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荷量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27
/ 2

负荷量 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杨旭 段晓蕾 秦阳 田玉佳 王菲 车仁柯 徐洪霞 刘兰

黑龙江省双鸭山双矿医院神经内一科 黑龙江省 双鸭市 155100 【摘 要】目的:分析阿加曲班对于急性进展性脑梗死( APCI)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入 2019年 4月 -2021年 4月间入院治疗的 80例 APCI患者。随机分组, A组 40例予以负荷量 阿加曲班治疗, B组 40例予以常规治疗。对比疗效和相关指标。结果: 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 B组( 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对比无差异( P> 0.05)。治疗后, A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 B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高于 B组( P< 0.05)。结论:为 APCI患者采取阿加曲班治疗的效果较佳,可以改善神经功能,且能恢复自理能力。

【关键词】负荷量阿加曲班;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生活自理能力

APCI的病因是脑部血流中断或是突然减少,病理表现为脑组织缺氧或是缺血,进而损伤神经功能。APCI的高发群体为中老年人,致残率较高,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目前国内采用的常规日两次静点阿加曲班很难使APTT充分延长达到抗凝目的,由此卒中进展风险增加。我们参照ARTSS-2实验采用负荷量双抗同时按公斤体重静脉推注负荷量阿加曲班,然后1微克/公斤持续泵入48小时,静推药物后2、4、6、12、24小时分别监测APTT值,使其稳定在基线值1.75倍左右来最大限度发挥抗凝作用,防止急性期卒中进展,临床应用效果满意。本研究选取80例APCI患者,用于分析阿加曲班治疗的效用。

1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入2019年4月-2021年4月间入院治疗的80例APCI患者。随机分组,A组40例,男患:女患为22:18;年龄从34岁至76岁,均值(45.24±1.26)岁;病程为7h至13h,均值(10.02±0.58)h。B组40例,男患:女患为23:17;年龄从35岁至78岁,均值(45.33±1.31)岁;病程为6h至12h,均值(9.71±0.49)h。数据经假设检验并无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均采取双联抗血小板、降脂等治疗。B组予以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将30mg依达拉奉混入100ml氯化钠注射液(0.9%)中,静脉滴注治疗,每日2次,连续2周。A组在B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负荷量阿加曲班治疗,100微克/公斤体重静脉推注阿加曲班3-5分钟,然后1微克/公斤持续泵入48小时,静推药物后2、4、6、12、24小时分别监测APTT值,使其稳定在基线值1.75倍左右来最大限度发挥抗凝作用,。

1.3 观察指标

利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测评神经功能,含意识水平、面瘫、凝视等方面,共42分,神经功能与分数负相关。利用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测评生活自理能力,含进食、洗澡和自我修饰等方面,共100分,生活自理能力与分数正相关。

1.4 疗效评价标准

基本治愈:NIHSS评分的缩减幅度不低于91%,症状消失;显著疗效:NIHSS评分的缩减幅度介于46%至90%,症状显著缓解;初见疗效:NIHSS评分的缩减幅度介于18%至45%,症状有所缓解;未见疗效:NIHSS评分的缩减幅度低于18%,症状无改善[2]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经由SPSS21.0软件完成,计量数据经t值对比与检验,计数数据经x2值对比与检验,假设校验有意义的标准为P值不足0.05。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

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B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n/%]

分组

例数

基本治愈

显著疗效

初见疗效

未见疗效

总有效

A组

40

21

10

8

1

97.5(39/40)

B组

40

15

11

6

8

80.0(32/40)

x2

-

-

-

-

-

6.135

P

-

-

-

-

-

0.013

2.2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经神经功能以及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经以上指标对比有差异(P<0.05)。

表2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比较[6128506d21e19_html_6cb76f141547d6a.gif ±s/分]

分组

例数

神经功能

生活自理能力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A组

40

12.41±1.68

4.75±0.65

64.85±4.22

87.18±5.16

B组

40

12.43±1.72

7.89±0.69

64.86±4.26

74.29±5.11

t

-

0.053

20.950

0.011

11.226

P

-

0.958

0.000

0.992

0.000

3讨论

APCI发病4-8h便会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其致残率及死亡率均较高,致病因素为脑梗死后血栓扩大、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阻塞等,其治疗难度较大,多需要早期进行抗凝与抗板等综合治疗[3]。阿加曲班是APCI患者的常用药,具有较佳的抗凝作用,可预防脑血管血栓。静脉持续泵入负荷量药物后,药物成分对于凝血酶活性有充分抑制作用,可以避免凝血酶结合于纤维蛋白,进而阻断血栓形成过程,凝血作用显著[4]。此外,药物成分可结合于血凝块内部凝血酶,有抗血栓疗效。药物成分经肝脏代谢,产物经粪便排泄,体内无药物残留,因此用药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由于常规日两次静点阿加曲班很难使APTT充分延长达到抗凝目的,卒中进展风险增加,因此早期给予负荷量阿加曲班对防止进展卒中极为关键。

结果中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B组,A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B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高于B组(P<0.05)。说明早期负荷量阿加曲班的临床疗效显著,可加快病情康复。

综上,APCI患者早期负荷量阿加曲班治疗的作用较佳,预后良好,具有较高的治疗可行性。

参考文献

[1]于国华,赵立伟,张福鼎,等. 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抗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有效性与安全性[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32(3):321-322.

[2]王严之. 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前循环进展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J]. 当代医药论丛,2020,18(20):32-33.

[3]高红哲. 阿加曲班对于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33):82-83.

[4]岳丽蕾. 阿加曲班与阿司匹林对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早期进展患者疗效及NIHSS、 BI评分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35):111-112.