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30
/ 2

浅谈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项红琼

安徽省合肥市琥珀名城和园幼儿园 安徽省 合肥市 231633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因此,幼儿园各年龄段都制定了一日作息时间表,班级老师也通过各种形式,帮助幼儿了解、读懂作息的安排,让幼儿过有准备的生活。就连9月份刚入园的小班幼儿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体生活后,也会按照作息时间参加一日活动,知道早上入园会做游戏,知道喝水在哪拿杯子,知道饭后要漱口擦嘴,知道散步后要午休,知道了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在集体生活中慢慢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我们都知道对于个体而言,自我管理能力是一个不断形成的过程,其内容十分的广泛。从幼儿时期开始培养,可以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给予幼儿自我管理意识的启蒙,依托一些具体的事件,在更加具体的内容中去帮助幼儿逐步建构,因此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它具有事件化和具体化的特征。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大方面,六个会,即物品管理、生活管理、行为管理三方面;一会等待、二会表达、三会取放、四会控制,五会沟通、六会整理六个会。

一、物品管理

物品的管理主要指向会取放和会整理,“会取放”是实现对身边环境的熟悉。幼儿在集体生活中要学会主动地熟悉环境。准确的寻找到自己需要物品的位置,这样不仅能够建立起对环境的安全感,秩序感,更为幼儿的主动性提供基础,从而有效的提升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比如幼儿要使用剪刀,他会马上知道剪刀放置的位置,这样就会减少内心的恐惧和焦虑,快速的进入到自己想要的学习与活动中。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老师可以尝试让幼儿主动的观察环境,了解一下物品摆放的位置,在每一次使用物品时,都能够用较短的时间找到,并且在使用完成后准确的归位。甚至可以尝试让幼儿帮助老师取放物品,通过这样的练习和熏陶,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建立对周围环境的掌控感,并逐渐养成良好的定点取放物品的习惯。作为教师,在一日生活当中要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观察玩具材料,都是有名有家的,在生活当中要引导幼儿将自己穿脱的衣服、毛巾、水杯固定放置在相应的区域内。“会整理”指向的是幼儿对物品的自我管理,是指幼儿对自己经常使用的物品进行管理的能力,这不仅要知道物品摆放的位置,“会整理”更多还要体现出摆放的方法和摆放的顺序等基本的技能。老师可以具体到玩具和图书的分类整理,怎么样分类?可以怎么分?还可以怎么分?我们允许幼儿用个性化的方式进行分类,只要幼儿能够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比如从左往右放或者从上往下放,用这样的方式给图书玩具排排队放整齐,幼儿在一个整洁整齐的环境中就会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舒适有序的环境会让幼儿的生活变得安全方便,幼儿就会感受到会整理带来的乐趣和有用。

  1. 生活管理

一日生活的管理主要体现两个能力会等待和会控制。“会等待”指向的是一日生活中的秩序。“等一等”应该是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经常听到的词语,逐渐内化为幼儿的自觉行为以后,幼儿就会变得会等待了。具体是在一日生活中饭前应该洗手,没有洗过手不直接进餐,这里是必须得等待;喝水的时候人太多不是直接走开,而是等别人喝好了我再来喝,这是等待;上下楼梯窄窄的过道中不是抢先占道行走,而是大家都靠右一个跟着一个走,需要等待;还有上厕所的时候,男孩女孩要分开入厕,需要等待;总之排队是一种等待,轮流也是一种等待,先做什么再做什么都需要等待,等待是一种品质,生活中等待是必须的。“会控制”指向的是生活中度的把握,有一本绘本叫《大卫,不可以》。当大卫做某些事情的时候,妈妈总是说“不可以”!这看似是对幼儿的一种控制,其实是对幼儿的一种保护。当听到不可以的时候,孩子要停下手中所做的事情,正在说的话,这是外在提醒下的控制。对于自我管理能力强的幼儿,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的知道有些事情不可以做,这体现的就是会控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把会控制具体化为:一是规则的制定,从幼儿讨论中来,更容易内化为自身的控制行为;二是再好吃的东西也要引导幼儿不可以多吃,不爱吃的东西也要尝试着吃;三不可以不经他人同意,随意拿走别人的物品,这也是一种控制;四在不同的场合应该做不同的事情,比如在电影院里面不可以大声喊叫,不能用很响的声音吃零食等等,这些都是生活当中度的把握,是会控制的一种表现。

  1. 行为管理

在交往行为的管理当中,主要是侧重于会表达和会沟通。“会表达”指向的是幼儿能够说清楚自己的想法。比如幼儿能够表达自己的情绪,今天心情不开心,大胆的跟老师说出不开心的理由,那么老师就可以根据幼儿的表达,进行情绪的疏导。在生活中幼儿还可以表达自己想要的帮助,比如需要他人帮助拿一本书,需要小伙伴和自己一起整理玩具等等。会表达的幼儿往往更容易得到朋友的青睐,同样还要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困难,比如遇到搬不动椅子了,喝水的时候打翻了,穿衣服不会扣扣子了等等,都要鼓励幼儿把事情说清楚说明白,这也是自我管理的一种能力表现。也就是说,幼儿对自我的能力有一定的认知、估计,并且能够觉知自己的需要。从以上可以看出会表达,就是用最简单的方式表达幼儿对外部世界的了解。也让他人更简单的了解幼儿,因此会表达的幼儿往往能够更好的处理自己和外界之间的关系。表现出很强的自我管理能力。“会沟通”指向的是自己能够解决同伴之间的问题。我们可以引导幼儿经常说一些魔语:“如果……可不可以?”、”假如怎么样行吗?”、“可不可以借我玩一下?”、“轮流玩好不好?”、“我想和你一起玩!”、“你为什么不想和我一起玩?”这样的语言表达中指明了幼儿内心的需要,能够更好的让他人了解自己。体现出幼儿与他人交往过程中自我认知。其实孩子们在生活当中有很多交往行为的发生,比如可以和隔壁班的幼儿进行交往,也可以和成人进行交往,主动的表达自己的需求。

自我管理能力决定着幼儿能否主动、积极的去遵守规则。当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建立后,就能够以自律代替他律,主动的去选择,去参与实现自我管理约束。因此,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能力,不仅指向幼儿的现在,同时还指向一个人的未来,从小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就能给他一个掌控自己生活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