中,必须对种子纯度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保证其纯度在98%以上,发芽率在85%以上,为以后的种植管理和增产提供必要的工作。

1.2科学合理育苗科学施肥

水稻品种的选择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有很大的影响。开发和推广优质水稻品种是农业科研人员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有必要加强农业科研队伍建设,给予资金和技术支持,推动优质水稻品种覆盖我国水稻种植市场。在水稻田施肥过程中,要控制氮肥用量,并添加有机肥、钾肥和磷肥。施肥前要检测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含量,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同时,要科学控制施肥时间、施肥量和施肥种类。由于水稻不同阶段的施肥量不同,要科学确定各阶段的施肥量,保证每块地施肥量的均匀。在水稻育苗过程中,主要有两种方式:湿育秧和干育秧。为了提高发芽率,首先要做好种子的干燥工作,有效选择80%强氯浸膏浸种12-24小时,然后冲洗过滤促进发芽,暴露后均匀地洒在排列整齐的苗床上,并搭一个小拱形棚子保暖御寒。其次,要注重苗期管理。水稻出苗后,要充分保证苗缘湿润、沟壑无水,保持土壤渗透性。从针叶期到第二叶期,注意保持苗床湿润干燥,及时通风、炼苗”前三叶移栽后,施肥。

1.3土地选择和准备

为了有效种植优质水稻,充分体现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必须科学合理地选择和整地。首先要保证田间土壤不受污染和不同程度的危害,保证水稻种植环境较好,不会吸收有害物质。其次,要抓好整地工作,使土壤更加肥沃,保持地势平坦,以便更有效地进行灌溉,为稻田管理提供应有的便利条件,使其具有更好的健康生长环境。耕作深度应有效控制在30cm左右。施肥应进一步提高土壤肥力。同时,清理田间杂物,做好田间消毒,及早避免水稻病虫害到来。

2有效种植优质水稻技术

2.1田间杂草处理


水稻种植决定着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同时也影响水稻的收入,甚至影响土壤质量。首先,在选种中要注意种子的质量。根据当地种植环境、温度、降雨等因素,需要通过科学试验,选择大面积种植的种子。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往往不注意苗期的过程,造成播种后的不利因素,导致出苗率低、秧苗质量差等,如种子会受到气候、病虫害和播种时间的影响。因此,播种技术是影响水稻出苗率的重要因素,应引起重视。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必须施肥,以保证水稻生长过程中所需的营养元素。但现阶段施肥过程中存在氮肥过多、有机肥不足等问题,导致土壤含氮量过高、流入水中、污染水质、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导致生态环境失衡。因此,盲目施用过量氮肥,只提高水稻产量和种植效率,对环境危害很大。水稻生长过程中,杂草多,因此有必要解决田间杂草问题。在杂草防治方面,传统的除草方法不能有效地消除田间杂草,过量的氮摄入使杂草生长旺盛。因此,农民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理杂草,如果不及时处理,将影响水稻产量和种植收入。

2.2移栽

移栽时应有效控制插入深度,避免移栽后对水稻苗复壮产生不利影响。土地是沙土,我们可以采用抛秧的方法,有效地控制秧苗之间的距离,为它们的健康生长提供必要的空间,同时,我们可以吸收更多充足的养分和水分,使它们健康生长。

2.3科学灌溉


在优质水稻的培育过程中,灌溉是核心内容。水稻在不同的生育阶段,对水分的要求是不同的,所以在实际灌溉过程中,要结合不同阶段的具体情况和需水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灌溉,从根本上保证水的清洁度,并根据水稻的具体生长情况进行浅水灌溉。分蘖末期,实现晒干和循环灌溉能更有效地促进水稻生长。灌浆结实后可间歇灌溉。在收割前7天,不允许灌溉。确保土壤足够干燥。

2.4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在优质水稻的培育过程中,关键是注重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在实际控制过程中,应尽量采用绿色控制方法,遵循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在具体的防治过程中,应尽量采用物理防治和农业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同时,开展生物防治,更有效地保护病虫害天敌。在化学防治方法上,应尽量使用低毒高效的农药,实现病虫害的三位一体、多管齐下的防治,以保证水稻生长更加健康健壮,没有任何污染。化学药品的使用要从根本上有效减少药品残留。农业部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有15种,包括敌敌畏、五氯苯酚钠、甲拌磷、除草剂、砷酸钙等。水稻种植过程中常见的害虫,病虫害的繁殖能力很强。因此,一旦发现,应立即进行处理,使病虫害得到控制,从而促进水稻的健康生长。


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当前水稻种植越来越关注优质水稻栽培技术。要充分体现相关技术的优势和技术要点,在种植过程中落实各项水稻优质栽培管理措施,进一步应用更加科学可行的水稻优质栽培技术措施,结合实际情况,规避各种风险因素,以确保优质水稻种植能够实现、优质高产创丰收。

参考文献

[1]葛晓阳.分析水稻栽培技术措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J].农民致富之友,2018(9):97-97.

[2]杨超博,李范洙,边雪,崔凡,韩玉,李熙英.农废热解液对植物病原菌的抑菌作用及稻苗生长的影响[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17,39(01),66-70+93.

[3]范爱国.分析水稻栽培技术措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J].农业与技术,2017,37(13):9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